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说明了图像检测技术在动车组故障检测上应用的必要性,在介绍目前成熟的客车故障轨边图像检测系统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动车组图像检测范围和动车组物理构造,对动车组图像检测内容进行分析。在详细描述了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后,给出了动车组故障轨边图像检测设备的设计方案,并对西安动车所系统的应用情况和故障进行了简单的展示,最后提出了未来动车组故障图像检测技术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完善动车组系统及零部件的管理和故障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开展对动车组系统及零部件分类研究。介绍动车组系统及零部件分类基本原则及方法、动车组系统及零部件分类体系、动车组故障编码、动车组车载故障诊断编码以及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结合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HVAC Monitor软件准确的对动车组空调系统进行故障检测、分析。本文主要研究CRH3动车组空调故障的检测及分析,通过故障代码确定空调系统的工作性能,有效防止动车组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空调系统故障,影响动车组的运行安全及旅客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根据动车组运维现场实际需求,基于动车组状态参数监控标准、车载报故障逻辑,以及现场重点故障特征等信息,建立故障预警预测模型,制定预警预测故障代码及故障处置建议措施。依托动车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开展模型试用,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通过开展CR400BF平台动车组故障预警预测研究,为动车组的远程监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有效降低了动车组的运行安全风险,保障了动车组的运行秩序。  相似文献   

5.
动车组牵引系统接地故障为动车组主供电系统最为典型的故障之一,且对动车组安全运营影响较大,文中通过对某型动车组牵引系统接地故障进行分析,查找各方面因素,并从相关部件的设计结构、工艺方案及故障诊断逻辑等方面研究优化措施,降低并预防接地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按照信息分类与编码的方法,对动车组主要零部件及其状态编码,并实现动车组零部件故障编码系统。结合国产动车组修程修制评价系统的建设,对动车组主要零部件分类编码的设计依据、原则、编码构成、码位分布进行了分析,并介绍动车组零部件故障编码系统的应用与维护。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动车组的平稳安全运行,对动车组配电系统接地状态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并开展有计划的预防性维修,文章研制了能够实时在线监测动车组配电系统接地状态并及时进行预警的装置。首先,分析了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电压随线路对车体的绝缘状态变化的改变规律,得到了动车组配电系统接地故障检测及故障相判别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动车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接地故障检测电路。然后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了动车组配电系统接地在线监测装置。该装置可以实时监测动车组配电系统主要支路的电压、电流,并计算功率因数和有功功率。车上交流配电系统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IT系统)。装置实时监测中性点与车体之间的电压,通过该电压的大小判断IT系统是否发生了单相接地故障,并在故障发生时通过电压相位判断故障发生位置。当动车组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设备通过车上通信线路发送报警信息,以提醒运维人员尽快维修。装置随车进行了实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方法和研制的装置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分别用传统故障频次分析和故障比重比分析两种分析方法,对所采集的CRH2型动车组制动系统故障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了影响动车组制动系统可靠性的薄弱环节,为提高动车组制动系统的可靠性提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轮对是动车组的关键受力部件,轮对质量直接影响动车组运行安全。近期发现在定期在线检测周期范围内,车轮轮辋内部出现超过安全门限的周向辋裂缺陷。既有动车组车轮故障在线检测系统的探伤模块是表面探伤,仅限于踏面及近表面径向缺陷(10 mm以内),对内部缺陷不敏感。为了保障动车组的运行安全,急需对现有动车组车轮故障在线检测系统进行升级,使动车组列车每次回库时能够进行轮辋周向和径向缺陷的深层次检测。介绍一种对既有动车组车轮故障在线检测系统进行升级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某型采用辅助绕组供电方案的动车组在运行过程中多次出现辅助变流器中间电压过压故障,导致牵引系统停止工作,造成动车组停车且无法再次起动。为了分析故障原因,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的结构和充电逻辑,建立了辅助供电电源充电时的等效简化电路。并建立动车组辅助系统仿真模型,同时对某线路上运营的动车组和变电所开展跟踪测试,以仿真和跟踪测试的结果为基础,分析动车组辅助变流器故障原因,给出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基于Kalman滤波技术的故障诊断方法不能有效诊断高速动车组横向悬挂系统失效故障的问题,通过建立高速动车组横向悬挂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对高速动车组横向悬挂系统失效故障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高速动车组横向悬挂系统中抗蛇行减振器失效故障对0~10Hz频段内的转向架横向振动加速度信号敏感,二系横向减振器失效故障对0~2Hz频段内的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信号敏感;基于此,提出改进的基于Kalman滤波技术的失效故障诊断方法,用于高速动车组横向悬挂系统失效故障的诊断。用该改进方法对转向架横向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0~10Hz滤波、对车体横向加速度信号进行0~2Hz滤波,然后计算二者信号的综合新息加权平方和(WSSR),若该WSSR有突变,则表明高速动车组横向悬挂系统发生失效故障。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车速为300km·h-1速度级下,采用改进方法可以有效地诊断高速动车组横向悬挂系统抗蛇行减振器和二系横向减振器的失效故障。  相似文献   

12.
动车组故障数据呈现体量越来越大,来源日趋广泛,相关信息几何形态增长的特点.为研究动车组安全规律,挖掘海量历史故障的数据价值,基于动车组安全大数据平台,利用多源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及大数据机器学习技术,设计了动车组安全规律分析系统架构与功能.目前,该系统已研发完成,并针对CRH380系列动车组进行了安全规律验证.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动车组故障影响特点和运用管理要求,按照故障严重程度不同对动车组事故和故障进行分类,制定了动车组A类、B类、C类和D类故障的可靠性指标;依据可靠性工程理论,给出动车组百万km故障率指标定义及其计算式;提出动车组故障率统计分析方法,并对某型动车组寿命周期内故障率变化规律、高级修效果和特定部件周期性故障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动车组的早期惯性故障经过有效整治后,故障率显著降低并持续平稳;高级修前故障率呈逐渐上升趋势,高级修后呈微弱的早期故障期,随后明显下降;空调系统的季节性故障率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在每年夏季的6—8月间具有明显的故障率峰值,应强化维修保养措施。示例分析表明,此方法可基于运用维修大数据对动车组故障规律进行验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动车组的在途紧急故障处理受到地域、时间和人员配备的约束,目前在国内缺少相应的系统为之提供支持.本文介绍知识、知识表示、知识发现等技术,研究、设计动车组故障知识库,通过知识库强大的推理功能,为动车组故障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动车组客室空调良好的制冷效果是旅客舒适度和动车组稳定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但客室空调故障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特点,给空调系统的日常检修维护带来极大困难。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客室室温预测模型,并运用Matlab编程计算实现客室室温理论预测。根据预测模型在CRH380B(L)型动车组客室空调系统中的实际验证情况,制定客室空调故障识别与预警的阈值、规则和等级,为后期客室空调系统故障自动识别与预警系统的开发奠定基础,完善动车组客室空调故障识别和预警机制,对动车组客室空调故障的在线实时识别与潜在故障的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结合国内动车组实际需要和列车运行传感技术的发展现状,对现阶段建立动车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地面系统的数据、用户及业务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超融合技术、铁路总公司和动车段两级硬件部署、铁路总公司–铁路局–动车段–运用所四级应用的系统设计方案,明确界定了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与既有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口和预测故障的闭环管理机制,并对动车组健康管理系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对建设动车组PHM系统,实现动车组视情检修,提高动车组运用、维修效率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高速铁路动车组故障检修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动车组业务数据的信息化管理为目的,对数据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出基于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动车组故障检修专用系统,解决了故障记录数据与工单数据的存储与管理问题,可以明显提高业务数据的管理效率,缩短业务处理周期。  相似文献   

18.
动车组故障轨边图像自动检测系统(TEDS)是集高速数字图像采集、大容量图像数据实时处理技术、精确定位技术、模式识别技术、智能化与网络化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的智能系统,可采集运行中动车组车体底部、车体两侧裙板、车辆连接装置、转向架等可视部位的外观图像,并实时传输至监测中心,对图像进行故障识别报警。TEDS系统采用人机结合方式,可及时发现动车组关键部位故障,有助于提高动车组检修作业质量,保障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运量需求影响下动车组复杂系统成组维护策略,基于故障链理论分析部件间故障传递过程,建立故障相关影响下部件可靠度衰退模型。引入运量需求因子描述动态运量需求,建立考虑运量需求的部件维护调整成本模型,基于动态成组方法对部件维护活动进行合并,构建考虑运量需求的动车组复杂系统动态成组模型。算例结果表明:考虑故障相关性对可靠度评估更为科学,同时动态成组方法可以较好的适应运量需求,能够进一步提升动车组系统维修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动车组的大量投入运用以及开行车次的增加,动车组的运营时间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对动车组可用性指标要求较高,维护时间则要求尽可能压缩。维护时如何快速、准确发现故障点则成为动车组运营部门最为关心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捷筛查制动系统中继阀故障的方法,可以提前发现中继阀故障,避免运营过程中出现中继阀故障影响运营的情况,提高了动车组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