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变更砂砾垫层为石渣垫层的实例,论证了公路路面中的垫层材料要因地制宜,既要考虑工程质量,又要考虑工程造价和工期。  相似文献   

2.
西闫高速公路过湿黄土地基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西闫高速公路过湿黄土试验段地基处理,分别对采用强夯、铺筑砂砾垫层、灰土垫层及不作处理等方案进行了试验比较,并总结了不同处理方法对过湿黄土路基的加固效果以及适用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1957年在沿海地质较差的河床上,修建了砂砾垫层基础,前坡改为6:1的重力台桥梁。1958年又试造了埋置式台和新型轻型台的桥梁(附简图),并已先后通车。现将砂砾垫层基础的施工情况及一些初步体会分述如后:(一)土质概况我们所建造的砂垫层基础桥梁,都在沿海地区,为远年海滩泥渡淤积而成,呈青灰色,内有腐植孔,不透水,但经水浸湿后呈淤泥状,干燥后成硬块,破碎后又为粉砂状系粉砂性粘质土壤,承载力根据1957年类似土壤试验结果,其允许承载力为0.6公斤/平方公分。  相似文献   

4.
曾更新 《中外公路》2002,22(5):123-125
结合工程实例,简述淤泥质地基处理方法、介绍砂砾垫层排水层、塑料排水板、土工布、超越预压在软基路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污水管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碧桂路污水管的安装为实例,介绍了其安装过程。该污水管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砂砾垫层基础,U型橡胶圈接口。文章详细介绍了施工中对材料的接收、管道的安装、施工检查及修补处理等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透水沥青路面的有限元模型,计算标准荷载作用下面层厚度和模量、基层厚度和模量、垫层厚度和模量等路面结构参数对透水沥青路面分析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层厚度和模量对透水沥青路面各分析指标均影响较大,应作为透水沥青路面设计的关键参数;推荐的透水沥青路面面层厚度大于12 cm,面层模量的范围为650 MPa~700 MPa,基层厚度为25 cm~35 cm,基层模量为300 MPa~500 MPa,垫层厚度为15 cm~20 cm,垫层模量为180 MPa~250 MPa,土基模量为35 MPa~50 MPa。  相似文献   

7.
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煤灰湖上填筑的路基进行了稳定性及经济性分析;通过对路基模型的模拟,对比分析了不同砂砾垫层厚度及水位变化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为煤灰湖的路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5,(10)
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混凝土简支箱梁桥实体建模,考虑车辆荷载作用的最不利荷载位置,分析研究了荷载偏心作用下混凝土垫层厚度以及横坡坡度变化对沥青铺装层与水泥混凝土垫层接触层间应力的分布规律。分析表明,随着垫层厚度以及横坡坡度增加,沥青铺装层内第一主应力、层间法向拉拔力、顺桥向及横桥向剪切应力均有所降低,但垫层最薄处厚度不宜低于3cm。考虑结构恒载因素,垫层厚度也不宜太大,建议对于混凝土简支箱梁桥三角垫层最小厚度设计值采用3~4cm,垫层横坡坡度范围宜采用2%~3%。  相似文献   

9.
一、工程概况昌赣公路是南昌通往赣州的主要干线,是国道105北京至广州的一部分,全长417公里,有228公里已按二级公路改建。尚有189公里也按二级公路标准改建,分两期施工,第一期113公里,1983年动工,要求1985年完成。我处为第一期工程,担负吉安县境K233~245全长12公里改建任务。路面结构采用18厘米砂砾垫层,上铺15厘米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面层是2.5+1.5厘米沥青表处层。  相似文献   

10.
群桩和沉井作为跨江海桥梁的基础支撑体系已得到广泛应用,但近年来实际工程的水深不断增加,现有技术已难以适用于50 m以上的超深水环境条件。为研究垫层隔震基础这一新型深水桥梁基础的冲刷演化机理,针对周期为1.2 s,波高分别为4、6、8 cm的3种波浪条件,以及海流流速为25 cm·s-1,波浪波高为6 cm,周期为1.2 s的波流共同作用条件,开展砂土中垫层隔震基础冲刷演化机理的波流水槽模型试验研究,结合仅单向流作用下的基础体系冲刷演化机制,重点考察并梳理了隔震垫层的5种典型破坏形式及其特点。结果表明:仅存在单向流作用时,垫层的破坏形式主要为边缘破坏、剪切破坏和完全破坏,且严重程度随流速增大而增大;存在波浪作用时,海床泥沙及垫层材料起动后将发生振荡,导致隔震垫层还会发生掩埋破坏和掏底破坏;波流共同作用时,产生的影响比二者单独作用时更严重,对基础体系的正常工作产生严重影响。此外,通过分析交界面位置附近材料在冲刷过程中的滑动与滚动过程,认为颗粒材料的滑动和滚动是造成隔震垫层材料流失的主要原因。最后,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抛石设计规范中的粒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垫层材料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