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我国海上交通运输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国家越来越重视港口建设,努力促进港口航道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开展。本文立足于我国航道工程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工作,分析港口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和具体内容,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展嘉敏 《珠江水运》2022,(14):105-107
信息化建设给港口航道工程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加速了智慧港口建设步伐,为确保港口航道工程能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协调,应立足于实际,搭建符合现状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本文简单阐述了信息化建设对于港口航道工程的重要性,分析港口航道工程信息化建设现存缺陷,进一步提出信息化建设在港口航道工程中的实现策略,旨在借助信息化建设优势,提高港口航道工程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及航海贸易逐步推进,港口航道的应用就越来越重要,为顺利的进行货物运输提供便利。当然,要想保证港后航道能够有效应用,需要加强港口航道建设。而通过对我国港口航道建设实际情况的了解,确定港口航道建设现状不佳,或多或少均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也间接说明了港口航道的施工管理技术并未充分发挥作用。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分析港口航道发展现状,进一步探究港口航道的施工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希望对于促进港口航道良好建设与应用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对港口航道建设行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现状调研基础上,结合业务特点,分析了港口航道建设企业对大数据云应用在企业管理和业务发展的需求,提出了港口航道建设企业大数据云应用平台建设原则,探讨了港口航道建设企业大数据时代云技术应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港口航道工程的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这给港口航道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契机,这同时对于经济效益以及管理效益的提升十分的有利。在这里我们着重强调了港口航道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作用,找出港口航道信息化建设的不足,最后从航道信息化管理平台创建的角度来得出最后的结论,最后体现了港口与航道工程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6.
动态     
《珠江水运》2015,(2):47-55
<正>交通运输部:支持国有港口企业创新建设交通运输部近日提出,理顺港口管理体制,推动港口资源整合,促进区域港口集约化、一体化发展。支持国有港口企业创新建设、经营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家与地方航道管理机构的职责体系,逐步建立以中央和省两级为主,相对集中的管理模式。加快推进长江航道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事企分开。建立健全运转高效的三峡等枢  相似文献   

7.
<正>一、重新落实体制改革的必要前提 长江航运体制改革的必要前提未能具体落实,是改革不能继续深入的主要原因,必须重新认真落实。 一要落实“长江干线千口国家计划开发的重要支流应列为国家航道,由国家统一规划建设”的政策,通过立法确定从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有固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航道建设。在“九五”、“十五”期间,干线航道投入不少于两条平行铁路需要投入的资金。为确保航道正常维护,避免发生象1995年初碾子湾航道阻塞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类似问题,除养河费之外,国家应明令从各轮船公司向地方缴纳的营税中抽出50%用于航道维护。 二要多层次、多元化筹集港口建设资金,使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有稳定来源。将港口基础设施分为基础设施和装卸设施两部分。基础设施和装卸设施所需建设资金分别由政府、港口企业出资和筹集。 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政府出资与筹集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分为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两个部分,地方政府分别由省(市)、地(市)、县(市)政府的资金组成。长江重点港口,用于跨省区干线运输和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与作用的港口,以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出资为主,地方政府为辅。为主是对基础设施建设所需主要设施的货币资金投入,为辅是以土地、征地拆迁、港区外公路、  相似文献   

8.
港口航道工程,是港口贸易及建设中比较重要的项目,规范好港口航道工程,有利于提高工程的基础水平。随着我国港口贸易的发展,港口航道,面临着很大的施工压力,考虑到港口航道规模的多样化、复杂化,应当科学地规划施工技术,保障港口航道工程的顺利进行。港口航道工程中的各项技术,直接关系到工程后期的使用效益,所以本文围绕港口航道工程,探讨几点相关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9.
谢盛昌 《中国水运》2014,(2):228-229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进步,港口航道作为对外贸易事业中多功能发展的基础设施,逐渐成为了我国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的使用的资源,对于整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同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逐步的加强,商品货物和原材料的跨海运输也不断的增多,使得港IZl航道的整个工程面临着重大的发展的机会。文中主要针对港口航道施工中的护岸工程和疏浚工程等施工工艺,进行重点的分析。根据港171航道的发展现状和取得的相关的成果,重点阐述了整个施工中港口航道护岸工程的施工管理规划的相关措施,以求更好的建设港口航道。  相似文献   

10.
徐小迟 《中国水运》2014,(1):30-31,33
港口航道工程信息化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分层次有步骤,各部门相互协调,齐头并进,才能加快航道施工中信息化的建设。本文结合长江航道局践行“数字工程”工程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建设与思考,简要分析我国港IZl航道工程的发展现状及港VI航道工程整体管理水平,并联系当前港口航道建设采取的主要施工方式,探讨港口航道工程信息化建设在目前企业发展中所起的管理因素与效率作用,以加速推进港口航道工程信息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09,(1):65-65
本刊从2009年1月15日在京召开的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获悉,2008年交通运输部将继续推进沿海主要港口进出港航道和内河航道建设。加快调整老码头技术改造和老港区功能,促进港口持续发展和港城协调发展。加强沿海港口进出港航道、防波堤建设、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继续加强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推进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建设,加大中游河段系统整治的研究力度。继续加强京杭运河改扩建、西江航运干线扩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和黑龙江航道建设。  相似文献   

12.
港口发展靠船舶,船舶进出靠航道。航道建设与港口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加快了港口航道事业发展的步伐,在港口航道建设上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将结合港口航道工程案例,说明该工程项目背景条件基础上,指出港口航道工程项目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在施工顺序、材料配合比、控制温度与混凝土养护等环节的工艺技术注意要点,为我国今后类似港口航道工程项目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港口航道建设会对港口的运行能力产生重大影响,而航道疏浚工程则是航道建设和管理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施工技术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此可见,加强对港口航道疏浚技术的探讨,不断改进和优化施工工序,能够有效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保证港口的运航更加稳定、高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与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因此港口与航道建设飞速发展,其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出现频率越来越多的建筑结构形式,在我国的各个港口与航道工程中都得到了普及应用。应用范围的扩大决定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问题必然受到重视,本文就是针对港口与航道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裂缝质量控制问题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贸易货运量日益增长的背景下,为控制货物运输经济成本,港口水域船舶运输率持续提升,为船舶进出港口提供安全、高效的航行通道,也成为海航建设的首要任务。因此,文章以港口水域航道规划设计为中心,阐述了港口水域航道规划设计理论,剖析了港口水域航道规划设计方法,并对港口水域航道规划设计进行了评价分析,以期为港口水域航道规划设计提供合理借鉴。  相似文献   

17.
总结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粉沙质海岸、河口、岛群泥沙运动规律研究的新突破,沿海深水港口、航道和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的新进展,新材料的开发以及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等;深入分析港口建设技术的发展趋势,并论述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港口和复杂自然条件下沿海深水港口、航道建设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水运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到2010年,沿海港口新增深水泊位639个,新增年吞吐能力21亿吨,港口适应度接近1∶1;全国内河将增加三级及以上航道2000公里,增加四级航道1800公里,新增港口泊位340个,新增年吞吐能力6400万吨,内河高等级航道总里程力争  相似文献   

19.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历来是港口航道工程施工建设环节的一大难题,也成为制约工程质量的不利因素。统观港口航道工程实践,解决此类问题的施工控制技术探讨,成为港口航道工程建设的主要出路。本文概述了某港口航道就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规避事件的工程概况,进一步就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成因及其施工控制技术进行归纳分析,以为港口航道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可行性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沿海港口经济发展良好势头的带动下,沿海港口扩大建设规模,对于进出港航道的等级及航道的通航条件等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合理设计和规划港口航道通过能力,有助于提高港口系统的作业效率和服务质量。本文就港口航道通过能力进行构建理论数学模型,通过Matlab编程实现港口航道通过能力进行模拟仿真,并最终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