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旧沥青路面裂缝对白色罩面层受力的影响,得到了板底荷载和温度最大耦合应力随加铺层厚度和模量等参数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旧沥青路面横向裂缝位于加铺水泥混凝土板板中时,板底荷载应力、温度应力及二者耦合应力均为最大,且随加铺水泥混凝土板模量增加而增大,随水泥加铺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2.
针对绍兴新昌地区省道38线新昌段的一段旧沥青路面,通过相应的力学计算,设计确定了超薄水泥混凝土罩面的合理板块尺寸;根据国内外经验和当地的施工条件,选择了满足试验段要求的UTW原材料和混凝土配合比;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和施工方法,顺利完成了试验路的超薄水泥混凝土罩面施工。取得了UTW在旧沥青路面罩面养护中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罩面层工程,分析了罩面产生反射裂缝病害的机理,给出了可预防或延缓反射裂缝的罩面层结构的方案设计,对旧路加固处治工艺进行了具体论述,可为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本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及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状况调查结果,对加铺沥青罩面层前后旧混凝土板的应力进行分析计算,据此对本项目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罩面层的结构设计方案优劣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不同结构设计方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处理措施以及在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罩沥青混凝土面层从施工到使用中出现的损坏特征以及各层测试弯沉数据的基础上,总结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罩层的力学特征,提出了采用强化面层、改善罩面层材料性能、罩面层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界面处理的结构措施防止反射裂缝,并对这些措施进行了力学分析和案例论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旧水泥混凝土面板击裂稳板试验路进行研究,得出采用冲击压路机YCT25冲击压实10遍即可到达击裂稳固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的效果;通过对旧水泥混凝土面板注浆试验路进行研究,推荐采用声振法并辅以FWD截距法综合确定脱空板,同时得到了注浆材料最佳配合比设计。根据旧路处治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出了沥青路面罩面结构组合设计、罩面沥青混合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目标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7.
苏卫国  孙浩 《公路工程》2015,(2):169-173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薄层罩面是路面修复工程中常用的措施,但沥青罩面层中将出现反射裂缝,而反射裂缝是导致沥青罩面层损坏的主要原因,反射裂缝等病害直接降低了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由此而引起的渗水也加速了加铺层结构的破坏。基于修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所采用的实际工程措施,在分析反射裂缝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总结提出延缓罩面层反射裂缝发生和扩展的预防与防治措施,及薄层沥青罩面层选择方案和技术要求,为同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结合深圳地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的设计,研究反射裂缝产生的原因,探讨防止反射裂缝产生的各种措施及不同沥青罩面厚度、不同防裂层分别对防治反射裂缝的效果。得知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之间设置防裂层是延缓沥青罩面层出现反射裂缝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加铺层的厚度以8~15cm为宜。  相似文献   

9.
通过应力吸收层在成都市一环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中的实践,为快速和高标准改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提供了科学依据。实践证明:应力吸收层用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罩面,使路面的使用性能大大提高,施工周期短.社会效益好。  相似文献   

10.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薄层罩面力学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薄层罩面的力学行为,运用BISAR程序对荷载作用下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薄层罩层层内及层间力学的响应规律做了分析,通过定义最不利值探讨了材料和荷载参数变化对罩面层结构应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超载对罩面层的影响比罩面层厚度和模量的增加对罩面层的影响要大;当荷载、罩面层模量、罩面层厚度同时增加50%时,罩面层模量对减小εmax、γmax最有利,增大模量可以减小剪切变形,增强路面的抗滑移能力;从减小最大剪应力γmax的效果来看,增大罩面层模量比增加罩面层厚度更合理。  相似文献   

11.
结合某山区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的具体实例,介绍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设计方案,并讨论了相关设计指标。实际工程的经验表明,应针对旧路的状况采取不同的加铺方案:路面PCI及DBL评定等级均为“中”以上时,可采取直接加铺的方法;路面PCI或DBL评定等级为“中”以下时,在碎石化原有路面后铺筑一定厚度的半刚性基层,再加铺沥青面层,方可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将碎石化处治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层视为宏观均匀、各向同性的线弹性体,采用双层弹性层状体系模型,深入分析了碎石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加铺层的应力、弯沉变化规律,给出了对应不同交通量及沥青加铺层厚度下碎石化旧路面顸面最小回弹模量值,以及碎石化旧路面顶面最大容许弯沉值.研究表明,对应不同交通量和沥青加铺层厚度,要求碎石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顶面弯沉在41~114(0.01 mm)之间变化,否则,顶面弯沉超过114(0.01mm),则碎石化旧路面不能提供所需的刚度要求,需另外设置基层后再加铺沥青层.  相似文献   

13.
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后,加铺沥青面层,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设计方法可以遵循。该文分析了国外破碎稳固后沥青加铺层结构设计方法,并根据我国现行的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评价碎石化层的承载能力,并以设计弯沉为控制指标的沥青加铺层设计方法,同时验算沥青层底拉应力。  相似文献   

14.
李光明 《路基工程》2010,(5):217-219
为解决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加铺沥青面层的防反射裂缝技术问题,以提高道路的行驶舒适性,文中在分析反射裂缝的形成机理、各种抗反射裂缝措施的特点及加铺层底的荷载、温度应力及经济成本的基础上,指出:旧水泥路面与加铺层间设置夹层的方法对改善加铺层受力状态作用明显;而SAMI橡胶应力吸收层的技术经济和环保效果最佳;在旧路破坏严重的情况下,共振破碎技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耒宜高速公路原路面的多种路面结构与交通流量及路面损害情况,针对具体的路面结构与左右幅交通流量与轴载的悬殊差异,经技术经济比较,采用了在原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上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在原普通水泥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路面上加铺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路面;在原沥青路面上进行铣刨加铺单层沥青面层与双层沥青面层、对原沥青路面进行就地热再生后加铺单层与双层沥青面层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对比分析国内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补强结构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半柔性水泥乳化沥青加铺层、沥青面层、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对不同路面结构承载力、疲劳寿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两种路面结构的半柔性水泥乳化沥青加铺层、沥青面层均满足路面结构承载力和疲劳寿命指标要求,但考虑综合受力和建造成本因素,宜优先选用结构A,即加铺一层半柔性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层和一层沥青混合料面层;当旧路面当量回弹模量相同时,增加沥青层厚度可有效减少各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但在满足承载力和疲劳性能的前提下,并不是沥青层越厚越好。  相似文献   

17.
卢明华 《路基工程》2013,(4):116-119
目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改造工程中,采用沥青加铺层是比较常见的方案,并在其间设置应力吸收层来控制反射裂缝。利用BISAR30程序分析了应力吸收层厚度和模量变化,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非接缝和非裂缝区沥青加铺层结构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应力吸收层厚度的增加,沥青加铺层的路表弯沉和层底拉应力也不断地增加,并使路面内部的拉应力和剪应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且随着应力吸收层模量的增大,沥青加铺层内部的路表弯沉和层底拉应力及路面内部应力和剪应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相似文献   

18.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后防止反射裂缝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岩  张涛 《路基工程》2011,(1):177-179
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到达其使用年限,或其他原因遭受破坏需要重建时,国内多采用碎石化工艺来防止沥青罩面反射裂缝的产生。通过对水泥混凝土面板上直接加铺沥青层开裂成因的探讨,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经碎石化后防止反射裂缝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常见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局部维修技术、碎石化再生技术、沥青加铺层技术进行了讨论,为合理选择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改建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