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减小SUV车型在人车碰撞中对行人小腿的伤害,文章对SUV车型前保险杠造型进行了优化。分析了上支撑与下支撑布置和材料对小腿碰撞伤害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保险杠上支撑安装位置处于小腿上部质心以下时,上支撑与小腿上部质心距离及上支撑材料对胫骨加速度值影响较大,上支撑与下支撑距离与下支撑材料对剪切位移影响较大。采用优化后的前保险杠防撞系统有效地控制了行人小腿伤害值,有利于该车型行人保护性能的提升,为以后SUV车型行人保护前保险杠防撞系统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国家标准的出台,行人保护安全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汽车厂商的重视。文章以《欧盟行人保护法规》(Regulation(EC)No78/2009)为基础,运用CAE技术,考虑到行人保护小腿碰撞伤害值要求及制造工艺要求,对某乘用车的前横梁吸能板结构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吸能板结构有效地降低了小腿伤害值,有利于该车型行人保护性能的提升,为以后类似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开发某车型时,参考2018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柔性小腿(Flex-PLI)碰撞规则,运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对其前端保险杠结构进行优化。基于前端碰撞模型的简化模型,分析了前保险杠结构布置尺寸与碰撞伤害指标的相关关系,确定了优化方案,并通过CAE仿真分析验证了该优化方案的可行性。以上研究为改进行人保护柔性腿型碰撞的车辆前保险杠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行人小腿与某乘用车前端结构的碰撞有限元模型,而仿真分析发现行人腿部损伤指标在保险杠正中心Y_0处的胫骨加速度峰值和靠近吸能盒Y_(390)处的胫骨加速度峰值与膝部弯曲角峰值均超过了安全阈值。为改善汽车行人下肢保护性能,根据该车前端吸能空间设计了6种不同蜂窝胞元边长、5种不同蜂窝胞元厚度的蜂窝铝吸能结构,通过分析30组蜂窝铝吸能结构在Y_0处所对应的行人腿部综合伤害指标和比吸能的变化趋势,确定了对行人腿部保护性能较好的蜂窝铝胞元边长为14 mm。然后以吸能盒位置Y_(390)处行人腿部综合伤害指标最小为优化目标,运用软件Hyperstudy和LS-DYNA集成优化的方法以蜂窝铝吸能结构前盖板与蜂窝芯的厚度为变量进行优化。优化后靠近吸能盒Y_(390)处和保险杠正中心Y_0处的行人腿部3项伤害指标均大幅降低,且满足法规安全阈值要求,优化后的蜂窝铝吸能结构有效地改善了该车的行人下肢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减小人车碰撞时对行人小腿的伤害,文章基于某车型E-NCAP星级性能提升,采用虚拟仿真与试验测试有效结合的方法,对失分点碰撞过程和失分原因进行分析,确定降低低速吸能盒刚度的优化方向。通过对该车型的优化,有效减轻了行人小腿伤害。优化后,胫骨加速度降低55.40%,膝部弯曲角度降低69.5%,膝部剪切位移降低3%,提升了该车型行人保护性能,为后续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浩 《北京汽车》2009,(5):16-17,46
针对吉利某车型在整车开发过程中整车预布置完成后,基于行人保护GTR的CAE碰撞仿真分析结果,找出预布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调整整车目标定义及零部件布置状态,对前保险杠横梁、缓冲块、前悬及造型等进行优化,并进行仿真验证,经前后对比碰撞仿真结果有较大改善,可进一步降低对行人小腿部分的伤害值。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汽车行人保护缓冲吸能装置设计,确保汽车能够通过行人保护碰撞,文章分析了欧盟的行人碰撞保护技术指令2003/102/EC中对轿车前保险杠试验区域的划分,对外观造型中影响行人保护的正面、两侧及下部的造型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合理建议,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前保险杠中部及下部的缓冲吸能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案,指出发泡后的聚丙烯具有高冲击能吸收能力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中部缓冲结构.文章为汽车能顺利通过2003/102/EC,提供了详细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某款轿车为例,建立了行人保护小腿碰撞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结果小腿弯曲角不满足法规要求;根据仿真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使得该车满足行人保护小腿碰撞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汽车前端刚度分析的降低小腿加速度快速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法规用行人小腿模块碰撞试验方法来评估汽车的行人腿部保护性能,对汽车前端结构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刚度的控制策略,以辅助工程师快速确定导致小腿加速度峰值超标的原因.通过前端结构不同位置、尺寸和刚度参数的组合,进行了24个有限元碰撞模拟,分析了前端结构各设计参数对其综合刚度以至加速度峰值的影响.最后给出该策略在某实际车型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车辆-行人碰撞事故中小腿骨折伤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主要研究我国城区车辆-行人碰撞事故中行人小腿骨折伤害与其所承受机械载荷的相关性.,选取了4例典型行人事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开展了事故重建,并对事故中行人小腿承受载荷和实际的小腿伤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未充分考虑行人安全的早期车型的低速碰撞也可能导致较重的行人小腿损伤,小腿加速度是小腿骨折有效的评估指标,而合理选择模型中小腿可断裂铰链的触发值将能更准确地预测行人的小腿骨折伤害.  相似文献   

11.
韦富贵 《时代汽车》2022,(7):144-146
雨刮位于汽车行人保护的头型保护区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压溃吸能结构,为满足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要求,本文介绍了汽车雨刮的压溃结构及其设计要点,并对其试验方法进行简要说明,为其他车型的优化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玲 《上海汽车》2014,(8):18-20
简要介绍了目前国际上行人保护法规的情况以及我国在这方面法规的情况(GB/T 24550—2009),通过六西格玛设计(DFSS)可对行人保护起到优化的作用。结合具体的案例诠释了六西格玛设计的过程和特点,分析了周边零部件结构和材料的设计对改善行人保护的贡献和优化过程,有效解决了在特定点无法满足头部碰撞的问题,以最小的设计更改提高了车辆的性能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行人保护小腿碰撞时,车辆前端材料的吸能性能。先对3种不同密度的泡沫和1种塑料,进行静态压溃性能试验。在此基础上,选择吸能较好的30 g/dm3的泡沫和这种塑料,在某款运动型多功能车(SUV)车上,测量了行人保护小腿碰撞试验中样件的吸能性能。结果表明:静态压溃试验中,该种塑料的整体性能优于泡沫,塑料试验的峰值载荷、平均载荷、总吸能为泡沫试验的4倍以上,塑料试验的质量比吸能也高于泡沫的。因此,在相同吸能空间条件下,采用塑料作为车辆前端吸能材料,能够降低行人小腿胫骨加速度及膝部弯曲角,因而,有利于改善行人小腿碰撞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行人头部和下肢的综合保护,建立了行人汽车碰撞的多刚体模型.选取保险杠、发动机罩和风窗玻璃等的诸多几何参数作为设计变量,以行人头部和下肢损伤指标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基于Pareto最优的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汽车的前部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发动机罩与水平面的夹角对头部损伤影响最大,保险杠离地高度对下肢损伤影响明显,优化得到的3组结构参数对行人综合保护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行人保护法规及有利于行人保护的车身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人保护是目前迅速发展的研究领域。特别对我国这样一个交通密集。行人众多的国家。行人保护的研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文中描述了行人保护的研究历史。将欧洲行人保护法规和Euro NCAP对行人保护的要求进行了对照。并从假人和车身结构两个方面介绍了行人保护的研究成果。并对车身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主动式罩盖的开发对行人保护头碰非常重要,发动机前舱的零件布置与发动机罩盖间的距离是保护行人头部的关键空间.在行人头部撞击到汽车后,主动式罩盖的后端会弹起并起到增大保护空间的作用.针对带有主动式罩盖车型的开发设计,早期对前保蒙皮进行设计,中期进行CAE的仿真分析,后期采用物理试验进行验证都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带有主动...  相似文献   

17.
行人保护小腿冲击器有限元模型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TRL公司开发的行人保护小腿冲击器,建立了有限元模型.通过EEVC WG17规定的静态、动态标定试验及台架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该模型在高速碰撞下的精度,可用于行人保护的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18.
保险杠是汽车最前端部件,在碰撞发生时,与行人第一时间接触,因此在整车行人保护性能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从行人保护的角度对汽车保险杠的设计进行探究。着重阐述了,通过哪些途径以及何种结构优化方式,可以在保险杠设计过程中最大化满足行人保护性能的要求,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3版本EuroNCAP行人保护5星评价标准,建立了某SUV车型前端结构有限元模型,利用头模撞击器,结合试验结果,对该sUv车型行人保护头部碰撞性能进行了试验和仿真分析,同时结合各个碰撞点的局部结构特征,对车身局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车身结构降低了头部模型碰撞加速度和HIC15值,提高了行人头部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20.
根据GTR 9对某一轻型客车进行刚性腿型碰撞试验。结果表明:与胫骨接触的车辆前端结构刚度对小腿上端加速度、膝部最大动态弯曲角度、膝部最大动态剪切位移都有较大影响;通过对车辆纵梁和前横梁添加薄壁钢可有效降低行人小腿和膝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