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生率约占冠状动脉造影病人的1%,其中冠状动脉瘘较少见,发生率约0.07%~0.20%,目前主要依靠心动超声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现报道2例经手术证实的冠状动脉心腔瘘。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4例少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左或右室瘘。1例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枝右室瘘,行双结扎贯穿缝合;1例为右冠状动脉后降枝瘘入左室;2例为右冠状动脉后降枝瘘入右室;后3例在体外循环(CPB)下,切开瘤样扩张之冠状动脉(其中1例并切开右室)关闭瘘口。4例随诊平均7.8年均获满意疗效。文中重点讨论了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 单冠状动脉发生率约为0.04%,兹报告1例。病历摘要:男51岁。劳累性心悸、气短14年,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欲行导管球囊扩张术。为除外冠状动脉病变,术前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左冠脉造影时,在距左主干2cm处,发现1支向后右方走行的血管。在右冠脉窦,右冠导管反复不能找到右冠脉开口。遂行主动脉根部造影,见右冠脉开口于左主干远端2cm处。冠脉畸形发生率约占冠脉造影病人的1%左右。可分为:冠脉畸形起源于主动脉;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冠状动静脉瘘;冠状动脉闭锁或发育不全;冠状动脉瘤;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脉畸形等。单冠状动脉为冠脉畴形起源于主动脉的一种,据其发出部位,将其分为2型,发自右侧的单冠状动脉称R型,发自左侧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冠状动脉心腔瘘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近年来,由于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的应用,诊断病例数有所增加。我院自1980年2月至1998年3月共收治10例患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4.5~56岁,平均15.5岁。主要症状:活动后心慌、气短4例,胸闷2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全组病人于心前区均可闻及2~3/级连续性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前,误诊3例,分别误诊为主动脉窦瘤破裂、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后均经超声证实为冠状动脉心腔瘘。全组病人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瘘源…  相似文献   

5.
<正>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基本方法,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近几年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了这项新的诊疗技术,使冠心病和与冠状动脉有关的疾病的诊治工作提高了一步。我们由于临床工作的需要,为了解决病人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问题,经过二年多时间的准备,于82年四月份开展了这项工作。工作中得到阜外医院的指导和协助。至今顺利地进行了八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没有发生任何意外或重要合并症。对诊断和治  相似文献   

6.
<正> 近几年在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基础上,出现一种新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ous Translumin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该法是一种治疗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心导管技术,从周围动脉经皮穿刺插入一条特制的球囊扩张导  相似文献   

7.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对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的功能状态以及普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患者 30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有单支或二支以上≥ 70 %狭窄。随机分成普伐他汀组和非普伐他汀组 ,测定其PTCA术后即刻、5、10、15、2 0min冠状静脉窦血以及同时相外周血中内皮素 (ET)及一氧化氮 (NO)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PTCA术后即刻、5、10、15、2 0min冠状静脉窦血中ET含量较同时相外周血中高 (P <0 .0 1) ;NO含量较同时相外周血中低 (P <0 .0 1)。PTCA术后普伐他汀组冠状静脉窦血及外周血中ET含量较非普伐他汀组同时相低 (P <0 .0 1) ;NO含量较非普伐他汀组同时相高 (P <0 .0 1)。结论 PTCA术后应用普伐他汀可改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及评价介入性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血管内超声对 41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行了研究 ,并观察了介入性治疗前后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 血管内超声可清晰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 ,测量血管面积、管腔面积和面积狭窄率 ;血管内超声对斑块检出的敏感性高于冠脉造影检查 ,血管造影低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后血管腔面积和血管面积增加 (P <0 0 5)。结论 血管内超声为定性和定量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和介入性治疗效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而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从1979年以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者在《心血管疾病》进展一书中,综述了近年来的3000余篇文献,对PTCA也作了简要介绍,特译出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 57例冠状动脉架桥手术治疗的体会。术前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 ,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和 (或 )左乳内动脉作移植血管。结果 :死亡 2例 (3.5% ) ,术后随访 3~ 5年 ,心绞痛消失率为 91 .2 %。心功能改善至 级 53例 , 级 2例。表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有效地改善心肌缺血 ,对解除心绞痛 ,提高病员生活质量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126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83例)和对照组(43例)。冠心病组按冠脉狭窄积分又分为三组:轻度狭窄组(15例)、中度狭窄组(35例)、重度狭窄组(33例);对照组冠脉造影正常。酶法测定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胆红素。结果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为(12.30±3.84)μmol/L,直接胆红素为(4.07±1.45)μmol/L,间接胆红素为(8.23±2.82)μmol/L;正常对照组总胆红素为(14.59±4.37)μmol/L,直接胆红素为(4.66±1.55)μmol/L,间接胆红素为(9.93±3.33)μmol/L。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均降低(P<0.05)。冠脉积分与胆红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总胆红素r=-0.263,P<0.05,与直接胆红素r=-0.187,P<0.05,与间接胆红素r=-0.261,P<0.05)。冠脉狭窄三组间胆红素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①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降低;②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透明和解剖剥离等方法观察了130例大白鼠心脏的冠状动脉。鼠心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前降支始段与伴行静脉的关系极为密切。复制心肌梗塞模型时,结扎左冠状动脉可在动脉园锥与左心耳之间进行。左室支粗大,是前降支(或旋支)的直接延续,分支分布到左室前、后壁的大部分。鼠心有独立的空间隔动脉(56.2%起于右冠状动脉,43.8%起于左冠状动脉)供应室间隔的大部分。24.6%的鼠心有上间隔动脉(起于右冠状动脉)供应室间隔之上部。后降支的出现率为17.7%。冠状动脉的分布类型以均衡型居多(72.3%),右优势型次之(24.6),左优势型最少(3.1%)。以上结果与狗、兔、猫等动物及人的资料作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13.
脉压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脉压[P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对22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析其SBP、DBP和PP高低与冠脉病变支数、记分及临床表现的差别。结果①高SBP组[≥140mmHg(1mmHg=0.133kPa)]和高DBP组(>81mmHg)较低SBP组(<140mmHg)和低DBP组(≤80mmHg)年龄大,女性比例高,不稳定心绞痛(U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比例低。②高PP组(≥50mmHg)较低PP组(<50mmHg)年龄大,女性比例高,UA和AMI比例差别消失,多支血管病变多。结论与高SBP组和高DBP组的临床表现不同,高PP组多支血管病变多,而患UA和AMI的比例与低PP组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91例成功接受冠状动脉内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A组(HbA1c≤5.6%)、B组(HbA1c5.7%~6.4%)、C组(HbA1c≥6.5%),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间为术后6月~24月,以造影显示支架置入节段管腔直径狭窄≥50%参考管腔直径确定为再狭窄,初步探讨HbA1c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3组间HbA1c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91例患者共231处病变,造影随访显示PCI术后再狭窄18例,再狭窄率7.79%,其中A组、B组、C组再狭窄率分别为3.26%、7.46%、13.89%,3组间ISR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C组ISR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2);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水平与ISR发生率独立相关(P=0.001)。结论 HbA1c水平与ISR发生率密切相关,HbA1c水平升高是ISR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复杂病例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元月至1997年10月我院完成的复杂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74例,占同期PTCA总例数的49.3%,其中年龄大于或等于70岁者10例,不稳定心绞病3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40%者6例;48例为多支血管病变。PTCA共扩张85在血管,靶病变93处,A型病变15处,B型病变53处,C型病变25处。7例采用灌注球导管,28例植入冠状动脉内支采,1例行冠状动脉内膜定向切除术。PTCA病倒成功率93.2%,病变成功率90.3%,本前平均狭窄(89.5±82)%,术后平均狭窄(16.9±6.2)%.死亡2例,无息性心肌梗塞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者。讨论了复杂病例PTCA的成功率、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处理对策,表明复杂病例PTCA仍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外周动脉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single pulse wave velocity,PWVβ)与经冠脉造影所得冠状动脉狭窄数量的相关性,以及PWVβ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5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二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83例,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并设无狭窄者为对照组。在行冠状动脉造影前,均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vascular echo tracking technology,ET)测量颈总动脉、股动脉、腘动脉等外周动脉PWVβ,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递增,PWVβ值和β值在3个外周动脉中呈逐渐升高趋势。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3个外周动脉的PWVβ值与冠脉狭窄数量均呈正相关性,以颈总动脉PWVβ值与冠脉狭窄数量相关性为著,其次为股动脉和腘动脉。颈总动脉PWVβ值对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91.2%,特异度为84.5%,阳性预测值92.7%,阴性预测值81.7%,约登指数0.76。以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体质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GLU)、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酸(UA)、肌酐(Cr)、颈总动脉PWVβ值为自变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为应变量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颈总动脉PWVβ值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WVβ值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预测早期病变的观测指标;颈总动脉PWVβ值可作为动态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7.
我院近年共完成经文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68例,其中单支病变37例(54.4%),双支病变22例(32.4%),三支病变9例(13.2%)。PTCA共扩张79处病变,A型病变39处(49.4%),B型病变30处(37.9%),C型病变10处(12.7%)。3例采用邓导丝技术,5例采用灌注球囊导管,8例放置冠状动脉内支架,三例进行了冠状动脉内膜斑块定向切除术。PTCA的病倒成功率97.1%,病变成功率93.5%,本前平均狭窄(878±8.4)%,术后平均狭窄(14.1±46)%。1例死亡,无息性心肌梗塞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者。讨论了PTCA的适应症、影响成功的因素以及并发症的预防,表明PTCA是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1983年10月至1993年5月期间我院27例冠状动脉架桥(CABG)手术。其中1987年前1例,1987年后26例。术前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证实病变。采用自体大隐静脉(SVG)和(或)左乳内动脉(LIMA)作移植血管。全组死亡2例(7.4%),1987年后26例中死亡1例(3.8%),25例成活,随访5月~6年。心绞病消失率约88%,心功能改善至Ⅰ纹21例(84%),Ⅱ级4例(16%).全部患者恢复工作,提示CABG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CAPB)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因拟诊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Gensini积分法对冠心病患者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定量评估,应用Sullivan提出的方法对CAPB进行评估,并对CysC、hs-CRP与Gensini积分及CAPB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相比稳定性心绞痛组明显升高(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血清CysC、hs-CRP水平与CAPB密切相关(P<0.05)。结论血清CysC、hs-CRP水平与CAPB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急性冠脉事件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质代谢紊乱密切关联。研究表明,高密度脂蛋白(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与血清HDL呈负相关。本文对9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脂检测和冠状动脉造影,以探讨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对象与方法 ①病例选择:1990年元月至1995年6月在我院(25例)和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5例)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0例,男63例,女27例,年龄66.7(60~74)岁。其中心绞痛患者26例。所有患者在空腹12h以上常规采集静脉血送测血脂及血糖;标准导联基础上查心电图,并由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