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在综合考虑数字航道建设需求及长江中游航道维护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数字航道建设下的航标维护、航道巡航、航道探测、航道测绘、航道疏浚等航道维护管理模式转型升级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为初步建立数字航道运行下的航道维护管理体系提供了实施指导。  相似文献   

2.
李巍 《中国水运》2014,(11):29-31
在理清数字航道建设内容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数字航道运行下长江航道维护管理框架,针对助航设施、航道巡航、航道探测、航道测量、航道疏浚等传统航道维护业务展开深入分析,给予生态航道建设提出各业务的管理要求、管理模式以及数字航道下新模式的管理流程,并以武汉航道管理处为典型代表,详细阐述了具体业务的实施流程,构建了基本管理模式,为长江数字航道示范及全河段建设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3.
郝健 《中国水运》2012,(11):52-53
航道文化起源于航道建设、维护管理和科学发展实践中,并引引领航道向卓越方向发展。在航道实践中得以不断强化的核心价值和行为习惯,成为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制、落地生根文化过程,如长江南京局在航道实践中,坚持"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下游航道精神,主动作为,努力建设快速航道、深水航道、数字航道、人文航道,航道通过能力和公共  相似文献   

4.
船舶航道交通流量日益增加,给船舶航道管理带来挑战,为了提高船舶航道交通流量预测准确性,得到好的管理船舶航道,构建一种船舶航道交通流量预测系统。首先研究船舶航道交通流量预测系统的现状,描述船舶航道交通流量预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然后通过对船舶航道交通流量历史数据进行学习,构建船舶航道交通流量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嵌入到船舶航道交通流量预测系统中,最后进行了船舶航道交通流量仿真预测测试,该系统的船舶航道交通流量预测精度不仅可以满足船舶航道交通管理的实际要求,而且船舶航道交通流量预测性能要优于其他系统,表明本文系统是一种可靠、精度高的船舶航道交通流量预测系统。  相似文献   

5.
沿海集装箱港区单向航道服务水平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沿海航道服务水平和航道利用率的概念来确定集装箱港区单向航道扩建时机.首先分析航道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对应仿真模型,得到不同通航历时下的泊位数与航道利用率曲线;利用数学方法分析泊位数与航道利用率的关系;最后基于航道利用率划分服务水平等级,确定航道扩建时机.实例证明,基于航道利用率的航道服务水平可用于确定扩建时机,并对其他专业化港区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谭朝阳  王萍 《中国水运》2006,3(2):50-51
至2005年底,上海市境内共有内河航道200条(含黄埔江下游段及支流小港),航道总里程2138.77公里,一级航道53.64公里,三级航道43.03公里,四级航道123.45公里,五级航道63.84公里。其中,一级航道占2.5%,三级航道占2%,四级航道占5.8%,五级航道占3%。  相似文献   

7.
航道技术等级是航道建设、养护、保护及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航道法》对航道技术等级作出了明确规定。本文坚持问题导向,对航道技术等级和航道规划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解答了行业内多年来对二者关系的困惑。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航道技术等级划分的必要性,并对航道技术等级划分提出了比选方案和实施建议,对航道主管部门依法划分航道技术等级、科学管理航道,以及新建、改建、扩建与航道有关工程的建设单位开展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解决复杂航道网络中的单条航道货运量预测的新途径。该方法与传统的航道货运量研究方法不同,将工程所在航道作为航道网整体系统中的一部分进行研究,能较准确的掌握航道网其他航道通航条件改变对工程航道货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到2010年,航道养护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基本建立高效、协调的航道管理体制,航道养护机制改革工作基本完成;通过加强航道养护与管理,巩固航道建设成果,保障航道畅通,高等级航道的养护及其作用显著增强;基本健全航道法规体系,航道管理与保护工作得到切实加强;航道养护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以创建文明样板航道为重点的行业文明建设达到新水平,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具体任务是: 1.深化航道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建立起职责明确、精简高效、运转协调、有利于加强航道养护管理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10.
利用长江在航营运船舶终端数据的测深技术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道水深是表征航道条件、开展航道维护决策、指导船舶航行最重要的航道尺度指标。针对日益增长的航道条件动态监测、航道信息服务需求,在现有航道水深测量、航道水位改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长江电子航道图船舶终端系统的功能,探讨在航营运船舶采集的水深数据的接入、传输、存储、处理、可视化与运用等技术问题。基于长江电子航道图船舶终端,提出了利用在航营运船舶终端数据的测深技术方案,并就技术方案的实施给出了建议。该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提升航道水深的监测能力、拓展航道水深信息来源、降低航道水深信息采集成本、提高航道水深信息服务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青岛港前湾单向航道扩建工程结束后航道通过能力变化,进一步提升航道服务水平,基于Flexsim仿真平台,建立青岛港港口时空作业系统,构建青岛港前湾航道仿真模型。根据不同水平年通航船舶分不同吨级、船型通过前湾航道的艘次预测结果,开展仿真试验,对青岛港前湾航道扩建工程实施前后航道的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岛港前湾航道扩建工程有效提升了航道通过能力,提高航道服务水平,研究结果可为航道扩建后确定船舶通航标准提供重要理论和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为重新评定我国内河航道等级以适应发展需要,确定内河航道发展规划技术等级评定方法的步骤包括航道现状评定、航道发展评定和航道发展技术等级评定,并以交通流理论为基础结合航道运量预测、航道服务水平、设计小时系数、加权平均船舶吨位、航道设计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等理论,以及内河航道标准船型船舶吨位与船长的关系对内河航道等级评定方法进行研究。以东江航道为实例进行应用,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东江航道等级应重新定级为Ⅲ级。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航道建设与航运发展之间的适应性,测算航道建设与航运发展的适应程度,选取汉江航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与航运发展之间的相关性,以航道条件、航道管理、通航保障、航道安全保障、航道信息技术等5个方面为着眼点,构建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2014―2016年航道建设与航运发展"不适应",2017年航道建设与航运发展"欠适应",2018年航道建设与航运发展"基本适应"。改善航道建设与航运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可从提升航道等级、加强航道管理、提高航道通航保障能力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温州石化基地30万吨级航道选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动力泥沙条件分析、冲淤演变分析、航道轴线平均水深与开挖深度统计、基建工程量计算、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航道年淤积强度与淤积量计算、航道骤淤计算、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通航安全分析等多种手段对温州石化基地30万吨级航道多条轴线方案进行了比选研究。根据航道轴线自然淤积厚度、航道天然平均水深、航道平均开挖深度、航道首次开挖量、航道长度,大潮最大流速与航道轴线交角、最大横流速度、航道年平均淤积强度、航道年淤积量、航道平均骤淤强度、航道段最大骤淤强度及通航安全(航道拐点、附近有无岛礁)等多项指标对航道轴线方案进行了选择。研究结果认为与涨落潮流方向基本一致的直线方案为最佳航道轴线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刘长俭  袁子文 《水运工程》2020,(10):106-109
针对长江口航道发展问题,对航道面临的形势要求、现状条件进行研究,采用航道服务供给与实际需求对比分析的方法,剖析长江口航道总体通航能力、南槽航道通航水深、南港航道通航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北槽通航管理、推进南槽一期工程建设、研究北港航道开发建设、提升南港航道通航安全水平、谋划北支航道发展方向等建议,希望能为"十四五"期长江口航道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航道维护管理的制度保障
  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局长廖寿平认为,进一步深化航道维护日常工作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对今天的赤水河航道管理局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多年来,很多赤水河航道职工都有这样的误解,认为赤水河航道管理局的工作重点是航道基础设施建设而非航道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何乐 《水运工程》2016,(1):48-51
长江航道要素感知系统是“智能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地布设航道要素感知设备,对船舶安全航行、航道资源有效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分析长江航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通航环境对航道要素感知设备布设技术的影响。利用层次分析法,完成了布设评判数学模型。总结归纳了长江航道要素感知设备布设选址规则,可为更加高效地使用航道要素感知设备、提升航道利用率提供指导性建议,从而优化航道要素感知设备的布设方案,提高航道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18.
海安航道横跨琼州海峡直抵海口,全长18海里,海安航道分局作为沿海航道建设管理单位负责管理海安航道.全面了解本辖区航道的现状、特点及规律,采取有效的维护管理措施,是提高航道维护管理工作质量,确保航道畅通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曾文  王勇  周伟 《中国水运》2007,(4):22-23
我国现行的航道管理法规没有明确界定公共航道与港口航道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也没有划分港口航道与公共航道的关系。法律上的缺失,导致港口管理部门和航道管理部门对港口航道与公共航道的关系认识上出现分歧,给实际管理工作也带来不少的困惑和麻烦。  相似文献   

20.
针对航道的开挖对于航道区域波浪传播变形影响较大的问题,基于波浪整体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航道开挖后波浪在航道区域的传播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航道迎浪侧最大比波高与波浪入射角度成反比,航道背浪侧的最小比波高与入射角度成正比。波浪小角度入射时,航道对波浪的折射作用较强,航道内波能衰减也较大;当波浪大角度入射时,航道对波浪的折射作用较弱,波浪穿越航道的能力较强,此时航道迎浪侧的比波高与谱峰周期成正比,航道内水深越小,航道对波浪的折射作用越强,迎浪侧的波能集中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