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程立军 《摩托车》2013,(7):90-91
摩托车消声器是摩托车重要零配件,是一种允许摩托车废气流穿过的组件,消声器外管里面有内管和隔板,发动机废气进入消声器后,不断穿过小孔或绕过隔板,使气流速度降低,噪声变小,达到消声目的。消声器性能好坏不仅影响摩托车噪声的排放,而且对发动机的功率、油耗、扭矩及发动机寿命都有很大影响。现今消声器不仅作为性能件,而且多数消费者把它看作外观件。摩托车消声器通常分为三种类型1.阻性消声器:通常利用消声材料和吸声结构的吸声作用,使沿管道传播的噪声随距离而衰减,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此消声器由于材料原因,摩  相似文献   

2.
消声器是每一辆汽车都拥有的配置,它可以有效的降低发动机排气导致的噪音,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噪音污染。但同时消声器的问题有可能会引发汽车其他部件发生故障,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行驶。本文对消声器引发的汽车故障现象、检查过程以及排除方案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给车辆维修人员提供一定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发动机噪音产生原理的研究,对当今世界消声器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消声器消声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提出了可行性方案,并构想出了一种新型消声器。为发动机设计者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机动车辆尤其是重型商用车辆的增加,车辆废气、噪声等问题已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严重问题,而目前的排气系统存在不能有效的降低发动机排气噪声,同时排气阻力大,发动机功率损失较大,增加了耗油量。本文通过对某商用车型排气系统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其内部压力、速度、温度等参数的分布情况。根据分析结果,对消声器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改进后,内部流场的压力分布均匀,腔中大的湍流明显减少,避免二次噪音的出现,温度在两腔中变化明显,出口温度有所降低,消声器总体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消声器消声原理及压缩机进气噪声的频率特点的分析,论述了压缩机进气消声器的设计原理及设计过程。通过具体实例,对压缩机进气噪音特点进行研究,设计对应消声器对进气系统进行优化,对设计理论进行验证,在实车上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1排气系统汽车排气系统是指收集并且排放废气的系统,一般由排气歧管、排气管、催化转换器、排气温度传感器、消声器和排气尾管等组成。汽车排气系统是主要排放发动机工作时所产生的废气,同时减少排出的废气污染和噪音。1.1排气系统及排气歧管1.1.1单排气系统及双排气系统直列型发动机在排气行程期间,气缸中的废气经排气门进入排气歧管,再由排气歧管进入排气管、催化转换器和  相似文献   

7.
摩托车消声器用久了,由于汽油的不纯净,再加上消声器与外界的温差,大量汽油燃烧的水蒸气就会变成水,而消声系统的阻挡和排气口的高翘,水便无法排走。由于水在消声器中占有了空间,这个空间会随着水的增多而加大,发动机噪音虽变小了,可动力会明显下降,对缸筒、活塞等机械部件也有  相似文献   

8.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国III排放标准的电喷摩托车越来越多。国III排放标准的电喷摩托车,其消声器内部安装有催化器即触媒,使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的部分有害物质在消声器内经触媒催化转化为无害物质,达到排放标准。由于电喷摩托车消声器内部装有催化器触媒,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1979年就颁布了GB1495—79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及GB1495—79机动车辆允许噪声等两项标准,其限值见表12。由此可见我国标准水平较低,必须着手修订。 (b) 排放法规(标准) 汽车排放废气中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氧氮化物(NOx)是危害人体和植物的有害物质,因此,汽车工业发达国家都制订了有关排放法规或标准如表13和表14。(未完待续)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TCM叉车消声器的消声量测试,得知共对中高频段噪声消声效果不好。对该消声器进行结构参数分析,并在改进设计中增大了消声器容积比和改进排气尾管结构形式。改进后的消声器经装车试验,表明改进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排气噪声是汽车的主要噪声源之一,往往比内燃机本体噪声高出10~15dB.使用合适的消声器是控制和降低排气噪声的有效手段,因而对排气消声器的研究越来越成为汽车排气噪声控制的热点.文章从实用性角度和声学原理出发,分析了一种普适性消声器结构及其降噪机理,并通过实验进行了有效验证.  相似文献   

12.
改进车辆进排气系统降低整车车外加速噪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用GT-POWER建立了发动机与消声器的耦合模型,根据计算得到的发动机的进、排气系统噪声的频谱特性,提出消声器的改进设计方案,通过CFD模拟计算有效抑制消声器内部的再生气体噪声;设计进气谐振腔降低进气噪声。综合运用上述进、排气系统改进措施将所研究的轿车车外加速噪声降低到74dB(A)以下,满足了国家第二阶段噪声强制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某发动机工作过程模型和排气消声器性能评价模型,并进行了该排气消声器声学性能和空气动力性的仿真分析.采用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节各腔室容积和隔板的穿孔率对该排气消声器进行了改进.改进后排气消声器的试验结果表明,消声器总体噪声值和阶次噪声值均有明显好转,高速噪声值比较高的状况得到改善,消声器性能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发动机工作过程和排气消声器耦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考虑了发动机排气系统中气体的非定常流动,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排气消声器和发动机的耦合仿真模型,利用这种方法进行了某轿车的排气消声器设计,在设计时模拟了汽车加速噪声测量过程中的发动机工作过程和消声器的消声特性,以使设计工况更加符合实际的测试工况。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乘用车消声器在发动机转速1 500~3 000 r/min范围内尾管噪声偏大的问题,应用GT-Power软件建立发动机及排气系统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应用DoE方法找到了对消声器性能影响较大的参数,建立了消声器性能综合评价体系。依据运行工况及指标的重要程度为各转速下的评价指标设计了相应的权重,通过多目标优化计算得到了最优化的消声器结构参数。优化后消声器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发动机转速1 500~3 000 r/min范围内,尾管总噪声和2阶噪声有较大程度上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消声器的数值模拟涉及到流体动力学、结构动力学以及声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本文利用传递矩阵法,建立了消声器与发动机的联合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该消声器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以一维模拟结果作为边界条件,利用通用流体力学软件对消声器的流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改进消声器在高频有较好的消声效果,而原消声器在中、低频有较好的消声效果;改进消声器的背压优于原消声器。本项目数值模拟的结果为消声器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对消声器的优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汽车排气消声器的三维声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利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简单结构的消声器的声学消声性能基础上,对于复杂结构的消声器进行了声学性能预测。数值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的良好吻合表明,三维有限元法适合于研究消声器的声学消声性能,具有相当高的精度。同时利用消声器内部的压力云图研究消声器结构对于声波传播的影响,并且应用三维有限元法进一步研究了穿孔率和穿孔管长度对于复杂结构的汽车排气消声器的声学消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消声器内部流场及其对消声性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行设计建造的消声器静态试验台上,对某型消声器在有、无气流两种情况下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根据试验进行了消声器内部流场CFD仿真研究。研究表明,气流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对消声器消声量影响很小,当超出范围时消声量随气流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同时消声器压力损失也加大。说明流速和内部结构是影响消声器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The acoustic design of exhaust mufflers has mainly focused on reducing the discharge noise from the tailpipe. However, the noise that is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muffler jacket and the endplate becomes important since the muffler reduces the amount of discharge noise when it has an optimized design. It is known that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overall exhaust noise of the muffler shell is significant in the mid- and high-frequency ranges. The current problem is that there are no appropriate computational tools at high frequencies. A simple method to analyze the 1/3-octave band of sound radiating from an arbitrary shape (like a muffler) was employed to predict the band spectrum of the radiated noise. The calculation method included formulating the boundary integral, which was modified into a quadratic form in order to enable the prediction of the intensity levels in a band analysis. Monopole and dipole source terms in the conventional BEM were transformed into the auto- and cross-spectra of the two vibrating sources, in which the cross-spectra could be eventually omitted by assuming tha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negligible. The method was adopted in an abrupt calculation of the shell noise in 1/3-octave band levels without nonuniqueness problem. In comparison with the measured data, the simulation result showed roughly 3-dB errors at most of the field points, excluding several special points that were normal to the shell and exhibited a maximum 5-dB err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