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动车查验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法规标准确认机动车的重要执法活动,也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打击货车拼(组)装、非法改装、违规生产等违法行为的重要管理手段。本文笔者从机动车查验视角简单分析了拉萨市重型自卸货车超载运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治理重型自卸货车超载运输及非法改装提出了具体治理建议,同时也结合查验工作实践阐述了重型自卸货车“防超载”查验要点,期望能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治理货车超载运输及非法改装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仓栅式半挂车载货空间大,易被不法分子用于非法改装和超载超限运输,成为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移动风险点,是目前公安交管部门严格监管的重点车型。本文立足公安交管车辆登记管理工作实际,介绍分析了仓栅式半挂车主要技术标准要求,分别分析了新车、在用车、旧标车车辆登记环节发现的常见问题情形,最后提出了严格《机动车出厂合格证》发放管理、推进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落实和加强机动车注册登记、路面通行管理等方面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驾驶园》2004,(8):4-6
一、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宗旨,按照"广泛宣传,统一行动;多方合作,依法严管;把住源头,经济调节;短期治标,长期治本"的要求,对车辆超限超载进行综合治理,坚决打击车辆超限超载、"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等违法行为,保护并鼓励合法道路运输行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经济杠杆长效治理超载超限运输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分析了经济利益贯穿的货主—运输业户—车辆生产、改装厂家的超载超限运输链条的成因、现状和危害;提出了要从以核定载质量为依据转而以货车实际总重和轴载限额为依据对货车实施计重收费的思路,通过区别对待,体现公平,分步推进,累积治理,实现运用经济杠杆,达到长效治理超载超限运输的目的;阐述了江苏、河南、青海等省份实行计重收费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以及他们推广的安排;提出在计重收费方法以及低速动态轴载称重设备精度、可靠度和价格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蒋在文 《公路》2012,(1):122-127
对超限超载货物运输治理理论的研究是长效治理超限超载的基础工作。首先运用经济学的逻辑方法,从道路的公共性、超限超载的外部性、超限超载的经济动力及机制等角度对我国公路超限超载问题做出了经济学解释;随后,运用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对超限超载运输治理中道路监管部门与运输企业之间的合谋问题进行分析,试图建立运输企业、道路监管部门和政府的博弈模型,并通过这一模型分析运输企业与道路监管部门之间的合谋行为;最后,通过"政府—监管部门—运输企业"三者之间的博弈模型,探讨建立预防道路监管部门与运输企业之间形成合谋的内在机制。以期从理论上系统认识这一问题,为构建长效治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货车非法改装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加大对货车非法改装行为的打击力度,着力从源头预防和遏制货车违法超限行为。在严厉查处货车违法超限超载以及下游需求回升的推动下,重卡行业景气度将延续向好。据了解,此次货车非法改装专项整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严重的山区道路超载超限运输状况,分析了公路超载超限货物运输的危害,从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公路超载超限货物运输的形成原因;提出了治理公路超载超限货物运输的技术方案、经济手段及管理对策,为改善山区道路超载超限运输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治理公路超载超限运输的长效机制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为建立治理超载超限运输的长效机制,首先建立了运输企业收入的计量模型,分析了企业利润与运输价格、运输成本、超载罚款等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及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条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道路货运市场结构的特点,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对运输企业在“惩罚博弈”下可能的行为选择进行了研究;其次结合美国治理超载超限运输的经验,分析了不同执法强度和执法密度组合的执法策略及其适用条件、执法效果等,对中国治理超载超限运输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具体的政策建议,对中国治理超载超限运输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公路货运车辆超载超限运输已成为危及全国道路交通安全的一个严重问题.超载超限运输使得公路、桥梁不堪重负,大大降低了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同时,超载车辆安全系数大幅度降低,不断引发交通事故;另外,超载超限货车还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引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正很多人将大货车视为"移动的炸弹"甚至直呼为"大祸车",远离大货车,似乎成了大部分机动车驾驶人的共识。人们极易将重特大交通事故与大货车联系起来。大众之所以对大货车有这么深的成见,最主要的原因是大货车频频出现超速、超载、超高、逆行、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增加了道路安全隐患。从实际情况来看,超载超速以及疲劳驾驶是引发大货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但大货车存在的非法改装等其他违法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同样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1.
针对经交通主管部门审批同意的超限运输如大型变压器的道路运输,总结多次超载运输路线优化选择、通行桥梁临时加固的具体做法及通行安全管理,避免道路桥梁损坏,为大型构件超载运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超载超限运输车辆对公路的损坏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车辆超载超限运输现象相当普遍,而超载超限车辆对公路的破坏也是相当严重的,它大大降低了道路的服务水平,缩短了道路的使用寿命。文章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内几条道路上超载超限车辆运输的实地调查和测定,并经理论计算,定性定量地分析了超载车辆对公路的破坏原因和程度,同时提出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1月20日召开的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期间,9部委正式出台的《全国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提出,在3年(2004年6月起)集中治理的基础上,从2008年起,再用3年时间,着力构建治超工作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规范车辆装载和运输行为,基本杜绝车辆"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现象,  相似文献   

14.
《驾驶园》2017,(3)
正货运车辆非法改装现象由来已久,国家有关部门对非法改装已治理多年。但"药开不少,顽疾难除",非法改装这种现状依然"剪不断,理还乱"。1月16日,根据统一部署,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货车非法改装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加大对货运车辆非法改装行为的打击力度,着力从源头预防和遏制货运车辆违法超载超限行为。  相似文献   

15.
红绿灯下     
《驾驶园》2008,(1)
华北:五地联手发通告2007年11月9日北京、山西、天津、河北以及内蒙古等华北五省市区联合发出通告,自即日起五省市区全面禁行55吨以上货车。华北地区是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的重灾区。最近,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超载货车有所反弹。有的经过非法改装,装载后车货总重达200多吨。为此,华北五省市联合发出公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     
正本期专栏选登了2篇文章。近年来,仓栅式半挂车凭借载量大、用途广、成本低、运输快捷、拆装方便等优势,深受公路货运行业欢迎,逐渐成为我国道路货物运输主力车型。但同时也要看到,仓栅式半挂车新车违规生产、在用车非法改装等方面问题也十分严重,是我国货运市场超载"百吨王"主力车型,也是公安交管部门机动车查验工作中常见问题车型。山东省滨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罗云智、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70%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是由于车辆超限超载引发的,50%的群死群伤性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与超限超载有直接关系,而车辆超限超载运输也阻碍了现代道路运输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本文作者以“治理恶性超载,促进道路货运行业发展”为依依据,从6个方面阐述了治超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正货车违法违规运输是危及公共交通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道路桥梁使用寿命。为综合治理禅城区超限超载乱象,规范道路运输行业,建立开放、公平、健康的道路运输市场,2019年禅城区交通运输局建设了11个科技治超监测点。  相似文献   

19.
对治理"超载超限"运输的一些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载超限"运输带来的严重问题 "超载超限"运输可谓是一个老话题.所谓超载,是指车辆与货物的总质量超过规定,超限是指总质量超过规定的道路所能承受的重量.尽管近些年国家对治理"超载超限"运输十分重视,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交通部都曾多次发文,并开展了多次大规模的整治行动,但最后结局往往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超载者在躲过风头后又故伎重演,在只顾自己眼前利益的同时,继续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20.
车辆超载、超限运输固然是当前道路运输行业中一个非常突出和严重的问题,但是正确的运输行业管理方针才是道路运输行业全面、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文章以调研的典型情况为例证,以道路运输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发达国家道路运输发展历程为借鉴,论证了公路车辆超载、超限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运输市场的过度进入。而解决市场过度进入则需要正确的运输行业管理方针。基于我国道路运输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适度的经济管制应成为今后一个阶段的管理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