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管道水流余压能利用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小型的余压能发电装置,并进行了性能试验测试;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余压能发电装置最大输入功率随着流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当流量较大时,末端数少的余压能发电装置最大输入功率较大,末端数多的余压能发电装置最大输入功率较小.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小型余压能发电装置平均输出电压测试为34.5 V,平均功率为12.6 W,可驱动LED灯单元及小型风扇.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种新型基于余压能驱动的磁力耦合泵设计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余压能驱动的磁力耦合泵装置,实现了两种流体的能量转化过程中的零泄漏;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在同一排水量条件下,装置可提升给水的压头随着给水流量的增加而减小,轴流叶轮的转速随着排水管直径的增加逐渐减小;在相同时给水流量情况下,随着排水量的增加,叶轮转速随之增加,当可用排水量增加时,给水获得的压头增加.  相似文献   

3.
针对微型客车前部在正面碰撞事故中吸能区域较短,基于VPG有限元前处理软件、LSDYNA后处理软件为平台,分别建立了不带螺纹剪切吸能装置和带有螺纹剪切式吸能装置的微型客车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无吸能装置的客车前部变形很大,威胁到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而有吸能装置的客车前部变形较小,B柱加速度变化曲线比无吸能装置时较平缓,从而很好地保护了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螺纹剪切式吸能装置使汽车前部的正碰吸能性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4.
首先分析了桩底压浆不进行浆液回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并且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论述了浆液回收的必要性.然后从回收浆液质量,回收方法、回收成本,回收后节约的成本,和具体回收试点等方面阐述了浆液回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制动系统突然失灵给汽车行车安全带来的隐患,构建了一种基于制动系统的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电子控制系统.以单片机AT89S51为控制核心,用加速度传感器ADXL202实时监测到汽车的制动减速度,并将其与设定好的制动减速度门限值作比较,从而判定制动系统是否失效.若制动系统失效,电控系统便立即控制执行机构直流电动机瞬间将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的冲击杆全部推出,以应对所有可能的危险.系统软件编程采用C51高级语言,并利用Keil与Proteus软件对系统进行了软硬件的调试及联调仿真.仿真证实了所设计的电子控制系统的可行性.该系统能自动控制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实现了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6.
船舶柴油机排气余热动力回收方案的决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具体机型提出了几种船舶柴油机排气余热动力回收利用方案,并依据一定的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解决了船舶柴油机排气余热动力回收方案的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7.
围绕研究变工况机械密封端面的热力学特性以及密封能力这一目标,进行船舶尾轴可控式机械密封模拟试验台架的设计,包括对密封试验台、介质加压装置、密封环端面温度测试系统、摩擦转矩测试系统、泄漏量测试系统和弹簧比压测试系统等装置的研制.并通过模拟试验,得到在不同工况下,转速、弹簧比压、介质压力对机械密封的端面温度、泄漏量、摩擦转矩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轨道车辆的耐碰撞性,利用金属薄壁结构轴向切削和压缩过程吸收能量的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车辆端部专用吸能装置;采用显式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了吸能装置吸能过程的等效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吸能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切削深度、刀具前角和切屑圆心角等参数对吸能装置吸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吸能装置吸收的能量、界面力与切削深度、切屑圆心角成正比,与刀具前角成反比,受切削深度的影响较小;新型吸能装置的冲程效率可达100%,压缩力效率和总效率可达70%以上,高于现有吸能装置.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在冷热电联产系统中从微型燃气轮机的燃烧室通向透平的管道中抽取燃气进入蒸汽发生器的思想,以微型燃气轮机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起带抽燃气微型燃气轮机中各物理部件的数学模型,根据透平负载率和抽燃气率的变化,运用SIMULINK工具对带抽燃气微型燃气轮机变工况运行方式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与事实相符,且能正确地反映全工况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网压波动问题,提出了在牵引变电所内设置超级电容储能装置的解决方案,该装置以电容吸收为主,电阻消耗为辅,在稳定网压的同时还将制动能量存储再利用;在分析装置功能的基础上设计了主电路,并对主电路进行了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设计能满足系统减小网压波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汽车制动缓速器因其有效降低制动系负荷而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在缓速的过程中制动能量却大量浪费了.文中通过对汽车可回收的制动能量的推算,对超级电容器作为制动能量回收储能装置的分析,提出利用超级电容器构成的制动能量回收装置的设想,实现制动能量的有效回收,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点阵吸能装置在以壳单元建模时,碰撞仿真求解时间步较短,不适用于车体耐撞性设计的快速碰撞仿真.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以实体单元近似的建模方法.以T向压缩典型的点阵块体为考察条件,对比壳单元和实体单元压溃仿真的压缩力-位移曲线结果,通过讨论实体单元建模的网格尺寸效应,获得了具备足够精度和求解效率的点阵吸能装置实体单元等效模型.最后以某城轨车车体碰撞仿真为载体,观察点阵吸能装置实体单元建模的效果.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能够在整车碰撞仿真中显著提高求解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沥青混凝土拌和中产生的粉尘,如果不能很好地回收,既污染环境又造成原材料浪费。通过机械和电器控制装置以简单易用易制作为前提,结合工程实践研制了粉尘回收装置;介绍了该粉尘回收装置的组件设计、技术原理、操作工艺流程与应用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14.
超声波膜电解技术碱回收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自制的超声波膜电解装置,对造纸废水的膜电解碱回收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膜电解技术与其它膜电解技术相比,能明显提高造纸废水的膜电解碱回收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基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试验加载反力装置主要有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和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三种方式.三者均通过反力平台或装置提供反力,通过油压千斤顶在桩顶施加荷载.堆载法受场地和吨位等条件限制,要解决几百甚至上千吨的荷载来源,运输、堆载过程繁琐.锚桩法需设置多根锚桩和反力梁,试验时间长且费用高.基于此,通过结合工程实例,对自平衡法在站房基桩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了快速获得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的性能参数,在对其工作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尺寸驱动功能的限压式变量泵特性参数图解法,实现了限压式变量叶片泵特性曲线自动生成和给定工况下调整参数的自动获得.在SolidWorks环境下建立了求解模型,算例分析表明,建立的图解法模型所得结果与解析法所得结果完全一致,可作为工程应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外型导流板结构的导流效果,针对内燃机车顶置压风干式冷却装置导流板建立了三维计算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导流板样条轮廓线进行数值拟合与数值仿真计算,通过分析流场结构对比最佳导流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形状的导流板对冷却装置的流场均匀性有明显的影响.经仿真计算,具有均匀渐扩形状样条曲线的导流板导流效果最佳,该型导流板轮廓线可以充分利用边界层效应,使散热器内的速度、压力、湍动能、湍动耗散率平均值最大,方差和标准差最小,相比其他方案其波动最小、流场均匀性最好,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导流作用,此工作为该型机车冷却装置导流板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超声磨削的工艺特性,研制了轴向超声磨削加工实验装置,对45钢进行实验研究,采用i XRD便携式高速残余应力分析仪测量磨削表面残余应力,从实验角度分析磨削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建立了残余应力关于磨削深度、超声振幅和砂轮线速度的回归方程,并用该方程预测表面残余应力.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磨削和超声磨削均在试件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且轴向方向的残余压应力显著大于磨削方向的残余压应力;磨削深度和超声振幅能够增大残余压应力,砂轮线速度的增加会降低残余压应力;预测值与实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5%,验证了该模型能有效预测超声磨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汽车安全状况的CST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汽车制动系统的工作状态与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系统之间的联系,提高汽车安全性能的整体水平,提出了基于汽车安全状况的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CST)控制系统思想.即以单片机控制技术为核心,对汽车制动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实时检测,判断制动系统安全状况,利用毫米波雷达实时监测本车与前方车辆(或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运用行车安全距离模型以确定本车的安全状态,一旦发现制动失效和制动不良,或距离超出安全范围时,则立即将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系统推出至全伸状态,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当制动系统完好或安全隐患不复存在时,则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系统自动回缩,实现根据汽车所处的安全状况自动确定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系统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20.
我国颁布的GB14761-1999<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GB17691-1999<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和GB3847-1999<压然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可见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已于200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由于新法规与过去法规在污染物限值、测试方法和计量单位等方面都截然不同,因此,本文对新法规实施的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进行介绍.并提出对汽车排放污染物的主要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