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做大做强厦门港口物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是整合厦漳两地的港口资源,于2005年12月31日成立厦门港口管理局,并在2006年1月1日正式启动运作。新的厦门港由福建省厦门湾内原漳州市港口管理局所辖的后石、石码港区及招商局漳州开发区漳州港务局所辖的招银港区,与原厦门市港务管理局所辖的东渡、海沧、嵩屿、刘五店、客运5个港区合并组成。此次改革对于加强厦门湾港口资源整合和综合开发、改善厦门港集疏运条件、进一步做大做强厦门港,更好地发挥厦门龙头港对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乃至全国内地纵深腹地的辐射效应,对今后福建其他海湾“一湾两港”的整合改革都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水运工程》2007,(8):32-32
交通部日前对厦门港跨行政区划对厦门湾港口资源进行整合实行一体化管理予以确认。 2006年初,根据福建省政府决定,厦门湾内厦门市所辖的港区与漳州市所辖的后石、石码、招银三个港区合并组成新的厦门港,成立厦门港口管理局,作为全厦门湾港口、航道和水路运输实施行政管理的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厦门港口管理局依据储口法》的规定,履行漳州三港区招银、后石、石码等港区的港口行政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3.
曹沫 《水运管理》2003,(2):11-12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交通部等五部委《关于深化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38个双重领导港口于2002年3月底以前全面下放地方,港口行业开始实行中央、省、地市分级管理体制。港口下放后,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政企分开,一港一政”的原则自行确定港口管理形式。  相似文献   

4.
2005年11月25日,福建省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决定,厦门湾内原漳州港的后石、石码、招银三个港区与原厦门港的东渡、海沧、嵩屿、刘五店、客运等五个港区合并组成新的厦门港,成立厦门港口管理局,作为全厦门湾港口、航道和水路运输实施行政管理的交通行政管理部门。2005年12月31日,  相似文献   

5.
在计划体制运作的一段较长时期内,我国的港口建设主要依赖于国家拨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逐步改成银行贷款形式。部属港口陆续下放地方管理后,交通部对港口的投入日趋减少。由于港口投资具有投资量大、回收慢的特点,投资形式的转变而导致我国港口建设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港口企业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外资,以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来华投资或合资经营港口。目前,上海、南通、张家港、厦门、大榭岛、盐田、蛇口、海南三山等港口全方位向外资企业开放,并已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以1994年~1995年港口利用外资成绩最为突出。 引进外资建港事实上有许多好处:①它可以弥补我国建港资金的缺口;②外资企业不仅仅投资建港,还参与港口管理和经营。  相似文献   

6.
《天津航海》2010,(4):38-38
8月31日,原漳州市港口管理局撤销,厦门港口管理局漳州分局举行揭牌仪式,这标志着由8个港区扩大到12个的新厦门港已开始对外运作,我省“大港口”整合再次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7.
天津港是我国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港口。1984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决定:天津港自6月1日起下放天津市,实行“双重领导,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和“以收抵支,以港养港”的财务政策,从而正式揭开了我国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由于这一改革决定比...  相似文献   

8.
2001年,我国开始了新一轮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国家将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下放到地方,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按照国务院的要求,2004年2月广州港进行了体制改革,实现了政企分开,成立广州港务局和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广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转变港口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年的试点准备,我国将在"十五"期全面推进港口体制改革,这是我国港口发展史上又一项重大举措."港口下放、政企分开"是这次改革的核心思想."港口下放",对双重领导港口要进一步下放到港口所在城市;"政企分开",将目前政企合一的港务管理局中的政府职能分离出来,组建港口管理局,对本地区港口行使行业管理职能;港口的企业部分重组为港口集团,独立运作."港口下放",比较符合世界港口属地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地为港口发展提供各种支持;至于"政企分开",主要解决运输市场开放后港口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多元化情况下,如何强化政府管理职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杜丽萍 《中国港口》2008,(11):31-32,30
<正>一、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物流体系(一)福建港口物流发展背景与现状"十一五"期间,福建把港口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和福州、湄洲湾主枢纽港,积极发展宁德港、漳州古雷港,将逐步形成现代化的港口群。但总体上,福建港口  相似文献   

11.
入世将给港口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必然促进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随着我国国际海上运输、海运辅助服务、港口服务等领域将进一步开放,港口企业也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从厦门港来说,一方面,厦门与高雄、泉州等周边港口的竞争会更激烈,尤其是与泉州,两港地域相近、腹地相同、功能相似.另一方面,由于厦门港对外资开放较早,外资所占份额比其它兄弟港口稍大,外商会凭着其成熟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优质的服务水平,来加大市场份额并与中资企业展开竞争.厦门港务集团作为厦门港的骨干企业(也是国有企业)将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12.
<正>海峡西岸有一个厦门港湾,行政区域划分北岸是厦门港,南岸是漳州港。几个月前,厦门漳州两市政府联署向福建省报告《厦门湾港口总体规划》,揭开了厦门湾新一轮大发展的序幕。新年的曙光刚刚普照大地,带着欣喜,记者来到厦门。从高崎机场二十来分钟车程就是厦门港客运站,七  相似文献   

13.
李红卫 《中国港口》2006,(2):28-28,21
全国性的港口体制改革在山东延伸为港航体制改革,山东省将原来隶属于省管理的港口和航运企业全部下放到所在地的港口城市管理。下放烟台市管理的有原烟台港、龙口港、蓬莱港、长岛港、凤城港、海庙港6个港口,山东省烟台国际海运公司、山东省渤海轮渡公司两个航运企业,总资产达5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1月25日,福建省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决定,厦门湾内原漳州港的后石、石码、招银三个港区与原厦门港的东渡、海沧、嵩屿、刘五店、客运等五个港区合并组成新的厦门港,成立厦门港口管理局,作为全厦门湾港口、航道和水路运输实施行政管理的交通行政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15.
马继列 《中国水运》2010,334(5):4-5
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若干意见》中指出:“整合港湾资源,形成以厦门港、福州港为主,布局合理的东南沿海地区港口发展格局”,为福建港口整合指明了方向。同年11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做出重大决策,拟整合省内原有港口机构,形成海峡西岸北部以福州港为主体、中部以湄洲湾港为主体、南部以厦门港为主体跨行政区划的三大港口。  相似文献   

16.
彭娟 《水运管理》2001,(10):34-35,30
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之间的贸易由来已久,尤其是大陆改革开放以后,两岸间经贸往来更加频繁。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两岸间船舶直航一直未能实现。直至1996年 8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以第6号令颁布《台湾海峡两岸间船舶管理力法》,同时决定率先开放厦门、福州两港作为两岸间船舶直航的试点口岸。时至今日,在大陆港口中,除福州、厦门两港被交通部批准正式成为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直航试点港口外,其余港口均尚未成为两岸间的直航港口。长久以来,两岸海运直航一直是两岸的航运和港口业界人士的共同愿望。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将在"十五"期全面推进港口体制改革,这是我国港口发展史上又一次重大举措."港口下放,政企分开"是这次改革的核心思想."港口下放"是对双重领导港口要进一步下放到港口所在城市,"政企分开"则将目前政企合一的港务管理局中的政府职能分离出来,组建港口管理局,对本地区港口行使行业管理职能;港口的企业部分重组为港口集团,独立运作.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在体制改革后,企业内部新机制如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职能管理模式如何运作,以适应国家新的港口管理体制,确保我们的港口向多功能、全方位、现代化的国际大港迈进.  相似文献   

18.
按照南京市政府“港口体制改革分两步走,2001年先做好港口下放的整体接收和港口体制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2002年完成港口体制改革工作,重点把港口企业做大做强”的精神,南京港政企分开、下放地方工作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相似文献   

19.
漳州港(本文专指漳州港招银港区,下同)从2000年11月起,通过招商引资和资产重组的方式,对港口管理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当时漳州港不仅在全国是最年轻的一个小港口,在福建省也算是一个起步最晚、没有什么规模的港口.  相似文献   

20.
叶军 《中国港口》2002,(12):28-29
<正> 港口收费管理是港口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港口下放工作的完成,港口不再分中央港口和地方港口,现行中央港口与地方港口执行不同收费规则和标准的港口内贸收费管理体系已不适合当前港口价格管理的要求,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港口内贸收费的现状 目前我国对港口内贸收费实行统一领导,由中央、省两级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