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针对三峡枢纽航运扩能后续待闸锚地建设问题,基于通过能力分析、运量预测、过闸规划船型等前期成果,通过经验公式和排队论方法分别对枢纽上下游待闸锚地所需泊位数进行分析测算,同时研究分析两坝间待闸锚地容量需求。三峡坝上、葛洲坝坝下锚地需满足96艘船舶待闸,两坝间上下行待闸锚地均需满足28艘船舶待闸。结合三峡枢纽河段锚地设置现状、未来通航交通组织需求,研究提出了待闸锚地规划建设方案,旨在为三峡枢纽航运扩能后续待闸锚地规划建设提供方案参考,更好满足船舶待闸需求,发挥枢纽航运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从中国海事局获悉,现在通过三峡船闸的货运量,已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过能力,三峡船闸已经处于饱和运行状态。目前,国务院三峡办已经开始牵头组织开展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建设,和葛洲坝枢纽船闸扩能前期研究工作。据预计,2014年三峡船闸的货运量将达到1.1亿t左右。这个数据说明,长江航运发  相似文献   

3.
三峡大坝过闸货运能力已达极限,随着长江上游腹地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过闸需求持续提升,三峡枢纽通过能力饱和,挖潜幅度不大使得新通道的建设研究提上了议事日程。近年来,各科研单位主要以三峡和葛洲坝分别进行扩能的线路方案为主,本文将初步探讨直接跨越三峡、葛洲坝两坝枢纽的新通道线路方案,分析解决存在问题的可行性。通过对直跨方案与现有设施扩能方案综合比较,在不考虑经济因素下,将直跨方案作为新通道建设方案选项进行深入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4.
分析船闸运行工作原理及船闸通过能力的主要指标,测算单级船闸在不同运行模式和船舶过闸组织方式下的通过能力,结合运行实际,探讨单级船闸与连续多级船闸在单向运行时通过能力最大的实现方法,为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枢纽航运扩能工程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三峡新通道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是解决三峡—葛洲坝枢纽船舶拥堵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从实施货物翻坝转运、优化船闸设施和水库调度等方面模拟计算施工期葛洲坝船闸货运通过量,探讨缓解施工期船舶过闸压力的可行性通航保障方案。实测结果表明:通过实施翻坝转运能降低约5.2%的船舶过闸需求;通过优化设置葛洲坝一号闸上游靠船设施和优化枯水期及洪水期三峡库区下泄流量,能够增加三峡—葛洲坝枢纽约5%的货运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6.
郭涛 《水运工程》2012,(2):25-29
采用对比方法,分析三峡工程蓄水前后长江中上游航道条件的变化,选取代表性船舶对蓄水前后的渝宜航线水运成本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蓄水后水运成本和单位油耗明显降低,长江航运成本低、能耗小的比较优势得到有效发挥。建议加快三峡枢纽上下游航道治理,加快推进船型标准化,以提高三峡枢纽航运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为提高快速反应和水上灭火救援能力,适应三峡水域消防安全需要,确保三峡船闸及坝区水域安全,3月24日,长江航运公安局宜昌分局联合三峡海事等部门在三峡大坝靖江溪水域开展了水上消防救援演习。交通运输部公安局消防处郭舜丰处长、长江航运公安局秦金弟副局长、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李定国副局长、三峡枢纽管理局枢纽保卫部胡国宪副主任;长江航运公安局消防总队、法制处领导、宜昌分局罗吉局长、赵春华政委及沿线各分局分管消防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8.
随着三峡枢纽的建成,上游库区航道明显改善,过闸货运量快速增多,船闸通过能力和过闸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三峡通航成为制约长江航运进一步发展的节点。从船闸快速检修技术、船闸运行组织、升船机运行维护等方面提出技术研究方案,以进一步提高三峡、葛洲坝船闸、升船机通过能力,开创三峡通航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有关设计单位和科研院校组织开展了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建设和葛洲坝枢纽船闸扩能的前期研究,本文对三峡升船机建设运行及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研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长江黄金水道"曾因运量大、能耗少、污染轻、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对促进重庆及长江上游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也成为长江水运的"肠梗阻"。为推动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应尽早决策建设三峡水运新通道,以缓解长江航运瓶颈。2011年,三峡船闸提前19年达到设计通过能力后,船闸拥堵日益严重。船闸拥堵已造成重庆市船舶运营成本大幅上升,周转效率下降。尽快解决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瓶颈提升长江航运有效供给能力,是保障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船闸通过能力的计算是合理确定其平面尺度方案的前提。文章基于系统仿真理论构建单级单线船闸仿真模型,模拟船舶进出闸及船闸运行的全过程,计算葛洲坝枢纽船闸扩能工程在闸室平面尺度为280 m×40 m和400 m×40 m、多组过闸船型比例、单向或双向运行方式下的通过能力。主要结论如下:当船宽大于16.3 m的大型船占比分别为50%、60%和60%以上时,船闸通过能力随着22 m宽船舶占比增加而分别呈现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减小的趋势;在相同运行方式和船型比例方案下,闸室平面尺度400 m×40 m方案的通过能力为280 m×40 m方案的1.24~1.32倍;在相同闸室尺度和船型比例方案下,双向运行时的通过能力是单向运行的1.32~1.43倍;葛洲坝枢纽船闸扩能工程能够匹配三峡新通道工程。研究成果为葛洲坝枢纽船闸扩能工程平面尺度确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三峡枢纽过坝运输需求的深入分析,在不考虑三峡枢纽断面通过能力影响的理想状态下,运用数学模型法、弹性系数法和组合预测法对三峡枢纽区域过坝货运量进行了定量的预测,进而结合对三峡枢纽区域和长江流域未来经济及交通发展趋势的分析,以及三峡枢纽通过能力的影响分析,对定量预测结果进行了进一步修订,最终得出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事》2011,(4):19-19
1998年,为更好地服务三峡工程,强化三峡和葛洲坝两坝枢纽水域管理,确保施工期航运安全,原交通部撤销葛洲坝船闸管理局和三峡工程现场航运指挥部,对长江航务管理局在宜昌三峡的各专业机构和站点进行了整合,组建了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作为交通运输部设在长江干线三峡河段航运行政管理的专业机构。  相似文献   

14.
三峡通航是长江航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河段是贯通长江黄金水道中上游水域的咽喉要道,其间的三峡、葛洲坝船闸及升船机更是畅通物流的关键节点,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三峡通航管理至关重要,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三峡通航局将充分发挥综合管理优势,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持续提升三峡枢纽航运效益,全力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朱旺峰 《水运工程》2022,(3):101-105
针对枯水期葛洲坝三江吃水受限问题,提出了兼顾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建设的葛洲坝三江下引航道扩挖思路及建设方案。综合考虑新通道设计代表船型及三江引航道交通流,分析计算三江引航道尺度需求,研究三江下引航道挖深后对葛洲坝枢纽通过能力的提升程度以及对航运效益影响。工程实施后,葛洲坝枢纽年通过量大约可提高669.8万t,实现直接经济效益3.35亿元/a。  相似文献   

16.
三峡电站日调节对航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括电站日调节非恒定流特性,提出三峡枢纽非恒定流通航水力标准。全面阐述三峡电站日调节对航运的影响,指出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将充分发挥三峡枢纽工程的综合效益,尚需开展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三峡工程建成后,三峡—葛洲坝枢纽之间的两坝间河段采取三峡梯级调度、葛洲坝水库反调节的联合梯调运行方式,改善两坝间及葛洲坝坝下的水流条件保障航运安全。本文通过分析三峡—葛洲坝枢纽两坝间河段的自然条件、联合调度方式和实测水情资料等,对汛期两坝间近坝段主要断面水位、流量变化趋势进行比较。根据分析成果找出汛期两坝间近坝段河段主要特征断面水位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三峡枢纽区域货运组织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伴随着长江上游货运量的扩大,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问题已逐步显现.在分析三峡枢纽区域货物运输供需关系的基础上,引入闽值的概念,通过三峡船闸优化调度,合理进行过闸船舶运输组织,以提高三峡枢纽区域通过能力,同时提出采用水陆联运的组织方式实施货物分流,以缓解船舶的待闸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中阐述了长江上游船型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随着长江三峡枢纽工程的顺利完成,蓄水导致水位上升,航道条件明显改善、沿江港口装卸能力明显提高,指出了未来长江上游船型发展趋势以及未来长江航运发展制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水运工程》2001,(5):1
自1981年6月15日葛洲坝船闸通航以来,已安全运行20年了. 葛洲坝是三峡水利枢纽的反调节航运梯级枢纽.它的兴建,收尽峡江惊涛骇浪,掩尽西陵险滩恶礁.葛洲坝船闸的通航,一洗川江自古不夜航的历史,极大地改善了通航条件,万吨级船队可由此溯江而上,从此天堑变通途. 20年来,通过葛洲坝的客运量累计达6 026.8万人次,货运量累计达16 582.6万t.极大地促进了川江航运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葛洲坝的管理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行业间对水资源的分配,避免了重走拦河筑坝后水运萎缩的弯路. 时代迈进21世纪,我们面临的技术、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举世瞩目的三峡永久船闸通航在即,三峡河段将面临葛洲坝枢纽、三峡枢纽统一调度联合运行的全新格局和挑战. 回顾葛洲坝通航20年的历程,全面总结运行管理的宝贵经验,对未来的三峡通航管理与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十分有益. 20年来,我们发扬团结、求实、创新的精神,依靠科技进步,攻克一道道难关,确保安全运行,促进了船闸管理和大型枢纽通航管理的技术进步与革新.20年来,铸就了一支管理大型船闸的职工队伍.全局技术人员勤奋钻研,不懈努力,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并广泛地运用于通航管理实践,有些成果还被三峡永久船闸及国内其他船闸采用. 葛洲坝通航初期,实行的是船闸运行与调度、港航监督、航道维护、水上治安消防、通信保障分工管理,各负其责.通过实践中的调整,逐渐形成了枢纽通航管理由三峡局代表交通航运部门实行综合、统一管理的体制,充分发挥航运管理各专业整体效能,确保航运畅通.毫不讳言,葛洲坝的通航史,开创了中国现代船闸管理的历史,开创了大型综合水利枢纽通航管理的历史.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微不足道的瞬间,但葛洲坝20年的通航史,却足以永志长江航运事业发展的史册. 面对未来三峡两坝通航管理,我们惟有认真总结和发扬成功的管理经验,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开拓创新,搞好三峡通航管理工作,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局长中国航海学会船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张庆松 2001年5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