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调查了西安地区鳞翅目昆虫动态及哮喘蝶、蛾致敏原种类。结果发现,于1995年的4~11月份可捕捉到这类昆虫,7~8月份的捕捉量最大;全年的71个捕虫日中,共捕捉蝶、蛾1325只,属14科.52种。其中,夜蛾科居首位,天蛾科次之,余依次为眼蝶科,尺蛾科,粉蝶科等。将上述优势鳞翅目昆虫翅制成单价变应原,给当地哮喘患者作皮试,发现夜蛾科、天蛾科及物蝶科3+以上皮试阳性反应率30%以上,提示它们可能为西安地区哮喘鳞翅目昆虫致敏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霜天蛾cDNA表达文库,为进一步筛选霜天蛾主要变应原、制备重组变应原奠定基础。方法利用Trizol法抽提霜天蛾RNA,经过Oligo(dT)纤维素柱纯化后得到mRNA,反转录合成dscDNA,连接EcoRⅠ接头,末端磷酸化,XhoⅠ消化,将双末端黏性化的双链dscDNA经过凝胶柱层析,收集大于400bp的cDNA片段,加工后与UniZAPXRVector连接,经过体外包装,感染宿主菌,构建cDNA文库,检测文库容量和重组效率,并采用PCR方法对插入的cDNA片段大小进行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一个含有5×105重组子的霜天蛾表达文库,重组率为67%,平均插入片段长度约为1.49kb。结论所建文库容量及插入片段大小合适,适用于筛选目的cDNA克隆。  相似文献   

4.
纯化葎草花粉变应原免疫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纯化草花粉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SIT)的疗效。方法 采取凝胶过滤方法部分提纯草花粉变应原。将 86例季节性草花粉过敏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纯化草花粉变应原SIT观察组 (A组 )及粗制变应原SIT对照组 (B组 ) ,采取双盲法 ,为时半年。观察临床疗效、副反应 ,以及SIT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皮肤试验 (IT)风团直径、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 (HBDT)指数及特异性IgE (sIgE)指数均值。 结果 A组总有效率 90 .7%(39/ 4 3) ,B组 79.1% (34/ 4 3,P <0 .0 5 )。A组SIT后仅 1例出现轻度副反应。两组SIT后CD4细胞及CD4/CD8显著降低 ,CD8细胞显著升高 ,且A组变化更明显。两组SIT后ID风团直径、HBDT指数及sIgE指数均值都较SIT前明显下降 (P均 <0 .0 1) ;A组SIT后上述指标下降程度较B组更明显 (P均 <0 .0 1)。结论 纯化草花粉变应原SIT的疗效优于粗制变应原 ,副作用小。提示纯化草花粉变应原SIT后对变态反应抑制性强于粗制变应原。  相似文献   

5.
肥胖高血压患者糖、脂质代谢紊乱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肥胖高血压患者血脂、血糖、胰岛素指数及血清、脂肪组织中脂蛋白脂酶(LPL)含量和活性变化,探讨糖、脂质代谢紊乱与肥胖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关系。方法选取122例肥胖高血压患者及等量正常组病例进行对照研究,测定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血压、血脂、血糖、血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部分病例测定血清及脂肪组织的LPL含量和活性。结果肥胖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清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FBS)、血胰岛素(IN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LPL含量、HDL水平、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脂肪组织中LPL的含量无显著差别(P>0.05)。相关分析发现,血淸LPL含量与BMI(r=-0.64)、WHR(r=-0.59)、TG(r=-0.78)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与ISI(r=0.53)、HDL(r=0.46)呈正相关;脂肪组织中LPL含量及活性与上述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肥胖高血压患者多合并有糖、脂质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血清LPL在其代谢紊乱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癌动脉的收缩功能。方法取结肠癌癌患部位动脉、癌旁10 cm处动脉、非癌患者动脉,用动脉张力描记法记录血管活性物质收缩血管的量效曲线。结果去甲肾上腺素(NA)引起正常人结肠动脉的最大收缩(Emax)和最大收缩浓度的负对数(pD2)分别为(97±19)%和5.94±0.17;结肠癌动脉NA收缩的Emax和pD2明显低于癌旁动脉(P<0.01)和正常人结肠动脉(P<0.05)。ETB受体激动剂S6c在结肠动脉不引起收缩。ET-1对正常人结肠动脉收缩的Emax和pD2分别为(106±7)%和8.85±0.17;ET-1引起结肠癌动脉的Emax明显低于癌旁动脉(P<0.01);引起结肠癌动脉的pD2与癌旁动脉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α受体和ETA受体是结肠癌动脉的主要缩血管受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心率变异性 (HRV)、QT离散率 (QTd)及心室晚电位 (VLP) 3种方法判定自主神经功能进行比较 ,以期选择一种较为特异、可靠及敏感的方法。方法  68例 2型糖尿病 (DM)患者分别进行 HRV、QTd及 VLP测定 ,与 33例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M患者正常 R-R间期的标准差 (SDNN)显著小于正常人 (P <0 .0 1 ) ,QTd显著大于正常人 (P <0 .0 1 ) ,VLP阳性率明显增高 (P <0 .0 1 )。 VLP阳性组 SDNN明显低于 VLP阴性组 (P <0 .0 0 1 ) ,QTd显著高于 VLP阴性组 (P <0 .0 0 1 ) ;同时具有 SDNN<1 0 0 ms,QTd≥ 50 ms,VLP阳性者占43.9%。结论  3种方法相比 ,SDNN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 ,可靠性较好 ;VL P特异性较高 ,可靠性较好 ;QTd虽然敏感性高 ,但可靠性差。建议 QTd作为粗筛指标 ,以长程 HRV列入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常规检查 ,而将 VLP与 HRV结合起来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并进行危险分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中BCRF-1mRNA及病毒白介素-10(VIL-10)蛋白质的表达,明确VIL-10对鼻咽癌患者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在鼻咽癌组织和鼻咽炎症组织中,分别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CRF-1mRNA和蛋白产物VIL-10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CD4+T、CD8+T细胞的比例。结果①BCRF-1mR-NA在34/40例(85%)鼻咽癌组织和16/20例(80%)鼻咽炎症组织中表达阳性,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0/40例(75%)鼻咽癌组织VIL-10呈阳性,10/20例(50%)鼻咽炎症组织VIL-10呈阳性,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40例鼻咽癌患者分为VIL-10阳性组和VIL-10阴性组,VIL-10阳性鼻咽癌患者组CD4+T细胞及CD4+T/CD8+T比值明显低于VIL-10阴性鼻咽癌患者组(24.99%±3.88%vs.35.92%±6.31%,0.86 vs.1.99,均P<0.05),而VIL-10阳性鼻咽癌患者组CD8+T细胞明显高于VIL-10阴性鼻咽癌患者组(30.61%±3.34%vs.20.10%±7.68%,P<0.05)。结论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BCRF-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VIL-10;VIL-10使鼻咽癌患者的免疫细胞发生偏移,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上皮钙粘附分子 (epithelialcadherin ,E ca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E cad的表达。结果 ①E cad在膀胱癌中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呈正相关 (P <0 .0 5 ,P <0 .0 1) ;②E cad在膀胱癌中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复发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E cad表达可作为判断膀胱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和复发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正常生育男性和不明原因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的受精能力及其对孕酮 (P)的反应性。方法 选择10例不明原因男性不育症患者和 10例正常生育男性 ,在上游后精子悬液中加入P 10 μmol·L -1,并体外获能 2h。采用超排卵法制备仓鼠卵细胞 ,将精子与卵子体外受精 3h后观察卵子受精率 (FR)与受精指数 (FI)。结果 上游后精子与P孵育能显著提高生育组的FR(P <0 .0 1) ,但不能增加不育组的FR ;生育组FR显著高于不育组FR(P <0 .0 0 1)。P能显著提高生育组的FI (P <0 .0 1) ,但不能增加不育组的FI;生育组FI显著高于不育组FI (P <0 .0 1)。结论 P能增强正常生育男性精子的受精能力 ;精子对孕酮的反应性降低可能是不明原因男性不育症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dr 1基因表达产物P 糖蛋白 (P glycoprotein ,P gp)表达及其与含吡喃阿霉素联合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SABC法检测 4 6例转移性乳腺癌术后组织中P gp表达 ,使用环磷酰胺、吡喃阿霉素和 5 氟尿嘧啶联合方案化疗 ,对比分析P gp表达与疗效的关系。 结果 ① 4 6例患者mdr 1基因表达产物P gp阳性表达率 5 6 .5 % ,肝或肺转移者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皮肤或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4 9)。②可评价疗效的 4 3例患者化疗有效率 5 8.1% ;P gp阴性组疗效 (89.5 % )明显优于P gp阳性组 (30 .0 % ) (P <0 .0 1)。③有肝或肺转移者有效率(4 0 .7% )明显低于皮肤或浅表淋巴结转移者 (87.5 % ) (P <0 .0 5 )。④术后曾接受辅助性CAF或CMF方案化疗者复发转移后化疗疗效 (71.4 %和 37.5 %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2 )。结论 mdr 1基因表达产物P gp表达阳性者应选择非MDR型药物的联合方案化疗  相似文献   

12.
尿酸水平对冠脉病变的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尿酸水平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CHD)组(164例)和正常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间尿酸水平的差别及与CHD之间的关系。结果CHD组患者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16.67±97.35)μmol/Lvs.(286.16±98.33)μmol/L,P<0.01]。随后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糖尿病、性别和纤维蛋白原(FIB)等因素的作用后,尿酸对回归方程的影响达不到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有高尿酸血症的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风险明显提高。结论高尿酸血症作为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尚缺乏充分证据,应用尿酸与血糖综合评估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0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20例非皮损组织以及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TNF-α、MMP-9和TIMP-1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TNF-α、MMP-9在银屑病皮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皮损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P<0.05);TIMP-1在皮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非皮损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银屑病皮损中,TNF-α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r=0.471,P<0.01);MMP-9与TIMP-1表达呈负相关(r=-0.589,P<0.01);TNF-α与TIMP-1表达呈负相关(r=-0.6,P<0.01)。结论TNF-α、MMP-9和TIMP-1可能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相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皮素 - 1 (Endothelia- 1 ,ET- 1 )和白细胞介素 - 6(IL - 6)在儿童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免法对 3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和 2 0例正常儿童进行了血浆 ET- 1及血清 IL- 6水平检测。结果 哮喘急性期患儿血 ET- 1明显高于缓解期 (P <0 .0 1 ) ,缓解期 ET- 1虽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IL- 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ET- 1水平与哮喘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是反映哮喘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哮喘患儿病情严重者 IL- 6明显升高 ,随着临床症状的好转 ,IL- 6也随之降低 ,IL- 6在哮喘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女性不孕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女性不孕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对 2 0 0例不孕患者及 10 0例正常生育者进行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 (UU)检测 ,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不孕组沙眼衣原体感染阳性率 (33.0 % )明显高于对照组 (10 .0 % ,P <0 .0 1)。经治疗后 ,沙眼衣原体检测转阴者妊娠率 (5 4 .90 % )明显高于未转阴者 (11.11% ,P <0 .0 5 )。同时证实沙眼衣原体感染与不孕、UU感染、宫颈糜烂相关 (P <0 .0 1)。结论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引起不孕的因素之一。对不孕夫妇进行沙眼衣原体常规检查并及时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VEGF和TGFβ1在 5 0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表达。结果 VEGF阳性显色主要分布于癌细胞的胞浆内 ,表达率为 66% ,其表达与NSCLC的病期进展、淋巴结转移有关 ;TGFβ1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癌细胞的胞浆内 ,细胞核内无表达 ,表达率为 60 % ,其表达与NSCLC的病期进展、淋巴结转移有关 ,且两者表达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3 3例VEGF阳性表达标本中 ,单纯VEGF表达阳性者 ( 9/3 3 )明显低于VEGF与TGFβ1同时表达阳性者 ( 2 4/3 3 ) ;3 0例TGFβ1表达阳性者中 ,单纯TGFβ1表达阳性 ( 6/3 0 )也明显低于二者均阳性表达者 ( 2 4/3 0 ) ,VEGF与TGFβ1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r =0 .3 62 ,P <0 .0 1)。结论 VEGF和TGFβ1在NSCLC均有较好的表达。TGFβ1通过对VEGF表达的正向调控协同促进了NSCLC的病期进展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凋亡调控因子Survivin和Caspase-3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3例正常子宫内膜、28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50例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和Caspase-3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①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5%、85.7%、86.0%,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14.3%、40.0%,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及增生性子宫内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Survivin过表达阳性率增加,G3、G2与G1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为100%,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3%、92.8%、60.0%,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及增生性子宫内膜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学分级G1、G2、G3中,Caspase-3过表达率呈下降趋势,但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过表达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rs=0.287,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过表达增加,Caspase-3表达下降,机体抑制凋亡能力增强,促凋亡功能减退,打破了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可能起一定作用,也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中COX-2、HER-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 2 (COX 2 )和表皮生长因子 2 (HER 2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80例乳腺癌、2 7例乳腺不典型增生以及 2 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OX 2和HER 2表达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COX 2阳性表达率为 5 7.5 % (4 6 / 80 ) ,COX 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相关 (P <0 .0 5 )。 37.5 % (30 / 80 )乳腺癌中HER 2阳性表达 ,HER 2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显著相关。COX 2与HER 2的表达密切相关 ,HER 2阳性乳腺癌中COX 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ER 2阴性者。结论 检测COX 2和HER 2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有关 ,COX 2可能是HER 2导致肿瘤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采用混合单克隆抗体金标免疫斑点法对46例肺癌患者放疗前后及30例肺良性病和20例正常对照血清的肺癌相关抗原(LC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肺癌患者放疗前LCA的阳性率为97.8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0%)及肺良性病(13.33%)(P<0.005);放疗后LCA的阳性率为82.61%,较放疗前明显下降(P<0.05),LCA的阳性率在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近期疗效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判断各交通方式出行过程中人群感染病毒的风险概率进而有效控制病毒传播,借助空气传染病模型,根据已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机理,构建了交通出行的病毒易感度评估模型,模型包含对病毒传播有重要影响的通风、载客密度、暴露时间等主要参数。选用各种运输方式中有代表性的运载工具进行不同假设情景下的易感度评估,结果表明,在各种有效防控措施均得以采用的情景下,乘坐交通工具的易感度相比高危情景降低97%以上,相比基准情景降低93%以上。研究可为交通领域的科学防疫、精准施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