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铁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潭 《都市快轨交通》2009,22(4):15--17,60
结合深圳地铁2号线工程,提出地铁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思路,以及系统结构、硬件配置和软件功能等,分析地铁建立能源管理系统的必要性,说明地铁能源管理系统是以稳定可靠的计算机网络构成的集中式数据采集监控分析管理系统,具有数据采集和能源信息管理两个功能层次,可以达到合理供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用能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地铁能源管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铁能源管理系统以空调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电扶梯等为主要管理对象,通过Lonworks现场控制网络集成各类计量装置与监控终端,实现地铁车站及沿线附属建筑能耗数据实时在线采集和分类、分项、分户计量,并且根据地铁车站及沿线附属建筑具有固定的运营时间以及车站人流量按时间规律分布的特点,对各种用能设备进行自动化监控与节能控制,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地铁能源自动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南京地铁线网化运营后,根据现有运营线路能源管理系统情况,规划建立了车站级、线路级和线网中心级3级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架构,以实现企业能源科学化管理和分析。线网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首先要统一能耗数据模型,选择接入系统的能耗参数,确定中心级和线路级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接入方案。线网能源管理中心系统硬件主要是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系统软件设计为一个分层、分布的大型系统,采用6层架构设计、规划了5个功能模块、配置了3类服务器,实现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限额管理、定额管理和用能指标管理等多项功能,提高了南京地铁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能耗计量及管理系统的结构、功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能耗计量及管理系统采用六通道能耗计量装置和RFID(射频识别)列车定位技术,实现了对地铁车辆能耗的分类计量.建立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无线传输数据机制和地铁车辆能耗管理平台,处理并存储能耗数据,自动生成曲线和统计报表,实现地铁车辆能耗信息化管理.该系统已在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01A02车型上试点应用,基本功能已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5.
节能降耗在我国地铁建设及地铁运营管理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介绍了地铁车站低压变电所及环控电控室智能低压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铁配电电能管理系统方案.通过地铁车站智能低压系统便于测量并统计车站各设备用电信息,而地铁配电管理系统则通过网络集中管理并控制各设备的用电信息,实现对能源消耗的有效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能效管理系统设计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现有城市轨道交通能耗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能效管理系统的设计构想.首先建立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流程的架构,然后从参数采集统计、电能质量分析、能耗模型建立、节能策略生成4部分分别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从而引导轨道交通用户持续改进用能方式,有效地降低地铁运营成本,实现低碳、环保、节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分析洛阳地铁2号线电客车在手动与自动驾驶模式下的牵引能耗,通过数据对比,得出自动驾驶能有效降低牵引能耗,为洛阳地铁电客车牵引能耗分析和节能研究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铁是大城市立体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控系统耗能巨大,因此降低环控系统的能耗不仅能降低地铁公司的运营成本,还能节约宝贵能源,是利国利民的大事。通过SES(Subway Environmental Simulation)软件对中国北方某城市的一条地铁线进行模拟,对远期夏季晚高峰正常工况的地铁线路进行模拟计算,从中提取全线区间及车站的温度,通过温度的对比,探讨屏蔽门双活塞风道系统在中国北方地区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广州地铁2号线列车牵引系统和制动电阻能耗试验,并结合广州地铁1号线列车牵引系统和制动电阻能耗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广州地铁1号线、2号线列车制动电阻能耗差异原因,找出降低广州地铁1号线列车制动电阻能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前车辆牵引能耗与辅助能耗的比例缺少有效的基础数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Hadoop平台的地铁能耗分析与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对地铁线路中各个列车的能耗记录仪记录的能耗数据进行采集并提供存储平台,同时支持对能耗数据进行的分析与监测,为车辆节能工作提供一种有效直观的考核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