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很多从事个体运输的卡车驾驶员都属于自由职业者,也正是因为这一职业特点,让很多喜欢卡车和自由行走的年轻人选择了从事卡车驾驶职业。从业之路虽然艰辛,但阻挡不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在盼望从业环境好转的同时,他们更希望在自己承受范围之内,拥有一辆能使自己的运输生活更加自由和快乐的卡车。  相似文献   

2.
城东有一群人,他们每天要匆匆忙忙地赶到城西去上班.城西也有一群人,他们每天都要到城东去办事.假如我居住在城市的中心,那么我每天都会看见这两拨面色忧郁的人,看他们心急火燎地开车,满地打转地等车,或者在地铁捷运上怨气冲天.我很理解他们的怒火和焦急,就像我经常地为一件日复一日困扰我的事忿忿不平.我知道这就是生活的难题,比如路怒症,比如焦虑症.很多人说:当生活向你关闭一扇门时会同时打开另外一扇门,可是当我们觉得生活是迷宫时,我们很难再乐观地去找另外一扇门,所以我们往往在每一扇关闭的门前徘徊犹豫,生活的难题让我们如鲠在喉.  相似文献   

3.
《车时代》2009,(11):14-14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同时,又是一个喜欢驾车旅行的人。近期,我发现咱们杂志的自驾游栏目越来越丰富多彩,人文感也增强了很多,我感谢有车的生活,车使我的生活扩大了很多,从而也结交了很多路上的朋友。  相似文献   

4.
《当代汽车》2007,(4):36-39
瑞典,这是一个非常重视环境保护的北欧国家,热爱大自然的瑞典人生活步调缓慢,很是悠闲。他们有一个共识——工作虽然重要,但绝对不可凌驾于生活之上。下班后通常会去散散步,到餐厅去喝杯啤酒、咖啡,或在公园跑步,在自行车道上骑自行车,悠然自得。享受着快乐的生活的瑞典人充满创造力,我们可以找出很多设计相当出色的工业产品来证明,并且他们也将重视环保这一国家文化潜移默化至汽车设计中,比如说Saab的概念车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  相似文献   

5.
杜启弘 《摩托车》2023,(4):90-95
<正>你魂牵梦萦的家乡,也生活着思念家乡的他乡人。你在他乡拼搏,他乡人却在你的家乡为梦想奋斗着。细细想来,这是一件普遍存在、很有意思的事情。一个常年行走他乡的摩旅兄弟说:聚来是烟火,散开是人间。我们这些为生活、为信念行走他乡的摩托人,在分分合合中演绎着人间的精彩。我的家乡也生活着他乡的摩托人,他们的故事同样精彩……  相似文献   

6.
享自由之风     
张明  张乃超  宫绘雯 《车时代》2014,(11):46-51
对于很多追求刺激,或是比较有浪漫气质的人,总会对Jeep车一见钟情,仿佛只有这种带有雄性荷尔蒙的车,才能吻合他们心底对一部车的理解:气魄、宽容、有棱角、俯视前方、无可阻挡。  相似文献   

7.
赵洁 《世界汽车》2011,(7):114-115
意大利是个被艺术"左右"的国度,在地中海气候下生活的意大利人已经将艺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拥有法国人的浪漫,却比法国人更加热情奔放。他们善于用流畅的线条、华丽的造型和唯美的设计来创造一个又一个经典。不,别误会,我说的不是意大利的法拉利或是兰博基尼,也不是某个艺术品,而仅仅是街角边的一个加油站。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位朋友的父母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到美国驻华使馆申办签证,想去看看在美国的女儿、女婿以及快两岁却从未见过面的外孙.谁知,签证官说他们有移民倾向,当场拒签.老两口傻了眼,快70岁的人了,还有移民倾向?朋友带着父母来找我,一肚子的委屈,也很动感情:中国人有叶落归根的传统,哪有70岁的中国人想死在外国的?美国说中国不讲人权,我看美国才不讲人权呢!老人家还建议,咱们也得对等,不让美国人来中国.  相似文献   

9.
“生于七十年代”,一批横跨27岁到36岁的人很煽情而自恋地为自地己打造的一个响亮名词。时间让他们不可避免地成为这个社会的生力军。他们感性而且富于追求,敢于放弃已有的东西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有很强烈的目标感和成功的渴望,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是这个年代的一个典型特征,他们能够容忍很多的生活方式。他们是物质的、是充满个性化的、是飘的一代。七十年代生人的有车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追求稳重舒适,追求实用。但是而立之年的他们也并不愿意放弃对外界的炫耀。性格的多元性充分体现在他们的身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音乐     
《汽车生活》2010,(9):181-182
杜雯媞出生在一户普通家庭,父亲是服装制版工艺师。母亲是幼师,也是美声歌手。这使她从出生就被赋予了对艺术的灵性。很多人认为,在这样一个艺术世家的熏陶下,她的音乐之路会宽敞很多。但父母想她从事服装行  相似文献   

11.
马欣 《汽车导购》2006,(6):52-53
提到意大利,很多人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足球”,永远走在世界流行前沿的“时装”以及那种近乎闲散的“生活方式”,意大利人对于生活的理解也完全体现了他们的轿车文化当中。玛莎拉蒂这样一个经常与高档奢侈品相提并论的品牌,更是为世界顶级轿车市场注入了相当的“意大利风情”,也成为其在诸多竞争对手面前得以立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衣食足,天下游”。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享受,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在我们旅游的过程中,有一群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导游等旅游业基层从业人员。有很多人认为这份职业是轻松、时尚、光鲜的,但是有谁深入进他们中,去看看他们华丽的外表下承受着怎样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3.
<正>新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开始,父母们接下来又要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开车接送孩子的过程中,这"四个不要",您一定要看看!一、不要怀抱着儿童乘车很多父母喜欢抱着儿童乘车,觉得这样做能给儿童更好的照顾,但是却忽略了安全问题。当遇到车辆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身体会迅猛向前倾,父母很难快速做出准确保护宝宝的举措,这其实也会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二、不要让儿童坐在副驾驶有些家长为了更好地照看儿童,喜欢让他们坐在副  相似文献   

14.
<正>人们在刚刚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除了性别之分,其他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最终能够成为怎样一个人,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及某些重大的生活事件所决定。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感到自己幼年、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及情感体验对铸成今天的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一个不折不扣的90后,成长于一个农民家庭,由于父母都在外  相似文献   

15.
很多的男人把爱车称之为自己的“小老婆”,当然我也不例外,也拥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小老婆”——我的第一辆车GOL“旋风”。在欧洲人眼中,汽车是工具;日本人看来,汽车是商品;在美国人眼中,汽车是享受,在我的眼中她既是代步工具,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李晓非 《汽车与运动》2010,(12):160-163
<正>与雪铁龙大C4毕加索深入接触了1个月后,我发觉这款车确实是我们工作的最佳拍档。中国人一向缺乏休假理念和休假环境,所以像雪铁龙大C4毕加索这样的车型也就很少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但是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汽车出游和汽车旅行必然会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个时候我想很多人都会发现雪铁龙大C4毕加索的好处。  相似文献   

17.
我一直以为,沃尔沃是一个小清新的豪华品牌,它一直以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展现在公众面前。也许,这也与它的原产地是瑞典有关,北欧人崇尚慢节奏生活,尽管忙碌,他们却从不吝于给予家庭、友情和兴趣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XC60所倡导的就是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的车主不习惯自己修车在发达国家,很多车主是自己修车的,我的一位小学同学,已经在美国生活了三十多年,每三年换一辆车,他说他从来不去修理厂修车、做保养,都是自己动手,三十年一贯如此。如果中国的车主也如此,当车辆需要维修和保养时,有一个电商指引他们买什么样的配件、养护品和添加剂,不光是汽配城要倒,修理厂也将没了生意。但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在忙碌庸常的生活里,我相信很多人其实都有“在路上”的梦想,希望可以抛开一成不变的生活状态,走在路上,去看那些不一样的风景,遇见不同的人,体验不一样的人生。而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把这样的梦想埋藏在心底。我们还是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偶尔能有一段短暂的旅行时光。已经相当奢侈。但是。这本书的作者喻海翔做到了。他带着一个背包、一顶帐篷、一个睡袋。  相似文献   

20.
韩超 《商用汽车》2014,(7):99-100
正现在,也许很多人都会认为卡车驾驶员是那种生活邋里邋遢,不拘小节,整日泡在驾驶室内,没有任何生活情趣的人。而我作为新一代的卡车人,一定要展现出不一样的生活面貌,改变其他人对卡车人的偏见。在卡车圈内,每年都会涌进大量"80后""90后"新人,他们不但文化水平普遍胜过前辈,而且大都在父辈的谆谆教诲下掌握了精湛的驾驶技术。此次记者采访的中国重汽HOWO A7车主——刘玉进,便是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