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公路隧道路面结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隧道路面结构的特点及隧道内特殊气候环境对路面结构的要求,对目前国内外公路隧道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和优缺点作出了分析和总结,介绍了隧道内路面结构的施工特点,并针对目前公路隧道路面结构与材料现状,提出了今后隧道路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采用路面摩擦系数测试系统对甘肃省公路隧道路面抗滑性进行了现场实测,调查结果表明,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持久性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分析了不同隧道路面类型抗滑特性,针对隧道路面抗滑性及抗滑持久性,提出了隧道路面纹理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3.
由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承担的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隧道路面结构与材料设计研究”,是立足于我国西部地区,对隧道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和复合式路面等进行深入的力学分析,研究隧道路面的水损害,建立了隧道路面结构与排水设计方法;并针对隧道的防火要求,研究开发了阻燃沥青,提出了评价指标和试验方法,还研究了多孔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及OGFC和SMA在公路隧道路面中应用,同时编制了《公路隧道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相似文献   

4.
路基排水及控制地下水位问题是我国公路隧道采用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的一大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公路隧道路面结构防排水技术及隧道路面病害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隧道围岩地下水贫富状况定性分级方法。通过对现有路面防排水研究以及隧道内防排水研究成果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隧道内沥青复合式路面结构体系防排水理论,主要包括:(1)隧道路面结构防排水体系的拟定原则;(2)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防排水系统结构形式和材料。结合依托工程,给出了高速公路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结构防排水技术指导方案。本文研究成果对于重庆市高速公路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的建设及养护,提高隧道路面使用性能、使用寿命及服务水平,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公路隧道运营的安全与综合效益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路基排水及控制地下水位问题是我国公路隧道采用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的一大挑战。通过对我国公路隧道路面结构防排水技术及隧道路面病害现状的调查,对现有路面防排水研究以及隧道内防排水研究成果的分析研究,提出隧道内沥青复合式路面结构体系防排水理论,主要包括:1)隧道路面结构防排水体系的拟定原则;2)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防排水系统结构形式辛口材料。结合依托工程,给出了高速公路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结构防排水技术指导方案。研究成果对于重庆市高速公路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的建设及养护,提高隧道路面使用性能、使用寿命及服务水平,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公路隧道运营的安全与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公路隧道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结合公路隧道进出口过渡段路面所处的环境条件、交通荷载条件和基础支撑条件,对隧道过渡段路面结构类型和路面材料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彩色抗滑薄层设计。研究表明:公路隧道进出口过渡段应该优先采用舒适性好、抗滑性好、后期维修方便的复合式路面;复合式路面应保证抗剪切性、抗滑耐久性和层间结合稳定;采用整体布置和间隔布置相结合的彩色抗滑薄层有利于道路美观和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7.
渝邻高速公路隧道路面铺装方案与工程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渝邻高速公路隧道的具体特点以及隧道沥青路面的特殊要求,结合重庆市科技项目隧道路面铺装技术研究的成果,提出该隧道路面的铺装结构,并结合实际路面施工情况,简要介绍沥青混凝土施工内在质量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8.
通过现场隧道调研和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对公路隧道路面的使用安全性作了分析研究,分析了公路隧道路面在日常使用时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安全性和隧道路面的耐久性。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路隧道路面要求有优良的抗滑、降噪、防水和耐久性.以某高速公路隧道路面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水泥混凝土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AC OGFC)面层的多功能复合路面形式,并对初拟方案进行结构分析比选,结果表明路面新型组合形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张承高速公路地处坝上,坡度大。经过对河北省典型路面结构调查分析,结合原路面结构设计,对主线路面结构、长大下坡段路面结构、隧道路面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可行性技术方案及经济分析,为建设单位路面结构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岩土条件对公路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等各类构造物的稳定性、耐久性、安全性、经济性影响显著。从公路工程角度提出了新的岩土类型划分,并在整理和参考大量相关图件的基础上,利用ArcGIS9.1编制了《中国公路岩土类型分布图》;进行了初步的公路岩土分区,运用大地构造学、公路工程地质等方面原理分析了中国公路岩土分异规律,并以黄土高原岩土区为例,阐述了岩土分异规律对公路建设的影响。认识公路岩土的分异规律,对公路建设乃至公路自然区划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隧道水泥路面抗滑性能衰减快、行车噪声大且破损后维修困难等问题,依托惠清高速公路,通过对广东省隧道路面结构层、使用性能的深入调查分析及变更复合式路面的必要性分析,基于公路隧道路面优良的抗滑、降噪、防水和耐久性的要求,考虑不同复合式路面的特点,考虑惠清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进度、分布及施工组织的便利性,推荐了两种复合式路面,并对拟定的复合式路面水泥板的疲劳应力、温度应力进行验算。结果表明:两种路面结构适用原规范和设计要求,可提高长大隧道路面的安全服务水平和长期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3.
隧道路面表面抗滑性能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杨学良  杨良  杨群  郭忠印  丁志勇  罗强 《公路》2003,(12):136-140
采用手工铺砂法和摆式仪对贵州、云南等省的隧道路面抗滑性能进行了现场实测,调查的结果表明,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耐久性较差,使隧道交通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分析了隧道内部特有环境对隧道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并针对隧道路面类型的选择,提出了恢复隧道路面抗滑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车辙是高等级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类型,基于蠕变率控制标准车辙预估模型,针对宿迁地区干线公路主要路面结构形式,以及不同类型面层材料进行了设计期内永久变形分析,研究得出了基层、底基层对于路面结构长期永久变形效应的敏感性影响及相应规律,同时,从面层永久变形角度考虑,提出了干线公路重载交通路段路面结构下面层的厚度阀值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隧道路面抗滑性能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的事故资料表明,路面抗滑性能不足严重影响我国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由于隧道环境的特殊性,我国公路路面的抗滑评价标准不适应隧道路面。根据驾驶员对隧道路面附着能力的期望、隧道交通流特点及行车动力学分析结果,提出以车辆制动时路面的临界附着系数作为隧道路面抗滑能力的不可接受水平,并据此制定了隧道路面的抗滑评价标准。最后,提出改善隧道抗滑安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湖南省武陵山区范围内扶贫公路的现场调研,分析了扶贫公路所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扶贫公路的交通运行状况及常见的路面病害类型。针对扶贫公路的使用现状,初步拟定了六种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给出了每种路面材料的相关设计参数,并运用路面结构设计软件(HPDS)计算得到了扶贫公路六种沥青路面结构的容许弯沉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了近年来国内部分运营公路隧道的现状,对运营公路隧道结构安全风险进行了辨识;针对存在风险源,确定了运营公路隧道结构安全监测内容;提出了多种运营公路隧道结构安全无损自动化监测的方法;并对相应的监测传感器技术参数提出了建议值。本文弥补了国内现阶段对于运营公路隧道结构安全无损自动化监测方面认识的不足,对隧道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发展十分有意义,成果可为开展现阶段国内运营公路隧道结构安全无损自动化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在役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多发的特点,在对国内外公路隧道安全性评价进展情况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全面分析影响公路隧道交通安全的设施因素,从隧道平纵线形、洞口条件、路面状况、通风照明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等方面编制了可对在役公路隧道开展定性安全性评价的安全检查表。基于风险的理念,围绕设施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分别针对高速公路和等级公路隧道建立了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基于指标体系法的定量评价方法以及隧道运营安全风险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基于灰靶理论的隧道路面结构类型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选择适合于隧道工作环境与交通条件的路面结构类型,提高隧道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采用灰靶理论从整体刚度、耐久性、平整度、抗滑性能、耐磨性能、修复与重建难度6个方面系统地比较了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两种常用的路面结构类型在隧道内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灰靶理论评判模型选择隧道路面结构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选择过程的主观因素,使隧道路面的选择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在隧道内特殊的工作环境与交通条件下沥青路面的性能更加优越,具有更好的适用性,能提高隧道路面抗滑性能,降低噪音,改善行车舒适性,维修、养护简便,保证隧道营运通畅,为实体工程路面结构类型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漳龙高速公路的东家畲隧道和如山头隧道的路面工程实例为依据,分述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差异。同时探讨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和设计方法,在中短隧道中以沥青混凝土结构代替水泥混凝土结构.使隧道路面与其两端的路面完美结合,形成良好的行车环境,从而提高行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