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零件的镶套修复法是汽车零件修复中某些零件必不可少的修复方法,如气缸套、气门座圈、气门导管、飞轮齿圈及各种钢套的镶配,都必须采用此法。 零件在使用中,有的只是局部磨损及损坏,当其结构和强度允许时,可将其磨损部分上机床车小(对轴)或镗大(对孔),再在这一部分上用静配合的方法镶上一个套,然后加工使零件恢复到基本尺寸及使用功能,这就是镶套修复法的含义。 有些零件在结构设计上和工艺  相似文献   

2.
发动机主轴承及连杆轴承座孔的修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发动机(尤其进口发动机)主轴承座孔及连杆轴承座孔严重磨损时,将给用车单位造成很大经济损失。采用普通焊接方法及胶粘镶圈方法修复、效果均不理想。采用电弧喷涂法修复、效果良好。介绍了该修复方法的材料选定及喷涂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3.
张驰  曹洁 《汽车实用技术》2013,(5):78-79,98
介绍了超高硬度冷冲压模具冲裁镶块的堆焊修复技术,分析堆焊材料的选择、工艺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姜军辉 《汽车技术》1994,(1):40-42,45
介绍了汽车纵梁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该模具不用调换镶块,即可在一套模具上成型汽车左右纵梁。当纵梁较短时,可同时冲压左右纵梁。模座内腔采用通式,可用于超长纵梁的冲压,生产中只要调换一端镶块即可。采用该模具,可减少模具数量,降低成本,缩短模具制造周期,并适用于系列纵梁压制。  相似文献   

5.
铸造空淬钢冲模镶块的工艺试验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铸造空淬钢镶块的工艺试验及应用,并着重介绍了试验的材料,镶块的铸造工艺以及模具镶块的火焰淬火工艺,为铸造空淬钢镶块广泛应用于汽车修边模,整形模探索了新路。  相似文献   

6.
日本三菱FV313载货汽车后桥主减速器主动锥齿轮采用跨置式支承、使用中其导向轴承座孔易产生磨损或损坏,在修复作业中对单边磨损量在2mm以下的座也采和镶焊或镍基焊条补焊,对单边磨损量在2mm以上的座孔或损坏的座孔采用焊制钢圈的办法修复,详细介绍一修复过程和修复工艺。  相似文献   

7.
<正>在汽车维修中,当汽缸盖上一个火花塞螺纹孔滑丝或汽缸体上一个汽缸盖螺栓的螺纹孔滑丝时,目前大多数修理厂会更换汽缸盖或汽缸体,有时仅仅更换汽缸体又将原机其他零部件装回,这可能会严重降低整机性能。那么为保证维修质量,只好更换新发动机总成,这使维修成本高昂,常常吓退客户。那么这些基础件上的螺纹孔损坏后难道不能修复吗?答案是当然可以。三十年前由于汽车配件供应不足、价格较高,汽车修理界曾广泛采用镶套法修复汽  相似文献   

8.
一、镶圈活塞的生产现状镶圈活塞的生产在欧美、日本等国,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然而在我国,镶圈活塞的生产技术仍然是各有关工厂相互封锁的秘密。武汉汽车配件厂是我国最早生产汽车内燃机镶圈活塞的工厂,从1976年10月开始,为杭州汽车发动机厂6130Z及其变型活塞编订并制造了第一套镶圈活塞的工艺和工装。当时,镶圈活塞的引进还未开始,在缺乏有关技术资料和设备的情况下,终于试制出第一批6130Z等镶圈活塞的初步产品,并于1980年送美国俄亥俄州展览。1979年武汉汽配厂从英国Well worthy公司引进活塞镶圈粘结技术(即阿尔芬法)和超声波检测技术,产品品种也已发展到近20个品种并进  相似文献   

9.
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缸盖、进排气管及某些通气、通水的铸件,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铸造过程中容易产生砂眼、气孔、局部组织疏松等缺陷,致使大批零件报废。多年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努力提高铸造技术,采用先进的铸造工艺,另一方面采用镶套、压套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修复一些零件,减少铸件废品率。但这些方法  相似文献   

10.
492Q型发动机缸体的缸套水封座严重腐蚀,出现较深的凹坑,发动机水套的水直接漏入曲轴箱。在修理过程中如发现此问题时,不要轻易地将缸体报废,可采用如下方法修复。 1.补平法 将缸体水封座处污物铲除,用酒精、汽油等挥发性溶剂清洗,再用铸工胶涂补凹坑并刮平,等胶固化后安装气缸套及水封。 2.机械加工法 用镗缸机以缸体镶气缸套的上端支承孔为基准,确定中心线,镗削缸体水封座底平面凹坑,直至镗出光滑的平面。  相似文献   

11.
吴忠仕  贺祖浩  刘文  许超  孔茜 《隧道建设》2020,40(Z1):321-326
为更好地控制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始发阶段的施工风险,依托“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孟加拉卡纳普里河水下隧道,采用开挖直径12.16 m超大型气垫式泥水加压平衡盾构密闭始发钢套筒进行始发。为解决当地吊装资源和远洋航运的限制,钢套筒采用分片设计。盾构在套筒内破除洞门围护结构前,须严格控制盾构掘进转矩,避免盾体及钢套筒整体扭转。对钢套筒始发整体扭转进行分析,并运用有限元仿真技术分析始发施工中的盾构钢套筒抗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钢套筒可以满足始发前后所需的抵抗转矩,最大应力为16.6 MPa,最大位移为0.52 mm,最大水平位移为0.02 mm,最大竖向位移为0.51 mm,满足盾构始发钢套筒的受力和变形验算条件。基于仿真计算结果,制定对应的超大直径盾构始发钢套筒的抗扭措施。  相似文献   

12.
何源  杨钊  杨擎  钟涵  吴诗琦 《隧道建设》2020,40(3):426-434
孟加拉卡纳普里河水下隧道工程具有近海域、大潮差、大坡度、大直径、穿越富水粉细砂地层等特点,盾构始发涌水、涌砂风险 极高。为有效减小盾构始发穿越富水砂层的突涌问题,采用大直径气垫式泥水加压平衡盾构设备,从加固松软地层、切断地下水来 源和减轻突涌后果3 方面入手,提出三重管旋喷桩加固技术、降水技术和大直径钢套筒始发技术。大直径钢套筒始发技术包括大 直径钢套筒及支撑体系设计与安装技术、大型钢套筒及反力架变形监测技术、钢套筒内始发泥水建仓技术。钢套筒密封代替常规 帘布橡胶洞门密封装置,变局部密封为整体密封,大幅度降低了盾构进入富水粉细砂层时洞门涌水、涌砂的风险,提高了盾构始发 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无端头加固条件下盾构钢套筒的始发和接收问题,解决盾构始发和接收过程中存在的安全和经济问题,针对目前盾构钢套筒始发和接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类比分析、仿真计算和工程试验等手段对钢套筒的刚度、密闭性、保压性和施工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并对钢套筒设备进行改进,将反力调节装置和三通管装置应用于盾构钢套筒中。工程实践表明:1)采用3个长弧形+3个半圆形组块对钢套筒进行改进设计后,施工更加便利、整体性更强;2)反力调节装置能有效减少钢套筒与洞门环板连接处以及钢套筒拼装缝处的变形和位移,提高钢套筒的密闭性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温度条件下接头及钢筋母材的力学试验,得出结论: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的伸长率与钢筋母材的伸长率在常温至-50℃呈现有规律的变化,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在常温至-50℃的力学性能指标满足规范要求,论证了在北方严寒环境中使用钢筋剥肋直螺纹套筒接头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钢套箱围堰是为解决承台和桥墩施工而设计的临时阻水结构,其作用是通过钢套箱围堰和封底混凝土阻水,为水上承台和水上桥墩的施工提供无水的干施工环境。该文以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伸3标工程的实例,重点介绍无底钢套箱的设计、制作、安装和封底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其中钢套箱的分块制作,现场拼装,整体下放工艺因避免使用大型船机设备,大大节约工程成本取得较好的效果,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东海大桥采用套箱法施工桥梁承台,因海上施工条件恶劣,施工中的承台套箱除受自身荷载作用,还将受到波浪和水流的共同作用。该文重点介绍了桥梁承台的混凝土套箱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分析和设计思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成都地铁18号线一期工程ZDK15+242.34施工断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外加厚度为0.02 m的钢套筒加固超近距离(与盾构隧道净距0.324 m) DN800污水管,运用MIDAS/GTS软件对盾构掘进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钢套筒对DN800污水管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钢套筒可以保证该污水管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盾构机与钢套筒的距离小于5 m时,钢套筒应力变化最为明显,且在左隧道施工完成时,钢套筒的应力值最大。盾构机在污水管前12 m到后8 m范围内施工时,距离隧道越近,污水管的沉降变化越大。污水管横穿废弃污水管及其内部填充的混凝土,会使污水管的沉降增大,与不穿越废弃污水管相比,污水管最大沉降差值增大1.5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逐步推进预制节段拼装结构的应用,灌浆套筒作为节段拼装可靠的钢筋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桥梁建造中。本文介绍了目前钢筋套筒连接使用中的容易产生的缺陷及其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检测方法,对其检测原理进行了简要阐述,总结了检测效果及其适用范围,并归纳了现有规范中对于这些检测方法的要求。同时对于套筒连接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本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提出了一些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该文对东海大桥承台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套箱的温度应力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套箱裂缝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探讨了海洋中的薄壁结构的温度应力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盾构隧道纵向在受到如地震、纵向地层变形等因素影响时,可能发生环缝张开,使得纵向接头在受拉时更容易破坏。为研究大断面盾构隧道纵向斜螺栓接头在拉拔过程中的受力变形特征及破坏过程,采用自主研制的接头螺栓拉拔装置,开展了1:1接头足尺抗拉性能试验,分析了管片纵向接头在不同加载方式及荷载工况下,管片混凝土应力分布、螺栓应力分布及传递、结构声发射信息和接头最终破坏模式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斜螺栓纵向接头在拉拔过程中会对管片纵向接缝面及外表面的应力分布产生影响,对管片内表面的应力分布影响较小;纵向斜螺栓在顺向拉拔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其承载能力,而在垂直接缝面的拉拔过程中,螺栓与套筒、管片内部混凝土的破坏基本保持同步,可充分发挥其承载能力,与混凝土强度配合较好;螺栓拧进套筒的程度影响纵向接头的抗拉拔能力,拧进程度越大,螺栓与套筒的联结能力越强,越能发挥纵向接头的抗拉拔能力;结构最终破坏模式是螺栓、套筒及混凝土间的联结失效,破坏具有突发性,顺拔工况下,纵向接缝面会在孔口周围发生近外表面的锥体破坏,垂直拔工况下,套筒内部螺纹被挤压破坏,因此,可采取提高套筒强度、加强套筒周围配筋等措施以进一步改善纵向接头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