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发展衢州港海河联运,分析衢州海河联运的发展环境,指出衢州港在水运设施、运输结构、航道条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打造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等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结合衢州港海河联运发展思路、路径和措施,提出衢州港海河联运发展建议:加快跨区域内河主干航道建设;统筹沿线船闸调度,提高船舶过闸效率;加快出台促进海河联运的相关政策;适时组建市级港口物流企业集团;加大对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推动瓯江中上游水运发展,分析瓯江中上游水运发展的基础条件,指出瓯江中上游水运发展正面临着交通强国建设、国家及省市层面推进的运输结构调整、高等级航道的投入使用及临港产业发展等所带来的机遇,提出瓯江中上游水运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及构建瓯江千吨级河海联运出海通道、打造黄金水道上的专业化规模化港口作业区、强化海河联运政策引导和扶持、打造高效智能的内河水运信息平台、促进海河联运运输组织标准化与全程发展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就浙江省如何发展海河联运港区,完善浙江省水运网络系统进行了探析.浙江省"港航强省"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浙江省的内河航道网络,逐步加强沿海港口的建设,海河联运港区是将内河航道网络与沿海港口连接的重要节点,海河联运的实现与发展将进一步突出与发挥水路运输的优势.各沿海港口建设海河联运港区,发展海河联运不仅有利于完善浙江省水运网络系统和港口集疏运系统,还可以降低货物集疏运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降低对城市的干扰.  相似文献   

4.
随着浙江省海河联运、集装箱运输通道、义甬舟大通道的深入实施,富春江船闸及衢江航道的开通,为金衢地区物流弃陆转水、降本增效带来机遇。通过对金衢地区的实地调查研究,分析地区潜在水运需求,以运输经济性分析的角度探讨水路运输的优势与不足,对浙江水路运输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嘉兴港煤炭海河联运构筑低碳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通过分析嘉兴港货物吞吐情况,煤炭中转现状,对比陆路运输与内河水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论证节能降耗,深化海河联运方式,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并根据可行性研究给出深化海河联运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给发展嘉兴市水路运输提供思路,通过分析嘉兴市水运基础设施、水路货运量、内河港货物进出比、集装箱物流、海河联运等基本情况,揭示嘉兴市水运生产呈现出先降后升的态势及内河货物吞吐量下降等问题并分析成因,对嘉兴市水路运输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加大航道疏浚力度,提升高等级航道比例;大力推广港口码头岸电的使用和车辆充电桩建设,提高清洁能源应用水平;依托嘉兴外港和内河港,重点推进一批投资多元、功能集成、特色鲜明的物流园区建设;打通海河联运通道瓶颈,淘汰"散、小、旧"的设施设备,推动集装箱运输、海河联运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嘉兴港拥有打造海河联运的独特优势,前海后河,区位优势明显。积极打造嘉兴港海河联运枢纽示范工程,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嘉兴港的历史机遇和使命。梳理“十三五”期间嘉兴港海河联运建设成果,分析嘉兴港海河联运现状,为进一步推动嘉兴港海河联运中心的高效、安全、智慧和绿色发展提供参考;探究嘉兴港海河联运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进  穆兴兴 《中国水运》2014,(7):99-101
发展海河联运,将优化运输结构、降低物流成本、增强港口综合竞争力,推动现代水运物流业发展,拓展内河航运的服务范围和空间,是深化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实现连云港提升发展定位的需要,也是促进以港兴市发展的需要。文中对目前连云港海河联运现状、需求进行了初步分析,介绍了其存在的问题、原因,用"以服务促管理"原则模拟了船民、企业、港口、管理等涉水单位部门的业务融合流程。最后,文中提出了搭建海河联运信息化平台规划,对设计原则、总体框架布置以及平台功能进行了规划探索。它的规划与实施应用对水运信息化建设、海河联运发展,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海河联运再助嘉兴港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海河联运是嘉兴港独有的优势,它完全可以利用好这张王牌,更好地扩大港口辐射范围,将海盐打造成物流中心一、海河联运模式嘉兴港岸线呈线状布局,各港区发展程度不一,通达外海的自然条件也有较大的区别,不同的作业区可以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海河联运模式。1.已实施海河联运模式海河短驳模式即外海(或内河)船舶靠泊外海(内河)码头,货物经陆域的装卸机械转运到港口  相似文献   

10.
黄鹏 《水运管理》2018,(1):11-13
为发展海盐县海河联运,分析海盐县发展海河联运的交通区位优势、岸线资源优势、产业支撑优势、政策支撑优势,针对海盐发展海河联运中存在的诸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项目要素制约问题突出、建设资金压力大、土地制约难题破解难、项目审批难、临港工业发展缓慢、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提出发展建议:把握机遇,确立海河联运发展目标;政府支持,保证项目建设政策有保障;加大基建投入,畅通海河联运;大力发展现代港航服务业;推进陆海统筹及"港产城"联动;着力提升多式联运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