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流态粉煤灰水泥混合料进行基坑和台背等不易压实部位的浇注施工,无须碾压和振捣,依靠混合料的流动性达到密实效果,依靠其强度形成很高的承载能力,解决压实困难的问题,为处理公路桥头高填方路基沉降的质量通病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文章就其材料、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进行了综合介绍,并通过对公路高填方路基设置沉降装置进行观测和分析,总结出路基的沉降规律。  相似文献   

2.
水泥冷再生技术在公路维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冷再生技术是一种环保型、经济型新技术,在海滨大道维修工程得以应用.从工程经济性和现场拌合、施工工艺考虑,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确定的水泥与再生混合料的比例为4:100.在拌合场,控制水泥冷再生施工质量需要进行原材检测、级配与水泥剂量检查和含水量控制.在施工现场,通过碾压、摊铺和养生进行质量控制.检测结果表明,混合料水泥剂量、含水量和级配控制均相对稳定,能够满足施工和设计要求;现场碾压效果良好,压实度能满足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单钢轮压路机碾压水泥稳定土基层及底基层的施工中,经常会出现水泥稳定土混合料粘在压路机钢轮的表面,造成基层及底基层坑洼不平,外观质量差,严重的还造成基层及底基层的压实度不达标和面层的厚度控制不均匀等。在广东省梅州西环路面标及天汕十二标两个标段的路面施工过程中,对7台单钢轮压路机进行了机械改良,有效地解决了这一路面施工中常出现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压实作为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中的关键控制环节,其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决定路面质量合格与否。为探究压实质量影响因素,选取AC-13沥青混合料作为典型路面结构代表,在室内马歇尔试验及试验段的基础上,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压实温度及压路机振幅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选择细集料含量较高的级配,在140~150℃的压实温度,30~50 Hz的压路机振幅下,可以确保沥青混合料得到有效压实。  相似文献   

5.
压实作为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直接影响着沥青路面整体的施工质量。采用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和计算分析法,从施工原材料、施工技术和外界环境等方面研究沥青混合料压实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混合料在摊铺、碾压阶段的设备参数推荐值以及沥青混合料中所需材料质量和控制用量。  相似文献   

6.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需要合适的最大干密度来控制压实度.混合料生产时要有最佳含水量来控制拌和质量,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前要模拟施工现场成型试件来确定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及振动成型试件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模拟水泥冷再生混合料现场施工,采用旋转压实法制备水泥冷再生混合料试件,测试分析其力学性能及稳定性,并与静压成型法进行对比,探讨采用旋转压实法开展水泥冷再生混合料设计的可行性,并基于旋转压实法研究不同再生料掺量(60%、70%、80%)下水泥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及回弹模量)及稳定性能(水稳定性及冻稳定性)。结果表明,随新集料掺量增加,水泥冷再生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降低、最大干密度增加;相同水泥剂量下,掺加新集料后,水泥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强度、稳定性能明显提升;掺加30%新集料的水泥冷再生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及回弹模量相对于未掺加新集料的试件分别提升了约50%、80% 和 45%,软化系数和耐冻系数分别可提升到0.90以上;相对于传统的静压成型方法,旋转压实法制备的水泥冷再生混合料试件的力学性能提升幅度在30%以上,且稳定性能也略有提升。  相似文献   

8.
振动成型法简介 振动成型法指采用振动成型压实试验仪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设计,采用振动压实成型试件的方法确定材料组成比例、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以及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设计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传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分层摊铺与压实方式造成的施工周期长、层间黏结性差、养生用时长等问题,以某高速公路建设为例,研究了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双层连铺施工工艺。介绍了试验所用原材料并实测各技术指标,从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接缝施工等五个方面展开分析。施工完成后对施工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施工工艺可提升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抗裂性与层间黏结性,同时保持其整体性,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双层连铺施工工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从施工工艺上的施工前准备、混合料拌和、沥青混合料运输、混合料摊铺、混合料压实以及接缝处理等几个方面探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1.
ATB-25沥青混合料由于存在大骨料含量相对较多、中间粒径骨料含量相对较少、混合料表面积相对较小、对沥青用量较为敏感等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离析,压实比较困难。因此,施工中需要通过对ATB-25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进行优化,以减少离析的发生,保证压实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公路工程施工,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的控制方法,并根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的基本特征,得出控制混合料配合比、控制混合料施工等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法 正式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前,首先在水泥稳定碎石和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前进行试验段铺筑,通过对试验段验证混合料的质量和稳定性,确定各项施工技术参数,检验采用的机械能否满足备料、运输、摊铺、拌和和压实的要求和工作效率,以及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适应性。然后根据水泥稳定碎石和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出的拌合、摊铺、碾压等施工工艺参数进行大面积的正式施工。试验段的具体做法:在直线段上有代表性地选择两段长度200m路段作为试验路段:一段作为水泥稳定碎石的试验段,另一段作为天然砂砾底基层的试验段。在试验路段开始至少14天之前,提出铺筑试验路段的施工方案并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实施。根据施工机械相匹配的原则,合理确定拌和机械型号、数量及组合方式。通过试拌掌握拌和机的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时间等操作工艺。通过试铺确定摊铺机的摊铺速度、摊铺宽度、自动找平方式等工艺;同时确定压实方法、压实机械类型、碾压顺序、压实系数、碾压遍数、碾压速度、确定松铺系数、接缝方法等。验证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检查水泥含量、级配、含水量,根据设计配合比改进提出生产用的矿料配比和水的加入方式。修正水泥稳定碎石、天然砂砾底基层的压实标准密度。掌握实际施工产量及合理作业段长度,制定施工进度计划。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人员、通讯联络及指挥方式。在试验段的铺筑过程中,认真作好记录分析,在监理工程师或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监督下检查试验段的施工质量,及时测定出有关结果。铺筑结束后,就试验内容提出试验总结报告,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复,作为施工依据。检查并整理路基顶,使其满足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田建军 《交通标准化》2013,(24):153-155
沥青路面质量控制应着眼于施工过程而非施工之后.利用无核检测技术,分析施工过程中碾压遍数、碾压温度对压实度形成的影响.针对沥青路面工程,测试并分析了路面压实度与压实功、分布位置、混合料温度等因素的关系,得出结论:前4遍压实对路面压实度贡献最大;路面压实度在横向分布不均匀,两端存在压实不足的可能性;在压实3遍后混合料温度显著下降.研究表明,利用无核检测技术能有效、迅速地评价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并对现场施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国道G312线昌吉公路第二合同段为例,引进路面施工质量动态控制系统,对集料生产、混合料拌和数据、施工现场温度、压实度等影响混合料施工质量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实现对沥青混合料的实时动态监控,为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城市道路水稳层混合料施工中的原料控制、设备选择、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含水量等几方面进行分析,介绍了路基水稳层混合料的施工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结合榆松高速公路第05标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设计与施工,介绍了基于垂直振动试验方法(VVTM)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设计、施工工艺及试验路应用效果。工程实践表明,与重型击实及静压法相比,VVTM方法提高了压实质量控制标准,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场实际振碾成型的基层,更有效地确保路面压实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程实际,从混合料的原料、拌和、摊铺、压实等方面对面层的施工进行了阐述,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压实是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中的最后一道工序,良好的路面质量最终要通过碾压来实现。结合多年沥青路面施工实践,探讨公路沥青混合料路面压实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可为相关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建立于中轻交通基础上的马歇尔击实标准控制沥青混合料压实质量,但随着近年来重交通的发展,马歇尔击实标准已与实际交通状况不相适应,并且影响了路面的耐久性.鉴于此,分析了路面车辙、混合料性能与压实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前施工机械所能达到的压实水平,提出了重交通沥青混合料压实标准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压实标准采用压实度不低于97%、标准密度为马歇尔密度的1.02倍时,不仅可有效地解决路面早期压密型车辙问题,而且可将混合料力学性能提高26%、动稳定度提高50%,车辙变形量降低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