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廓清本体论言谈空间入手,全面梳理了本体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本体论就其原初含义来说,特指西方哲学传统形态,与形而上学同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通过对其深刻的批判,实现了哲学革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城中,本体论又在两个层面加以言说一是作为世界本原学说,二是指称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范畴或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在认识论意义上谈论所谓世界本原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不在于以某一个核心范畴或理论建构一个体系,而是其革命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从科学方法论的视域(哲学视域)提出一种新的路网规划思想。首先阐述用本体或主客均衡论展开规划思路的特点及有效域。提出展开近期规划应以主客均衡论为基础,远期规划则应以本体论为基础。规划设计属概念设计,其新思路是:采用交通式位原理规划地域节点间的几何联系性;根据产业形态序变特征选择运输方式;采用分形几何学方法去计算确定路网的总规模、各技术等级的规模;采用背景分析、内构分析得出何地有最大的比较利益和何时有  相似文献   

3.
人格的本质乃是意志的实践资格或存在资格;罗马法中的人格学说所内含的团体人格观是现代公司法人制度的本体论渊源;完整确立和维护公司人格制度对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如果皮尔士哲学是作为一种毫无可比性的哲学,那么它的纯粹原创性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在把皮尔士哲学视为一个独立的哲学学派之后,更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皮尔士哲学到底属于那种类型,它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哪个学派有何相似之处。这种比较研究有助于真正理解皮尔士的哲学思想。所以,本文认为:皮尔士实用主义事实上就是一种尼采主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西方哲学对本体所作理解的总的倾向是:以为本体是一种“知性的绝对体”,是表象世界的基础与本质。康德哲学中,物自体在经历了经验认识领域里的失败之后,却在实践的世界中发现了成功的希望和出路。批判哲学的整个体系便水到渠成地实现了向道德实体、向信仰主义的过渡。康德的本体思想潜伏着传统西方知性本体论的危机和解构,从而或者本体论的问题应该予以取消,或者必须逃离知性领域而到实践世界中去、到人的生存存在中去发现真实的本体。海德格尔依据存在论,关注人的生存性,把本体从传统哲学抽空或蒸发时间性和历史性的危险边缘中挽救了回来。德里达试图用“延异”解构知性本体,彻底否弃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能够决定整个世界命运的本体,在本体虚无化的同时还进一步将本体追寻的活动本身问题化、游戏化,有效地拓宽了人类本体追寻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中道观与先秦儒家中庸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伦理观上与中国先秦儒家中庸哲学有许多相同点,他们都视中庸为最高德行,重视执中、用中、择中原则。但由于古希腊与中国先秦文明诞生的背景有许多不同,中庸观也存在着许多特性。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是一种伦理德性,是由实践生成的,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密切,强调自愿性与中间论,是一种中等阶级政治理论。而先秦儒家的中庸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种天赋的德性,强调自觉性与时中论,具有全民性。  相似文献   

7.
雅斯贝尔斯基于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通过对悲剧结局的多层次分析,探究了人类生命悲剧的必然性和悲剧的终极内涵。本文从雅斯贝尔斯的悲剧哲学出发,论述了雅斯贝尔斯悲剧观中关于悲剧的结局和悲剧的终极体验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任何一种哲学思想的解读和领悟,都应当联系孕育它的时代条件,特别是当时的文化背景才能实现。着力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文化含量,充分展示和发掘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多重文化元素,使哲学教育具有浓郁的文化韵味,是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之效果和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主体范畴的定位,哲学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面貌为之一新。世界从本原意义上是统一于物质的,从实践的意义上又同时是统一于人的。物质世界具有辩证的本性,但辩证法的完整形态恰恰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世界。实践不只是与认识相对应的概念,而且是人之为人的基础。主体地位的确立使得实战、自由等概念要作新的诠释,价值、人道主义等概念也应恢复其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幸福论伦理学与价值哲学关系的历史考察,认为幸福论伦理学原本就是价值哲学,价值哲学是以人的生活为对象,并引导人们去达到人生的终极目的——幸福。在现代社会,只有用人生幸福哲学来定位价值哲学,价值哲学在新世纪和人类生活的未来才有可能丰富和发展,才有可能为人类生活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1.
董仲舒的哲学以天为最高本体。董仲舒从贵“元”、祥“始”、崇“本”观念展开本体论证,强调“人唯有始终也而生”。天、地、人“三本”归于一,只是一个天字,只有天,才是人心本体之所指。天既是包容万物的、规律性的宇宙整体结构,又是人心信仰的源出,是人不得不尊崇与敬畏的对象。直到今天,天本体仍然活在中国人的生活世界里,通过信念、思维、语言、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2.
了解近代科学的起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内在史问题,而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文化问题。对科学主体以厦科学认识过程等问题的解决,是科学要独立和成熟的必要条件。其中,作为对“中世纪”观念进行彻底革命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为科学的确立提供了最为广泛的文化土壤。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科学本身就是一种人类思想活动的实践综合形式,是实证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而并不是简单的实证主义式的工具操作形式。  相似文献   

13.
杨贤江的德育思想对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和借鉴杨贤江的德育思想,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田中逸平(1882-1934)于1924年在中国山东省济南市皈依伊斯兰教,为日本伊斯兰教开创者之一、也是日本第二位哈只.尽管如此,他皈依伊斯兰教之后仍没放弃对日本神道与儒教的信仰,及至主张五教(儒、道、佛、基督、回)合一.明末清初,中国出现几位精通儒教的穆斯林学者,深信回儒两教相融无间、甚或同源,从事伊斯兰经典汉译工作.他们深受以天人合一为主旨,集古代希腊、波斯、印度哲学为大成的苏非主义哲学(即伊斯兰神秘主义)的影响.<天方至圣实录年谱>为其代表性人物刘智所著.田中逸平曾将<天方至圣实录年谱>翻译成日文.他也深信回儒相通,认为刘智之学类似王阳明致良知之说.该书原著为已失传的波斯文<穆罕默德传>的汉译.尽管刘智全篇使用宋儒概念,但其哲学体系仍为苏非主义.1933年,中国考古学家陈子怡著<宋人理学由回教蜕化而出>剖析宋儒理学,指出伊斯兰哲学类似宋儒理学而其义理的深度和精度远胜过宋儒.儒教在宋代,以周濂溪、张载、二程子等为先驱,及至朱熹出现革命性变化,与以往儒教大为改观.儒教在明代,又出现阳明学,因批评朱子学而标新立异.它们是否为儒学内在发展,却大有可疑之处.本文探讨中国伊斯兰思想渊源及朱熹、王阳明思想背景,试论伊斯兰哲学影响宋明理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死亡的本体形态描写是对传统死亡书写范式的彻底颠覆与解构,死亡成为自足自卫的艺术载体与文学表现空间,从而背离了神圣崇高的终极价值.死亡形态有时定格为隐喻性的审美化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