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可实现快速变压变频的新型12脉波逆变器控制算法,以避免目前地铁辅助变流器采用三分频单边调节PWM控制方式进行相位调节时所引起的桥臂电流畸变和电压幅值调节较缓慢的问题。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交-直-交传动电力机车传动系统在机车进无电区前后工况的分析,得出逆变器电动机系统在无电区不能停止运行的结论.进而提出采取轻微再生制动的控制方法,实现了机车无电区工况的控制技术.文中给出了机车在无电区工况下传动系统的动态模型以及电压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控制技术能实现机车在无电区工况前后的平稳过渡,确保机车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
CRH380AL动车组在240 km/h速度工况下持续长时间运行时,出现了部分牵引电机定子高温预警的故障,针对此问题,分析了牵引电机工作特性,结合线路试验分析故障原因,阐述了牵引控制策略与电机温升的关系,明确了典型控制点的铜耗、铁耗与控制曲线的关系,指出了列车运行速度、牵引功率和运行时间与电机温升的关系,以及不同工况下温升的主要来源,并提出了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点箝位式三电平牵引逆变器,重点研究了其多模式PWM调制中的同步调制阶段,给出一种可以实时计算开关角的中间60°同步调制方法。对于不同载波比条件,分析了中间60°同步调制的原理,得出了调制波基波幅值指令与开关角的解析关系式,并探讨了多模式下不同调制模式的切换条件。利用该方法建立了三电平逆变器-异步电机驱动系统仿真模型,对异步调制、5分频同步调制、3分频同步调制及方波工况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下三电平逆变器输出波形对称性良好,在载波比较低时能够保证输出电压基波幅值满足要求,并可实现不同调制模式的平滑切换。  相似文献   

5.
在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传动系统中,单相脉冲整流器工作时,会在中间直流侧产生2倍于电网频率的脉动分量,该脉动分量传递到逆变器输出侧会在电机上产生拍频现象,引起转矩脉动和电机过热.针对牵引逆变器的工作特征,提出了应用于同步脉冲调制阶段的无拍频控制算法,在逆变器输出电压可调阶段,根据和直流侧电压变化成反比例的关系调节参考电压幅值,保证输出波形的正弦性.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对小功率异步电机系统的试验表明拍频现象得到了较好的抑制.  相似文献   

6.
一、试验目的 6G型可控硅机车在交车试验中,特别是在6G 89、90号机车线路试验时,都发现了可控硅换相引起接触网电压的振荡。由于可控硅机车在电气化区段首次大量运用,搞清这一振荡电压的规律和幅值,对机车硅机组器件电压水平的要求,滤波系统的设计和供电系统的影响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日本300系电动车组有5辆动车,其主电路有用交-直-交系统。由于TGO晶闸管开关产生高次谐波,对变流器和逆变器进行脉宽调制时,将300系动车的5个主电路单元以π/25等分的值作为载波起始相位分配,使各PWM的载波上产生移相,输出电流原有频率消失,剩下2倍的高次谐波。经模拟控制、仿真试验和供电试验,都证明了具有降低高次谐波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客车逆变电源输出并联系统进行了研究,阐述了逆变电源输出并联运行时的相位和幅值差与逆变器输出的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的关系,提出一种通过对逆变器各自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进行实时检测和计算、调整各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幅值和频率以达到多台逆变电源无线并联运行的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设计方案有效。  相似文献   

9.
车辆激励谱的时频转换复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路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振动主要是因为轨道不平顺引起的强迫振动,在对车辆系统或车辆-线路(桥梁)耦合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和滚动振动台试验时,如何在时域和频域内描述车辆激励谱的特性,并在保持谱的频率,相位和幅值特征不丢失的情况下进行时域和频域间的转换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高速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中,当单相脉冲整流器工作时,会在主牵引传动系统的中间直流电路产生2倍于电网频率的脉动电流分量,该脉动电流传递到逆变器输出端会在牵引电机上产生拍频现象,引起转矩脉动和牵引电机过热。本文提出:若逆变器处于同步脉冲调制阶段而输出电压可调,可采用无拍频控制策略,根据与直流侧电压变化成反比例的关系调节参考电压幅值,保证输出波形的正弦性;若逆变器处于单脉冲控制阶段,逆变器输出电压恒定而频率可调,则可采用无拍频控制策略,瞬时改变逆变器的频率。模型仿真以及对小功率异步牵引电机系统的实验表明,这些策略使拍频现象得到较好的抑制。  相似文献   

11.
针对铁道车辆蛇行运动分岔图中不稳定极限环通过整车动力学仿真求解困难的问题,提出直接积分求解不稳定极限环的方法——初态激扰法。该方法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高速列车动力学模型,采用Matlab软件对拟周期解进行动态加权调整后作为车辆系统主要部件的初始状态,在光滑轨道上时域积分获取刚体运动状态,在轮对横移幅值随运行速度变化的分岔图中绘制不稳定极限环及平衡点和稳定极限环,从而得到完整的车辆蛇行运动分岔图。以某高速列车为例,基于初态激扰法求解不同轮轨接触工况和抗蛇行减振器故障工况下蛇行运动分岔曲线。结果表明:新轮和磨耗轮工况的车辆蛇行运动分别对应Hopf亚临界分岔和超临界分岔行为,且磨耗轮工况下蛇行运动由亚临界分岔变为超临界分岔;不改变抗蛇行减振器阻尼仅减小卸荷力,对车辆Hopf分岔临界速度没有影响,但会降低车辆LPC (Limit Point Bifurcation of Circles)分岔临界速度并减小不稳定极限环的幅值,从而降低车辆横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工况下,对扣件的橡胶部件进行动态特性试验,得到简谐位移激励下扣件的力-位移曲线。通过试验曲线计算橡胶部件相应的动刚度、阻尼等动态特性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钢轨扣件工作的振幅和频率范围内,振幅对扣件橡胶部件的动态特性影响较为显著,频率次之。为了预测钢轨扣件橡胶部件复杂的力学特性,建立了适用于扣件系统的三力叠加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该模型的参数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比较了特定工况下钢轨扣件橡胶部件的力-位移关系和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吻合试验数据,并能反映扣件橡胶部件的幅值相关性和频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电机悬挂方式对LIM地铁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直线电机地铁在不同电机悬挂方式下的气隙变化规律及车辆、轨道的动力响应特性,并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应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分别建立不同悬挂方式下的系统模型并编制相应的仿真程序,通过在轨道局部加入谐波型余弦不平顺激励对系统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种悬挂方式对系统的各向加速度和轮轨力的影响差别较小,而气隙变化呈现明显不同的规律。研究结论:直线电机采用架悬式悬挂时,要严格控制幅值大于5.5mm的长波不平顺,防止电机和反力板之问的刮蹭;而当采用抱轴式悬挂时,要注意控制大幅值的短波不平顺出现,防止气隙过大,影响电机效率。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基于列车传动系统的24脉波整流供电系统仿真平台,对城轨24脉波供电整流机组移相原理进行分析和建模,将基于SVPWM三电平逆变器供电的矢量控制牵引传动系统作为负载,模拟仿真了在理想电源供电和24脉波供电时电机的运行情况:同时,对列车各种运行状态下电网的谐波和直流侧电压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24脉波供电性能良好,联合仿真平台能有效地分析交流侧、直流侧及列车运行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青海西部某地区的路基盐渍土为研究对象,基于英国GDS动三轴试验系统,进行室内温度变化状态下的动三轴试验,研究其在不同温度、频率、围压下的动应力-动应变、动剪切模量等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循环动荷载作用下,温度改变对试样的动应力-动应变关系影响显著,频率和围压次之;同一动应变幅值下,温度越低,动剪切模量(G_d)越大;频率和围压增加时,G_d同样增大,但围压对G_d的影响更为明显,其曲线发展趋势更为陡峭;最大动剪切模量(G_(dmax))和最终剪应力幅值(τ_(dult))在温度、围压不变,频率增大时,两者也都增大,G_(dmax)曲线为上凸形,τ_(dult)曲线在正温状态下为上凸形,在负温状态下为下凹形;频率、围压不变时,G_(dmax)和τ_(dult)随温度降低而增大,且0℃以上变化趋势较缓,0℃以下变化趋势较陡。使用一个温度修正系数对不同温度下的G_(dmax)进行修正,并得到修正系数的拟合函数,其在负温下的拐点在-4℃左右。  相似文献   

16.
土体动力特性的研究对地铁列车荷载作用下软黏土地基变形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广州地铁饱和软黏土进行动三轴试验,研究土体的动强度、动应力-动应变关系和动模量特性。结果表明:(1)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该软黏土的动强度低于45 kPa;稳定型和破坏型的ε_d-N曲线变化规律不一致;(2)在同一动应力幅值作用下,当动应变低于动应变极限值时,频率对动骨干曲线的影响较小;(3)其他条件相同时,在振动中期,频率对动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小;在振动后期,动弹性模量的衰减程度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土体动弹性模量随动应力幅值的增大而增大;(4)最后通过Hardin-Drnevich模型验证本文基于实验数据得到的新的归一化的试验参数是合理的,且新模型参数可为该地区同类地铁工程的软黏土动力特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辅助变流器是动车组的重要部件,为整车的交流负载供电。其中,牵引系统冷却风机、空调等是十分重要的负载代表,或与动车组的安全性相关,或与乘客舒适度密切相连,因此辅助变流器的供电可靠性十分重要。冗余是保障供电可靠性的有效措施,主流的动车组都采用了并联冗余方案。当辅助变流器采用并联冗余方案时,需先完成各个辅助变流器并联组网,而后才能为负载供电,即组网控制策略,是辅助变流器并联冗余方案可靠工作的前提。文章针对并联组网控制问题,分析了动车组辅助变流器的组网控制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同步软启动组网控制策略,首先从理论角度详细分析了控制策略的原理,然后分别通过MATLAB仿真和试验验证了控制策略在各种组网工况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最终说明提出的组网控制策略解决了输出电压幅值软启动过程中的并联组网难题,实现了辅助变流器并联在网络正常工况和紧急牵引工况下均可快速可靠完成组网,相对于一般组网控制逻辑,组网时间可至少缩短50%。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引入摩擦力与速度关系的近似非线性数学表达式,推导制动工况下机车车辆转向架制动块颤振的分段非线性数学方程.利用Runge-Kutta-Fehlberg(RK45)法,定量分析与研究方程解的性质和制动块颤振的非线性响应,给出随初始速度变化的时间位移曲线、相图和动态分岔图;分析机车制动时振动特性与闸瓦的质量、摩擦特性以及支撑部件刚度等因素的关系.特性分析表明当速度小于0.218 9 m·s-1时系统会出现严重的自激振动,自激振动最大位移随着临界速度的增大而剧增;当速度增大到0.219 6 m·s-1时,系统出现Hopf分岔,从平衡点处分岔出稳定的极限环,振动的幅值较小;当速度大于0.219 6 m·s-1时临界速度对振动的最大位移影响较小,最大位移缓慢地增加.  相似文献   

19.
由于铁路系统的开放性,轮轨界面难以避免遭受第三介质(如水、油、雪等)的侵袭,轮轨蠕滑特性将因此改变。为研究轮轨蠕滑曲线对车辆-轨道动态相互作用的影响,首先,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获得适用于Polach接触模型的参数,以模拟水介质条件下40~400 km/h行车速度范围内的实测轮轨蠕滑曲线;随后,采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利用FASTSIM算法和Polach模型分别模拟理想条件与实测轮轨蠕滑曲线,以300 km/h运行速度为例,详细对比这两种蠕滑曲线条件下车辆-轨道动态相互作用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运行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车辆运行速度为300 km/h时,实测轮轨蠕滑曲线对应的轮对横移量和轮对摇头角分别为干态工况结果的1.375倍和3.2倍,进而导致纵/横向蠕滑率明显大于干态工况结果;速度所致轮轨蠕滑曲线的差异对轮轨蠕滑力、脱轨系数以及磨耗指数影响较大,速度为160 km/h时尤为显著。因此,在进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时,有必要考虑实测的轮轨蠕滑曲线。  相似文献   

20.
低温环境下铁路钢桥疲劳断裂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青藏铁路修建中遇到的钢结构抗疲劳问题,以364根试件的裂纹尖端张开位移试验(CTOD)、702根试件的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验(CVN)以及24mm钢板对接焊缝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试验的数据为依据,研究-50℃低温环境下铁路钢桥的疲劳断裂性能。采用常规疲劳试验和数据分析方法会得出“低温疲劳性能好于常温疲劳性能”的错误结论。断裂力学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在相同应力条件下,低温时的疲劳容许裂纹长度(17mm)远小于常温情况(56mm);相同疲劳循环次数下-50℃与常温的疲劳应力幅的比值为0.88;低温下裂纹稳定扩展区和急剧扩展区的交界点前移。根据研究结果确定,-50℃低温环境下钢桥的疲劳设计可采用现有桥梁钢结构规范规定的公式,但其疲劳容许应力幅取现行规范规定的常温值的80%,同时还应满足相应的构造细节设计及制造的特殊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