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填石路基压实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区或重丘区修建高等级公路,利用开方石料或其它弃方石料填筑路基,便于就地取材,少占田地和减少环境污染,其社会经济效益相当显著。填石路基由粒度成分不同的块石组成,其空隙率大,且不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不同,在路基和路面的重力及行车荷载作用下,加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填石路基的石料有可能被压碎.重新排列、挤密,从而产生沉降、收缩等不均匀变形,也可能造成局部或大面积的滑坍。因此,必须采取新的施工工艺,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控制填石路基的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2.
承德市位于燕山山脉,所修建的公,路多在山岭重丘区,路线在崇山峻岭中穿行,难免存在较多的填挖交界,而且在近两年修建的平铁公路、承围支线公路在填挖交界处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因此拟针对填挖交界路基病害及工程处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土工格栅在公路拓宽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解决既有公路拓宽改造工程中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造成路面反射裂缝病害问题,研究了土工格栅对加强新帮填路基与既有路基的整体性以及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解决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并对其加固机理、施工工序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土工格室处治路基不均匀沉降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应用土工格室柔性结构处治太古公路 半填半挖路段不均匀沉降病害的工程实践.现场检测和长期观测结果表明:采用土工格室加固后的路基回弹模量提高一倍以上,填挖交界处路基沉降无突变,呈平缓过渡形式,最大工后沉降仅18mm,说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路基不均匀沉降,处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土工格室在太古公路路基不均匀沉降病害处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土工格室处治路基不均匀沉降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应用土工格室柔性结构处治太古公路.半填半挖路段不均匀沉降病害的工程实践.现场检测和长期观测结果表明:采用土工格室加固后的路基回弹模量提高一倍以上。填挖交界处路基沉降无突变。呈平缓过渡形式。最大工后沉降仅18mm。说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路基不均匀沉降。处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填挖交界路基差异沉降分析及其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修建高速公路,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路基半填半挖、深挖深填交界问题,一旦处治不当,会出现各种路基路面病害。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填挖交界路基差异沉降的机理、计算方法和处理措施,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对水泥路面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填挖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产生机理分析,提出了横向填挖交界路基不均匀沉降曲线方程,同时把路面结构等效为后地基上的弹性地基梁,推导出横向填挖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路面各结构层产生的弯拉应力计算公式,并分析不均匀沉降指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季冻区半填半挖、填挖交界和低填浅挖以及桥涵台背等填筑交界路段,路基稳定性受季节性冰冻气候条件影响显著。本文通过对季冻区填筑交界路段路基破坏模式、病害机理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填筑交界路段路基稳定技术措施,为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9.
填石路基常见病害的形成原因 填石路堤是指用粒径大于37.5mm且总含量超过70%的石料填筑的路堤.以石渣为主要材料的填石路基常见的病害有3种.即局部路段沉陷.边坡滑塌、坡脚走动,路基纵向开裂。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山区公路填挖交界处路基产生沉陷病害的原因,针对路基沉陷程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提出在路基设计中应加强路基填挖交界处特殊部位的设计,预防在填挖交界处产生沉陷病害。  相似文献   

11.
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公路路基填挖交界处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并正对性的提出了解决不均匀沉降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区拓宽路基面层吸热对下伏多年冻土温度与沉降的影响,建立了基于热力耦合理论的差异沉降计算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实体工程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填高与阴阳坡工况下拓宽侧路基差异沉降分布规律,确定了多年冻土区最优路基拓宽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区拓宽路基最大融深与沉降均出现在秋季,10月份的变形最不利,病害特征最突出,其中4m填高路基第10年最大差异沉降为16.9cm,分别为7、1、4月份沉降的1.1、1.4、1.7倍;差异沉降与路基填高存在正相关性,当路基填高分别为2、4、6 m时,10年内路基的差异沉降分别为13.2、16.9、18.1cm;阴坡侧拓宽路基的温度与沉降变化小于阳坡侧,在10年内,阳坡侧拓宽路基底面最大升温为1.3℃,阴坡侧为0.6℃,阳坡侧拓宽路基最大差异沉降为16.9cm,阴坡侧为12.3cm;即使阴坡侧拓宽,差异沉降仍使拓宽路基顶面形成一个斜率为2%~3%的斜坡,进而使路面产生较大附加应力,最终造成结构层病害。  相似文献   

13.
沈大高速公路路基改造加宽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大高速公路改造加宽项目中,新旧路基的结合是关键技术。通过对新填路基的一些特殊处理工艺,和铺设土工格栅来提高整体路基的承载力及整体性,可以防止新旧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以及由此造成的路面反射裂缝病害。  相似文献   

14.
主要对公路施工中填石路基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阐述了填石路基的施工要求,然后详细论述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在公路施工的具体应用,其内容有:施工工艺与路基处理、填石路基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技术的应用,其中应用的技术主要有:填铺技术、填石路基压实技术等,施工单位还应在施工中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保证公路施工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路基的施工质量与公路的使用情况成正比。若路基施工未根据规定施行,质量未得到标准,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增加养护工作量和费用。填石路基施工技术虽已被大量运用,但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使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围绕填石路基技术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对其施工技术和质量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破坏的原因。1.1路基施工方面的原因(1)路基填筑使用了不适宜的材料;(2)软基处理不当;(3)路基土石方填筑方面的问题;(4)填挖交界处未按规范要求施工;(5)构造物台背的回填不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结合公路施工实例,针对该公路路基存在低填浅挖路段,同时路基清表完成后,对其进行填前碾压,但鉴于存在较大的含水量,基底填前碾压压实度无法达到规范要求,为此对该路基采取换填天然砂砾方法,详细地探讨该换填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8.
填石路基常见病害的形成原因填石路堤填石路堤是指用粒径大于37.5mm且总含量超过70%的石料填筑的路堤,以石渣为主要材料的填石路基常见的病  相似文献   

19.
填石路基的填料比较坚硬,压实密度大且透水性好,水容易从路面、边坡等部位进入基底而造成路基整体的湿软以致不均匀沉降,同时,修筑在山区的路基填筑高度较高,路基自重大。为防止地基承载力不足而导致路基整体的工后沉降过大,或出现变形模量差异而产生不均匀沉降,有必要对填石路基地基的承载力提出较高的技术要求,尽量减少地基的压缩变形,以保证填石路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路基质量是整个公路工程施工的主要关注对象, 对公路路面平整度 (RQI) 等起着关键性的影响。 浙江省素有 “七山一水二分田” 之称, 土石混填路基是常用的公路路基之一。 虽然土石混填路基在浙江省的应用较为广泛, 施工工艺也比较成熟, 但是土石混填路基的质量保证仍不够完善, 路基工程质量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文章从土石混填路基的质量控制入手, 探究了现行的主要土石混填路基质量评价指标, 分析土石混填路基质量控制难点, 建设性地提出相应的质量管理方法, 可为土石混填路基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