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路》1986,(1)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工程学会与湖南公路学会桥梁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桥梁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九日在湖南省常德市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国及湖南省、地、县的设计、科研、工程建设单位;有学术组织、高等院校及编辑、出版单位;有常德沅  相似文献   

2.
《公路》1984,(2)
去年12月7日至10日在广州召开了第四次全国桥梁工程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和列席代表共约四百人,在会上交流了学术论文共八十篇。是一次规模较大的学术盛会。会议由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和公路学会桥梁工程学会共同主持。会议以交流论文为主。大部分论文的内容反映了近几年来我国桥梁建设事业取得的  相似文献   

3.
《公路》1990,(8)
成都市公路学会桥梁专业委员会与四川省桥梁工程公司于1990年6月6日至9日联合在四川省犍为县召开了“大跨度桥梁施工技术座谈会”。来自各省市的代表共计37人列席了会议。四川省交通厅总工藏棣华和四川省桥梁工程公司经理李四元同志分别在会上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4.
会刊首语     
四川省公路学会桥梁专业委员会2011年桥梁学术交流会于11月17日在四川雨城雅安召开,会议依托雅安—泸沽高速公路上的桥梁工程,以山区建桥技术为主题,开展技术交流和现场参观考察。  相似文献   

5.
华北公路情报网于1981年10月8日至14日在内蒙包头召开了桥梁工程经验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交通、市政、铁路以及部属有关单位的代表。这次会议是以桥梁建设为中心内容,以予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顶推施工为重点的经验交流会。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包头黄河公路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全球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创新”国际会议于2007年9月19~21日在德国魏玛市举行。会议论文集共收录世界各国学术论文262篇。其中,与桥梁工程相关的文章数目占绝大多数。这些论文充分展示了桥梁工程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向。对会议论文集进行简要综述,并着重对桥梁工程的技术发展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公路学会桥梁工程委员会1982年学术交流讨论会于八月3日至8日在通山县九宫山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老一辈的桥梁专家和中青年技术骨干。除省直地区分会代表以外,还有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湖南省交通设计院、武汉市建设局等共51人。收到论文16篇,大致可  相似文献   

8.
2009年全国桥梁设计与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研讨交流会于2009年4月9日至4月12日在重庆举行。本次会议以“桥梁设计与施工新技术、新工艺”为主题。会议由中国土木学会主办,国内一些知名的桥梁专家、学者以及各省市桥梁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科研、监理等领域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11):104-104
2008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近日在浙江舟山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浙江省公路学会、浙江省舟山连岛工程建设指挥部共同主办,国内知名桥梁专家、学者,以及各省市公路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科研、监理等领域的代表近3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正> 第三次全国城市桥梁学术会议于1991年12月3日至5日在上海市召开。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学会、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联合举办。出席会议的有22个省、市、自治区150个单位的250名代表。有来自城建、铁道、交通、大专院校从事桥梁工作的科技人员,有为桥梁工程生产新的专用材料、产品、设备的科研及管理人员,还有新闻出版等部门人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程庆国教授、学术部主任徐渭、建设部城建司林家宁副司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沈国雄,城市桥梁学术委员会名誉委员刘作霖均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桥梁耐久性论坛暨香港昂船洲大桥考察活动于2009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广州-香港举行。本次论坛以“关注桥梁耐久性健康,让桥梁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会议由桥梁杂志社、交通运输部水工构造物耐久性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砼与预应力砼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国内一些知名桥梁专家、学者,以及各省市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科研、监理等领域的代表三百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其中部分代表赴港参加了香港昂船洲大桥考察活动。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于2008年10月23日~25日在浙江省舟山市举行。本届桥梁年会以“桥梁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舟山连岛工程为依托。会议由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浙江省公路学会、浙江省舟山连岛工程建设指挥部共同主办,国内知名桥梁专家、学者,以及各省市公路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科研、监理等领域的代表近3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中国桥梁工程学科的发展,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桥梁工程领域(包括结构设计、建造技术、运维保障、防灾减灾等)的学术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首先总结了桥梁工程学科在新材料与结构体系、工业化与智能建造、抗灾变能力、智能化与信息化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然后分别对上述桥梁工程领域各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桥梁结构设计方面重点探讨了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高性能材料与结构、深水桥梁基础的研究现状;桥梁建造新技术方面综述了钢结构桥梁施工新技术、预制装配技术以及桥梁快速建造技术;桥梁运维方面总结了桥梁检测、监测与评估加固的最新研究;桥梁防灾减灾方面突出了抗震减震、抗风、抗火、抗撞和抗水的研究新进展;同时对桥梁工程领域各方向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桥梁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北京工业大学韩强老师提供初稿)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公路学会桥梁工程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暨技术交流会于2004年12月15日至12月16日在湛江市海滨宾馆胜利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100多人。本次会议旨在总结交流近年来我省公路桥梁工程的科技成果和技术经验。会议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进行学术论文交流,第二阶段进行现场参观、考察。省交通厅副厅长陈冠雄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中国桥梁工程学科的发展,系统梳理了各国桥梁工程领域(包括高性能材料、桥梁作用及分析、桥梁设计理论、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桥梁防灾减灾、桥梁基础工程、桥梁监测、评估及加固等)的学术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首先在总结了中国桥梁工程建设成就的同时对未来桥梁工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然后分别对上述桥梁工程领域各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和疏理:高性能材料方面重点分析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和CFRP材料,桥梁作用方面分析了车辆荷载和温度,钢桥及组合结构桥梁方面分析了钢桥抗疲劳设计与维护技术和钢-混凝土组合桥梁,桥梁防灾减灾方面分析了抗震、抗风、抗火、抗爆和船撞及多场、多灾害耦合;最后对无缝桥、桥面铺装、斜拉桥施工过程力学特性及施工控制、计算机技术对桥梁工程的冲击进行了剖析,以期对桥梁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桥梁维修加固技术研讨与旧桥拆除及构件更换观摩会议(于2009年11月17日至11月18日在江西南昌举行。本次会议以现场观摩南昌八一大桥换索技术为契机,研讨旧桥拆除与桥梁构件更换技术。会议由中国公路学会主办,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公司协办,国内知名桥梁专家、学者,以及各省市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科研、监理等领域的代表二百多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部分代表还参加了江西南昌八一大桥现场观摩活动。  相似文献   

17.
《公路》1986,(11)
由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工程学会、辽宁省公路学会桥梁工程学会和沈阳市市政工程情报网及沈阳市市政工程学会联合举办的道路立交工程及弯、坡、斜桥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16日至20日在沈阳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省市自治区和部属公路、市政部门的科研、设计、施工单位以及大专院校的  相似文献   

18.
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评价标准相对比较完善,而装配式桥梁工程暂无正式颁布的评价标准,桥梁工程的评价体系与建筑工程存在较大的区别,不能直接套用。基于现桥梁工程装配率计算的研究成果,分别对评价指标的选择与权重系数的选取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推荐的城市高架桥梁装配率核算公式;通过对无锡多个桥梁工程装配率的计算,提出了装配式桥梁的评判标准。本文通过对城市高架桥梁装配率核算方法的研究,以期促进桥梁装配式的进一步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于1987年11月8日~12日在西安市召开以旧桥加固改造和降低桥梁经济造价为中心议题的学术讨论会。同时召开了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来自设计、施工、科研单位及院校、工厂的代表140余人。会议共收到98篇论文,有27篇论文安排了大会交流。代表们对近年来我国在旧桥加固改造及  相似文献   

20.
在我省首次“科技进步活动月”中,省桥梁工程学会1902年年会于1992年6月28~30日在中山市召开。省交通厅、各会员单位的领导、论文作者和特邀代表共128人欢聚一堂,互相交流、切磋近年来我省桥梁建设的新技术和新经验。省桥梁工程学尝理事长、省公路工程处处长郑玉书代表学会作了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