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海》1982,(3)
在当代,人们对风帆的兴趣与日俱增。最近,英国专家斯秋安特建议利用气球和风筝的结合体来取代普通的风帆。斯秋安特研制成功了一种充满氦气的塑料风筝,并用钢索将它固定在甲板上方。这样,塑料风筝就可起到风帆的作用,但是它不用桅杆。英国学者所发明的新颖“风帆”在快艇上作了试  相似文献   

2.
在西柏林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博物馆,它以陈列数百只“瓶船”而著名。博物馆的主人为了纪念海上遇难的许多船只,雇用工匠进行仿制,放在装有清水的大瓶子里。这样,每当一般舰船遇难,就做一个模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座奇特的“瓶船”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每天取引着世界各国的航海科技人员和爱好者,络绎不绝地来这里参观。  相似文献   

3.
联邦德国一家“宇航研究和实验公司”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救生浮标,它能向遇难船只提供急紧援助。一旦有船在海上偶遇风暴而倾覆,这种救生浮标就会浮出水面,通过卫星向营救中心传送遇难船只的船名、出事时间、地点及险情。联邦德国有关部门认为,这种  相似文献   

4.
海船遇难后,一个人在海上孤身可以生存多久?有人度过了一百三十三天,创下了世界纪录。纪录的创造者是一位来自中国海南岛的水手,名叫彭林(译音)。  相似文献   

5.
《船艇》1992,(4)
澳大利亚已研制成功一种叫做“海上标记”的海洋染料标记物。这种标记物与过去使用的标记物相比,在视野上所涉及的距离要远得多,所涉及的范围也大得多,可以准确地标记出海上遇难的小型船只所处的位置。据报道,“海上标记”的优点是,贮存寿命长,容易使用;经包装,可适应各种需要;它也可以飘浮于海面上,不会因风而发生移位。该产品重量也很轻,适合用于救生衣上,也适合  相似文献   

6.
海上遇难后如何尽快地找到陆地?这是遇难者最关心的问题。首先遇难后必须小心瞭望观察,寻找出陆地的迹象。固定的积云可以帮助指出陆地的方向。在一片晴朗的天空中,出现了一堆比较固定的白色絮状积云,或是周围的云彩在游动着,这通常标示在此水平线以外将有陆地存在。这种类型的云朵将在有高山或者多山的陆地上空形成。较小的飘浮着的云彩,稍向下风处,则会有环形的珊瑚岛或有些小岛存在。  相似文献   

7.
海难救助已有很长的历史,相传中国在四五千年前黄帝的时候就有了船,船一下水遭遇危险,就得抢救。公元前约900年,古希腊的《罗得法》也有船、货遇难,为了共同安全所做出的牺牲应由大家分摊的记载。  相似文献   

8.
对LOF2000救助合同并入SCOPIC条款及其附件A之浅见(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难救助已有很长的历史,相传中国在四五千年前黄帝的时候就有了船,船一下水遭遇危险,就得抢救。公元前约900年,古希腊的《罗得法》也有船、货遇难,为了共同安全所做出的牺牲应由大家分摊的记载。  相似文献   

9.
《游艇业》2013,(11):38-47
一位遇难的顶尖水手、两起惨痛的翻船事故、四处碎散的超级赛船、亿万美元的沉重损失,就像本届美洲杯的总决战,其过程也如过山车般让人惊呼。在经过上一期对赛场、赛队的了解后,本期深入技术与赛船,一同评判这未来科技对古老赛事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船舶在茫茫无际的大海航行时,有时因气候条件恶劣或船舶机器失灵而遇难,这些遇难的船迫切需要获得附近船舶的营救。为了能及时地搜索和营救遇难的船舶,需要有现代化的海上救助设备和技术。在这里介绍美国  相似文献   

11.
保罗·拉森(Paul Larsen),梦想的实现者。他在十天内三次刷新自己的纪录,超越了风筝冲浪,将500米单船的帆速提升到65.37节。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维斯塔斯海上火箭二代”(Vestas Sailrocket2)在前不久创下的惊人纪录。今年年初,刚刚传来一条爆炸性新闻:一艘帆船刷新了之前由冲浪风筝创下的速度纪录,并且逼近了传说中所说的终极水上风帆速度记录60节!可是,就在十天后,就在我们还没有从这样的双重震撼中缓过气来的时候,那个“传说中所说的终极时速”已经被无情地打破。  相似文献   

12.
当满载旅客的轮船不幸发生海难事故时,缺乏航海经历的旅客们往往会惊恐交加,慌乱失措。此刻,让旅客们爬上船上常用的高悬在吊艇架上的救生艇,显得困难而效率低下,同时也不够安全。为此,英国和加拿大的四艘客轮,安装了一种称作“滑梯”的海难救生系统。这种“滑梯”可以使海上旅客快速安全地撤离遇难现场,是一种理想的船用快速救生装备。  相似文献   

13.
徐华 《中国船检》2008,(3):77-77
世界上第一艘由巨大的风筝提供部分动力的万吨级商船“白鲸天帆”号(Beluga SkySails)将现代技术与有千年历史的风筝结合在一起,通过一个由电脑控制的风筝和海洋上空强劲的风提供动力.支持船上的发动机。1月22日.风筝船从德国不来梅港市出发开始首航.驶往委内瑞拉。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月15日上午9时45分,中远集团大连远洋运输公司外派韩国液化气船"GAS PARAGON",在从蔚山港驶往丽水港途中,值班驾驶员在了望时发现距我轮左前方1.5海里处突然冒起一股浓烟,紧接着就是一声剧烈的爆炸.具有丰富航海经验的船上15名中国船员马上意识到,有船遇难了.船长姜笃郁迅速来到驾驶台,一边命令我轮转向靠近遇难船,一边让值班三副通过船上VHF甚高频无线电话呼叫遇难船,与此同时,及时将这一情况向韩国釜山港方作了简要的报告.  相似文献   

15.
对海上遇难船舶船员的救生,贵乎神速、有效。当前很多沿海国家,都建立起立体搜救系统,即空中有飞机、水面有船舶并配有潜水装具和潜水员,同时出动对一遇难船舶进行搜救。这里介绍一次高效率海难救  相似文献   

16.
程建国 《航海》2014,(4):60-62
海上船舶发生火灾是一种常见海难事故。发生火灾时,为减小损失,应当展开对遇难船舶的救助。在救助工作中,人员救助应当首先保证,如何有效地救助失火船舶上的人员是我们应当着重研究的一项内容。文中针对失火船舶海难救助作业中对遇难人员的救助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科技动态     
《航海》1983,(4)
海员和航海者穿的特殊工作服挪威海难救助打捞局研究所,研制了一种专门供海员和航海者穿的特殊工作服。这种工作服是用特别的空心纤维织物制成的。空心纤维中织进了能够净化和过滤海水的高活性化工填料。万一海员和航海者遇难漂泊在海上,又缺乏淡水时可以用这种工作服来过滤和净化海水,以取得淡水供饮用之急需。从海风中取得动力和淡水的装置波兰海军动力研究所的工程师们,研究了一种从海风中取得动力和获取淡水的装置。海风的湿度很大,且含有盐份,对风帆或风动机的叶片腐蚀性很大.为  相似文献   

18.
技术前沿     
《中国船检》2008,(1):34-34
全球首艘用风筝拉动的货轮起航;日本计划开发无压载水船舶设计;荷兰“绿色船舶公司”压载水处理系统完成岸基测试。  相似文献   

19.
薛静宜 《游艇业》2007,(3):62-67
风筝冲浪的起源看过我们上期杂志的人一定对滑水有的了解.它需要借助滑水艇或者别.让滑水者在水面滑行。90年代美叫Cory.R的人.既是滑水爱好者.喜欢玩飞行伞型风筝。由于风筝的拉力相当大。  相似文献   

20.
<正> 我们常说: "人是最宝贵的",任何事故的大小,包括矿难、海难、空难、交通肇事等,总是以损失多少人来衡量。自从有船那一天起,海难总是相伴相随,倘若损失一艘货船,也就是二十几个人遇难,消息很快就会"石沉大海"。但要是客舱遇海难那死亡就是几百或上千人,海难也会称之为"大海难",船也会成为"名船",客船"爱沙尼亚"号就是这样出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