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降雨入渗导致黄土边坡坡体含水量增加,边坡负荷加大,稳定性降低。为满足设计安全的需要,对晋中南线黄土边坡进行了野外人工降雨试验。在试验基础上,利用GeoStudio软件进行了降雨入渗数值模拟和边坡稳定性分析。野外试验结果表明,降雨开始半小时后,入渗量超过泥沙冲蚀量,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上升,边坡负荷增加,边坡稳定性下降。边坡坡体孔隙水压力、含水量与降雨强度和降雨持时呈正相关关系。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降雨持时的延长与降雨强度的增加,湿润峰逐渐加深,边坡表层及坡角出现或大或小的暂态饱和区。长时间大强度的降雨对边坡稳定性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2.
3.
赵慧丽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05,(3):18-20
应用非饱和土水分运动基本理论建立了二维降雨入渗 计算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用于计算雨后土体的瞬态含水率 分布,将总粘聚力引入抗剪强度公式,采用极限平衡方法,讨论 了降雨入渗对非饱和土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Richards瞬态非饱和渗流方程和若干合理假定,引入Gardner土−水特征曲线模型,给出均质地基降雨过程基质吸力瞬态解析解并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验证。将去饱和系数、饱和渗透系数、储水能力、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等5个主要参数采用正交分析法水平组合,通过方差分析对比各参数对雨水入渗时基质吸力最大改变量、变化面积和影响深度的影响程度,进而得到影响地基基质吸力变化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入渗过程地基中上部土体基质吸力不断减小,基质吸力变化面积和受影响深度不断增加,深部地基土体基质吸力几乎不变;去饱和系数、饱和渗透系数和储水能力等土体水力参数对基质吸力最大改变量具有高显著性影响,去饱和系数和储水能力对基质吸力变化面积具有显著性影响,饱和渗透系数对基质吸力影响深度具有高显著性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均质地基工程中降低雨水入渗对地基承载力不利影响的土料渗流特性改良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为了寻求一种新的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解决极限平衡法不能将黄土垂直节理发育特性纳入到分析过程中的弊端,本文采用ABAQUS软件,利用有限元法对黄土路堑边坡进行数值模拟,在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对岩、土体内部节理、裂隙参数进行计算.研究结论:利用有限元法对黄土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能够考虑黄土边坡垂直节理发育的特性,与极限平衡法相比,有限元法对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算例表明ABAQUS有限元软件中的节理材料模型适用于黄土边坡,ABAQUS软件在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降雨是边坡浅层破坏主要因素.在模拟降雨入渗对边坡的稳定性时,通常没有考虑入渗-产流和流体-固体的耦合过程,只是通过施加流量边界或零水头边界,求得暂态孔隙水压力的分布,采用非饱和土极限平衡理论计算边坡稳定性.实际上,降雨入渗过程是地表径流-地下渗流和流体-固体的固结过程.建立了在降雨情况下地表径流-地下渗流和非饱和土渗透固结方程,通过数值模拟对边坡在降雨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算例论证了在降雨情况下路堤边坡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7.
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利用有限元方法对降雨条件下边坡的饱和-非饱和渗流及稳定性进行探讨。数值分析表明,雨水入渗使边坡非饱和区土体的基质吸力减小,是导致边坡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黄土挖方边坡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其开挖过程中的变形发展过程,并与强度折减法和极限平衡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强度折减法由于人为降低了土体的抗剪强度,确定的安全系数小于有限元法,但仍大于极限平衡法;同时,应用三轴加载应力应变模型确定的安全系数小于围压卸荷应力应变模型确定的安全系数.这些分析结果对于黄土路堑边坡工程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Vanmarcke提出的随机场理论,描述土性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利用边坡分析理论建立了黄土边坡的稳定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了岩土参数变异性对黄土边坡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边坡的滑移、坍塌多发生在雨季,与水息息相关,文章在室内常规土工试验和离心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针对降雨入渗(含水率)对土质单面坡的稳定问题做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黄土的一些自然特征,探讨水对黄土的作用方式,分析黄土边坡坡度与水之间的作用关系,以便工程边坡设计时充分考虑水对边坡稳定的作用,安全合理地确定边坡坡率和防护措施。研究结论:黄土的结构强度和抗剪强度对水极其敏感,抗剪强度中粘聚力随含水量的增加而迅速降低;边坡稳定取决于能否形成坡面浸润带,浸润带的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迅速减小;高角度针状孔隙的存在是黄土直立性的本质所在;稳定的自然黄土边坡和窑洞边坡是物竞天择的科学选择,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3.
黄英儒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1,(2)
拟探究黄土地区高边坡在不同支护形式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模式及合理支护方式,以郑州—西安客运专线观音堂隧道进口明洞段(DK208+237.625~DK208+338)开挖的黄土高陡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西南交通大学土工离心机实验室的100gt离心机,以室内离心模型试验为研究手段,对黄土地区大断面高陡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分组对比试验并分析试验结果,得出边坡在无支护、土钉支护[1]、桩钉复合支护的不同状态下土体的变形及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比选出桩钉复合支护作用效果最好,可为今后此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铁路边坡和计算机数据库的特点,研究了铁路边坡状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架构和实现方案,提出了采用数据库和面向对象可视化编程等技术的二次开发模式,为构建铁路边坡状态信息数据动态、高效、完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奠定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将为铁路系统养护维修和运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对提高铁路系统的安全预警能力和降低系统运行的安全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宜万铁路高陡岩质边坡分布广,工点多.提出了高陡岩质边坡勘察要点,常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及边坡治理原则及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宜万铁路万州长江大桥是三峡库区第一座长江铁路大桥,桥址区河谷深切,地形陡峻,大桥边坡稳定性是本桥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采用Sarma法对边坡岩体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采用类比图解法对边岸再造进行了预测,并根据分析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罗家村隧道进口段坡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坡体抗滑稳定状态进行动态模拟,得到坡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变化曲线。分析表明,隧道开挖对坡体稳定性影响较大,且在隧道开挖进尺20~45 m区段影响最为明显,合理施工可以确保隧道结构安全穿越进口段坡体,不会导致坡体的滑移破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