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载重线公约修正案船首高度公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1988年议定书修正案将于2005年1月1日生效,本文简要介绍了公约修正案附则Ⅰ第39条中新的船首高度公式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船检》2001,(5):42
IMO LL CG(国际载重线公约通讯工作组会议)2001年会议于4月2日至6日在美国旧金山Alameda举行.会议主要议程为:(1)审议载重线公约88议定书修正案草案文本;(2)船首高度公式;(3)散货船安全;(4)舱口盖负荷.……  相似文献   

3.
船舶载重线是保障船舶具备足够强度、稳性和储备浮力,正确反映船舶承载能力,限制船舶超载运输的重要标志。自“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于1968年7月21日生效以来,船舶安全航行的船舶载重线一直受到业内人士的研究探索和高度重视。我国于1973年10月5日也正式加入了国际载重线公约,先后颁布和完善了多部有关船舶载重线的法规和规范,并把船舶载重线检验纳入船舶法定检验。  相似文献   

4.
万伟  林辉  冯振玉 《中国船检》2014,(11):65-67
为了确保船舶营运的安全,对于所有适用的船舶,都应按《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1988年议定书》(以下简称公约)或主管机关的规定勘划载重线。但在实船的具体勘划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常凯 《船舶》2007,(1):17-19
国际载重线公约-附则I的修正案,是"国际载重线公约"自1966年4月5日(在伦敦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缔约)以来较大的一次修订,"修正案"的生效和施行将对船舶、海上财产以及船上人命安全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该文基于作者对规范的理解并结合了一定的案例分析,以期裨益读者.  相似文献   

6.
继续讨论载重线公约附则里值得探讨的问题,其条款的序号及文字,均以《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3篇《经修正的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1988年议定书附则B》为准。首篇已经有言在先:一家之言难免偏颇,甚而荒谬,欢迎批评指正。附则第6条(6)仅需勘划淡水载重线的规定:"如对船舶所核定的干舷比最小干舷为大,因而其载重线勘划在相当于或低于根据本议定书所核定的最低季节性最小干舷载重线位置,则仅需勘划淡水  相似文献   

7.
《中国船检》曾于2009年第6期、第12期和2010年第2期,相继发表文章对《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附则Ⅰ》(以下称《公约》)及《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附则Ⅰ的应用解释(ZC1995)》(以下称《应用解释》)中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就如何理解"仅需勘划淡水载重线"的含义再谈一点儿看法。  相似文献   

8.
胡荣华 《中国船检》2008,(10):98-99
船舶载重线俗称保险圈,虽然在船舶载重线证书上仅仅体现为包括甲板线、载重线标志和载重线标尺在内的图像标志和简单的尺寸说明,但是整个载重线证书却包括了船舶在正常条件下的储备浮力、防浸水关闭设备、船舶强度、船员保护、海洋环境.完整稳性和破舱稳性在内的各项内容,而且考虑了船首高度、方型系数和船舶上层建筑等因素,更可喻为水上安全的保险圈。  相似文献   

9.
正依据《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国际载重线公约》、《国际吨位丈量公约》和《国际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公约》相关规定,对船舶的法定检验和发证应由船旗国执行。同时,根据相关公约规定,船旗国可以委托被认可组织(Recognized Organization)来  相似文献   

10.
楔形压浪体在内倾式船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内倾式船首早期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内倾式船首的实用性,将楔形压浪体应用于内倾式船首,并通过CFD计算发现楔形压浪体能够有效减小内倾式船首在高航速使用时的干舷淹湿面积和兴波,减小航行阻力,并能提供抑制船舶纵向运动的额外阻尼。  相似文献   

11.
1984年内IMO公布的各国际公约所增加的认可国家和地区名单如下:(1)《1966年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LL)1979年11月15日通过的修正案》: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秘鲁巴西塞浦路斯至此,已有31个国家的政府向IMO递交了认可文件(我国政府已于1980年8月1日认可)。(2)《1966年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LL)  相似文献   

12.
数字     
《中国海事》2012,(3):75-75
东京备忘录的成员国在2011年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集中检查,检查主要关注船舶结构安全和对《1966年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的遵守情况。  相似文献   

13.
正船舶的门槛高度究竟应如何确定,这个问题一直在专业人员当中存在着某种困惑。由于理解不同,有时会在设计与校审之间产生严重的分歧。其实,门槛高度问题既不复杂也不神秘,它只是《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以下简称LL公约)对船舶核定干舷17项要求的条件之一。其既没有更多的特殊性,也并非唯一,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修正降低。LL公约对门槛高度的全部要求,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只有对风  相似文献   

14.
在2008年版的<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中,将载重线篇附则1的前4,.直接引用了<经修正的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1988年议定书附则B>,该附则B对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附则1有了不少改进.但在使用时,仍然需要注意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船舶究竟能装载多少,留多少干舷才能既保证安全航行又可以充分发挥船舶装载能力,是我们一直在关心和探索的问题.早在1835年,劳氏委员会就提出了"舱深1英尺,干舷3英寸"的所谓"劳氏规则".但直到"1930年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诞生才有了统一船舶载重线计算的规则.  相似文献   

16.
正0引言在货物运输过程中,船舶常用载重线密度计和水尺计量密度计2种密度计。这2种密度计用途不同,船舶驾驶员、水尺计量人员和货物装运相关的人员只有充分了解这2种密度计的不同之处,才能正确使用密度计计量船舶货物质量,避免超载。1载重线密度计载重线密度计也叫比重密度计,用于测量港水密度以判断船舶在给定水线处的排水量是否满足《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的要求。该公约第12条  相似文献   

17.
<正>对《国际载重线公约》进行认真分析,探讨了在《公约》允许的框架内,对已有多年历史的船舶干舷计算进行合理改进的方法,为提高船舶的经济性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国际载重线标志的设计和勘划有50多年的历史,设计、施工、检验过程已经程式化,也正因此,业界缺少对其深入理解以及做出改变的动力。在长期的工作实  相似文献   

18.
国际海事组织(IMO)根据60年代以来世界航运的发展和船舶理论及海洋环境研究的进展,提出了按照这些新的实践和科学研究成果修订1966国际载重线公约(ICLL)的议题,旨在2000年以前完成对该公约的修订,修订后的LL公约将保持下列要素:  相似文献   

19.
宁波 《中国海事》2007,(5):33-33
2007年元月7日,我港口国监督检查员(PSCO)对停泊于某港的A国籍国际航行船舶B轮(船舶类型:油轮(单壳),总吨:35375,载重吨:60959,龙骨安放时间:1987年7月16日)进行了港口国监督(PSC)检查。检查共发现12项缺陷,其中一项缺陷为“载重线证书、货船安全构造证书、国际防止油污证书等证书签发不符合相关公约条款要求”。该船舶持有法定证书情况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超大型船舶超载与海水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船舶载重线勘划适用的比重计和商业计重使用的水尺检验员比重计的工作原理进行比较,阐述了引起船舶超载的一个重要原因——计量海水密度时使用不同比重计而产生超载.对于一般船舶这种差别可以忽略,而对于超长的超大型船舶则会引起多达3~4 cm吃水的误差.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对载重线公约和其他国际公约要从原理上去学习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