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本文根据汽车前国外护板成形特点,从成形理论方面进行简明分析,阐述胀,拉结合工艺,实现前围外护板成形过程。  相似文献   

4.
依据富康轿车门护板衬板的定义及性能要求,分析进口衬板的特点,在国内外木质纤维板模压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东风汽车公司自身技术优势,研究、开发出一种轿车门护板衬板用新型木质纤维材料,实现了衬板国产化,国产的模压成型件衬板质量优一地进口衬板,填补了国内木质纤维板一次模压成型技术之空白。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复合车体加强技术,通过在车身的空腔内填充结构增强泡沫,复合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增强车身强度,改进碰撞性能。复合车体加强技术对比传统的提高钢材强度的方法有着性能较优、质量较好、模具费用低、拼装方便等优点,经证实该车体加强技术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脉冲电镀Ni—Al2O3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了镀液中Al2O3的浓度对镀层中Al2O3质量分数的影响、各工艺参数(包括镀液温度、电流密度、镀液中Al2O3微粒的浓度、电镀时间、占空比)对Ni—Al2O3复合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用热震法检测了复合镀层的结合力,还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并通过正交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脉冲电镀Ni—Al2O3复合镀层的最佳工艺为:电流密度8.5A/dm^2、温度50-55℃、镀液中Al2O3微粒浓度为20-30g/L、电镀时间40-50min、占空比20%左右。  相似文献   

7.
8.
9.
汽车行业普遍使用电镀工艺装饰产品外观,增加汽车零部件的硬度及抗腐蚀性.电镀作为一门重要的工业加工技术,其中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通过阐述电镀工艺的流程,分别从镀前处理、电镀及镀后处理3个阶段分析了电镀的各个步骤、原理及作用.针对影响电镀质量的外部因素,详细分析了产品本身的结构对电镀质量的影响,并介绍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严...  相似文献   

10.
11.
谈汽车轴瓦电镀工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对某种粘土纳米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介绍了其制备方法,并对该材料进行了性能测试。利用已有的轻型车门护板模具,采用该材料进行了产品成型工艺试验,并对门护板制品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聚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生产的门护板产品性能满足轻型车门护板的使用要求,而且由于新材料中填料填充量小、密度低,有利于实现汽车零件轻量化。  相似文献   

13.
Ni-SiC复合电镀技术是在铝合金材料表面将SiC颗粒沉积在金属Ni镀层中形成的一种复合镀层技术,该复合镀层具有优良的耐磨性、热传导性,润滑油附着能力强,用Ni-SiC复合镀层代替硬铬镀层,可降低成本20%~30%,具有良好的经济实用性,在摩托车发动机铝合金缸体制造上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15.
16.
近几年,劳动力日趋紧张,为适应节省劳力的需求,一种柔性自动装配线应运而生。本文仅介绍一种节省劳力的关键措施-装配质量保证和紧固技术。为了实现高精度的装配,有效的方法是用视象传感器获取车身定位孔图象、间隙及表面高差等数据,经座标换算来修正装配位置,同时通过运用对最关键问题的着重处理和图象设计的方法实现了0.01mm的高精度和100%的高识别率。由于采纳了圆形头部螺栓和机器人控制拧紧力的技术,高度紧固  相似文献   

17.
轿车车身开发中铝材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汽车轻量化过程中,轻金属铝的应用越来越多,就整车质量而言,车身占其总质量的50%以上,因而减轻车身质量尤为重要,介绍了国内外轿车车身开发中铝材的应用情况,主要论述了铝材对车身结构的适应性,车身用铝材的开发,铝车身的结构设计和车身用铝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南京汽车制造厂车身厂,运用同一性造型,多层次扩散等措施,仅有8个有时间,就成功地开发生产出外型美观,质量可靠的NJ1061S,NJ1041S双排座车身。启动了市场,为南汽带来了十几亿元的财富。开辟了一条适当当今新技术时代要求的新产品开发道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功能电镀新技术民军突起。电镀层的功能也由以往普通电镀的装饰、防锈等,向耐摩耗、磨损等多功能方向发展,以满足汽车行业更高的要求。文中主要介绍汽车用镀锌钢板,以及功能电镀新技术在汽车行业的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20.
对EQ1141G汽车前围外侧板用SMC片材模压主要工艺参数:成型温度、保温时间、装料量,采用正交试验法中的L9(3^4)表进行工艺试验,并定量评价拉伸强度,取得了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