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其军  周昌栋 《公路》1993,(7):23-26
本文介绍一种沥青路面铺筑新方法——快速施工法,即取消或缩短基层养生期,在基层未硬化前铺筑沥青混合料,形成基面层紧密结合,既缩短了工期又提高了粘结强度。通过对试验路段的铺筑及检测分析,证明这种施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抑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开裂,提高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服务质量,并延长其使用寿命,首先对半刚性基层载荷型裂缝和非载荷型裂缝的开裂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然后结合已有的裂缝抑制技术,包括混合料组成设计、道路施工控制、振动搅拌技术和柔性基层技术,研究了半刚性基层压实质量与基层开裂的关系,并提出了一种通过提高压实质量来提升半刚性基层抗裂能力的方法。通过分析压实质量对半刚性基层收缩性能和力学指标的影响,并结合试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公路》2017,(7)
以干线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产生的水平裂缝为研究对象,采用力学分析软件计算在标准轴载和超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通过对路面结构层应力应变特性及最大剪应力随深度变化特点分析,结合路面实际破坏现象,揭示了干线公路半刚性基层破坏的根本原因在于:沥青面层薄,高剪应力区位于半刚性基层上,半刚性基层竖向受剪超过其抗剪强度就产生水平裂缝。为提高半刚性基层疲劳寿命,避免路面早期病害,应采取如下措施:结构层中沥青路面厚度至少提高到12cm,施工中基层应采用一次压实成型,形成整体性好的高性能半刚性基层,同时养生期严格控制车辆通行。  相似文献   

4.
国省干线改造过程中,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实现半刚性基层封闭施工,这对于半刚性基层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挑战。合理的级配是应对这项挑战的关键,本文首先从级配的角度出发,挑选出3种半刚性基层级配类型:骨架孔隙型、骨架密实型和悬浮密实型,在室内模拟不能封闭交通养生条件下研究其强度衰减、模量衰减、疲劳性能、弯拉强度性能和干缩试验。在此基础上,优选出能够应对不能封闭交通养生的级配。快速铺筑上部结构对于半刚性基层早期裂缝的抑制有很强的作用,本文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对半刚性基层内部应力的改善作用。最后在研究在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半刚性基层施工注意事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向超 《中外公路》2004,24(4):54-57
结合沥青路面基层施工实际情况,讨论基层材料的选择、工地室内试验的正确性、半刚性材料拌和厂的操作情况和铺筑现场的基本要求,可以防止由于基层质量不好引起的多种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  相似文献   

6.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开裂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邓有左 《公路》2001,(6):54-66
对德宏州境内铺筑使用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形成机理、裂缝状况,开裂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导致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开裂的因素主要有材料特性、车辆荷载和路面结构设计、路基强度及其均匀性、底基层强度及其均匀性,自然环境等,采用提高路基;千钧一发生及其强度,合理确定路面结构及其厚度、严格控制施工`中铺沥青贯入式防裂层,用铁丝网处理横向裂缝,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加强养护维修等措施对裂缝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半刚性基层由于其造价低、承载能力高、便于就地取材等特点,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被广泛采用。然而,由于半刚性基层的温缩和干缩严重,排水能力差,对重载交通的轴载敏感性高,因此许多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发生了严重的早期病害。为了克服这些传统半刚性沥青路面的缺点,国内许多地方铺筑了以沥青稳定碎石为基层的试验路。主要通过邯郸一长治高速公路试验路的铺筑,重点对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工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损坏形式,提出了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局部损坏的快速修复技术,给出了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条状修复结构的极限状态方程和设计流程,现场试验表明: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使用和推广价值,可为养护管理和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我国高等级公路和城市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具有较好的板体性和较高的强度、能够有效提高沥青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工程造价低等优点,但半刚性材料也具有难以克服的干缩和温缩特性,会导致半刚性基层开裂,进而向上发展,沥青面层产生反射裂缝。现通过对单纯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增加应力吸收层和柔性基层ATB的复合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裂缝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工程可行的路面结构设计和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具有良好耐久性能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工程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源)龙(川)高速公路路面为典型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通车运营近5年来,路面状况良好,几乎没有出现坑槽、车辙、唧浆、开裂等病害,有效解决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质量通病,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分析了该项目的半刚性基层设计强度和实际施工强度指标、基层裂缝处治措施以及沥青面层集料备料技术、目标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主要技术指标及竣工验收指标,对耐久性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强基薄面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使用不久即会发生大面积的早期损坏,针对半刚性基层易发生翻浆唧泥的病害特点,提出了基于碾压混凝土刚性基层长寿命沥青路面的理念。对这种路面结构的设计方法、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和基于水稳拌合设备进行的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基层类型对沥青路面裂缝长期发展规律的影响,针对山西某高速公路3种基层类型(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刚性基层)、2种基层厚度(50,55cm)的6段沥青路面试验路,于铺筑后连续4年、加铺后连续4年测定了路面裂缝数目和分布规律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裂缝数目、开裂面积及其发展速度均明显大于刚性和柔性基层;增加基层厚度可以减少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数目和开裂面积,但对于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路面作用有限;加铺后路面裂缝的发展规律与新建路面相似,加铺对于柔性基层路面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3.
王世良  王磊 《路基工程》2013,(2):189-191
半刚性路面开裂一直是业内人士研究的课题。通过开裂原因的分析,确定了在济徐高速公路中,采用较低设计强度,基层混合料采用嵌挤式结构,并在施工中对上下基层连续铺筑等一系列防止半刚性路面开裂的技术措施,基层均未收缩开裂,铺筑沥青后,路面完好。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分析了半刚性基层和级配碎石的优缺点,设计了半刚性下基层、级配碎石上基层的沥青路面结构。通过室内试验,确定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最大干密度为2.278g/cm3、最佳含水量是5.0%。通过铺筑试验路,现场级配碎石基层的回弹模量在400 MPa以上,且具有较好的排水性能。通车3年后的调查结果表明:半刚性下基层、级配碎石上基层沥青路面具有优良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5.
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开裂的成因,既有行车荷载方面的因素又有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材料方面的因素,既有设计方面的因素又有施工方面的因素。本文在分析半刚性基层裂缝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改善基层材料本身性能来提高半刚性基层抗裂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柔性基层在衡德高速公路上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双层路面结构、半刚性基层三层路面结构车辙、裂缝等指标的对比分析,得出柔性基层可以减少或减缓裂缝的产生,并且抗车辙的能力并不比半刚性基层结构差的结论.同时也验证了三层沥青路面可以采用两层施工,各项指标均能达到要求,技术上合理.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双层路面结构、半刚性基层三层路面结构车辙、裂缝等指标的对比分析,得出柔性基层可以减少或减缓裂缝的产生,并且抗车辙的能力并不比半刚性基层结构差的结论。同时也验证了三层沥青路面可以采用两层施工,各项指标均能达到要求,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相似文献   

18.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的耦合场分析单元对预切缝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应力进行计算,分析影响预切缝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温度应力的因素,得出了预切缝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未出现和出现反射裂缝时的温度应力分布情况,并对预切缝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出现反射裂缝时的温度应力与普通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是否出现开裂的问题,建立了路面结构的三维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半刚性基层和沥青路面均出现开裂、半刚性基层未开裂但沥青路面开裂的弯沉和弯沉盆变化特性,比较了半刚性基层和沥青路面均出现开裂时与半刚性基层未开裂但沥青路面开裂时路面弯沉盆的差异,结果表明,沥青路面面层和基层均出现开裂,路面裂缝传荷效率LTE最小和弯沉盆最大斜率km最大。因此,此两参数可用于判别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是否开裂。  相似文献   

20.
设ATPB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疲劳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断裂力学方法给出了设沥青稳定排水基层(ATPB)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裂缝尖端应力场和位移场,进而推导出了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利用有限元法分别计算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和设ATPB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并利用Paris公式预估了这2种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设ATPB可明显提高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疲劳寿命,具有延缓和抑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反射裂缝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