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受道路条件和障碍的限制,摩托车驾驶员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经验,合理使用制动,以确保行车安全。摩托车制动共分为预见性制动和紧急制动两大类。预见性制动是充分利用发动机的怠速制动和制动器联合制动的过程。其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例如,摩托车靠路边停车时;练习减挡操作时的降速过程;行驶中发现前方车辆、行人  相似文献   

2.
(上接2015年第5期) 检查离合器是否打滑,通过脚踏板变换挡位,同时将发动机转速稍微提高,然后用脚制动后轮,这时徐徐松开离合器握把,若发动机熄火,说明离合器不打滑,技术状况正常;若发动机转速下降,但并未熄火,或在行驶中猛加油门而车速上不去,表明离合器打滑,应予以检修.检查离合器分离是否彻底,将车梯支起,拧放离合器握把,进行换挡试验.若将握把拧紧,而换挡时有齿轮撞击声,说明离合器分离不彻底. 检查离合器握把至变速器的拉线是否正常:若发现其塑料包皮龟裂,可用塑料胶带缠紧,以防水浸.拉线损伤与摩托车本身的技术状况有关,故应搞好摩托车的整车维护.  相似文献   

3.
天之 《摩托车信息》2003,(10):22-25
离合器是连接发动机与变速驱动装置的重要部件,离合器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发动机主轴(曲轴)与从动轴(变速器主轴)之间的运动及动力的传递和脱离,确保发动机动力平稳可靠地输出和彻底迅速地分离,以满足摩托车起步、变速、换挡、制动、怠速和停车的需要。随着摩托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自动离心式离合器问世,相对传统的湿式多片式离合器而言,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为此,本  相似文献   

4.
l汽车发动机制动(1)何谓发动机制动 汽车在行驶中,为了避免发生事故,随时要将高速运行的车辆速度变慢,甚至紧急停车,除了采用脚、手制动装置制动外,还可采用关闭油门,不踩离合器踏板,靠运行的汽车强迫发动机加速转动所产生的阻力,来实现牵阻作用,以降低汽车行驶速度。以一定速度行驶的汽车,驾驶员放松油门踏板,节气门关闭而切断供电;但不分离离合器(使运转的发动机曲轴没有和驱动车轮切断传动),也不使用其他制动器,而仅仅靠发动机的牵阻作用来迫使其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现代汽车制动主要包括传统的车桥制动、发动机制动及缓速器制动等三种形式。车桥制动的缺点是在车辆频繁制动以及下坡长制动时都会产生制动器过热现象,导致制动效能衰减,甚至制动失效。缓速器是一种辅助刹车系统,可以不必使用主制动器就能减缓车辆行驶速度,增强车辆的安全性。其作用原理与传统制动方式不同,有延长传动系和制动系寿命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行驶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的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辅助制动控制方法。首先通过对下坡路段车辆行驶特性的分析,选择了发动机辅助制动的接入时机;分析了发动机接入过程中起动电机与离合器的动态协调过程;接着为保持发动机接入过程中的车速稳定,提出了发动机辅助制动接入过程中驱动电机的协调控制;最后通过实车实验对所提出的策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在下坡路段的行驶安全和传动系部件的使用寿命,而且可以明显改善乘员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客车山区道路下坡行驶过程中对稳定车速的要求,对客车发动机制动、排气制动与缓行器联合作用时的制动模糊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此控制系统可以保证汽车在不采用主制动器的条件下,利用发动机制动、排气制动与缓行器联合作用的持续制动方式,在各种坡度的坡道上以希望的车速稳定下坡行驶。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重型汽车在长大下坡路段的行驶安全问题,对辅助减速车道的设计进行研究。根据排气制动和液力缓速器联合制动的行驶模型,对重型车辆在长大下坡路段的下坡能力进行研究。根据下坡时制动器的温升模型,研究长大下坡路段的辅助减速车道位置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9.
小词典     
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摩托车在制动时按预定方向行驶的能力,称为摩托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在制动时由于跑偏、侧滑或失去转向能力等原因而使摩托车偏离预定的轨迹,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根据前后轮制动力分配比例不同,前、后轮抱死滑拖的顺序有以下三种情况: 1.前轮先抱死滑拖此时摩托车基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传统自动变速车辆下坡行驶时意外升挡等问题,从发动机制动特性出发,分析了车辆带挡滑行时的动力学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公路设计标准确定了目标参考车速和约束挡位,制定了基于道路坡度信息的下坡工况换挡控制策略,并运用Matlab/Simulink和驾驶模拟器进行了驾驶员在环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换挡策略能有效解决通常自动变速车辆下坡行驶时存在的问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驾驶员的驾驶意图;既能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制动作用,又能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兼顾行驶效率,更好地满足了自动变速车辆坡道行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应急制动装置是用手操纵开关(手控制动阀)使压缩空气不需通过制动阀,而只在双向阀的作用下以充气形式在后轮制动器中发挥作用,使车辆及时停驶。此装置是脚制动失效时应采取的一种应急制动措施,制动效能可达60%以上。一、应急制动装置的特点1.车辆在行驶中,当脚制动产生故障或完全失效时,操纵手控制动阀,可使后轴车轮产生高强度的紧急制动,确保安全停驶;2.车辆在上、下坡行驶时,若发生半  相似文献   

12.
误区一:先踩离合器踏板后制动踏板。有的人怕制动熄火,养成先踩离合踏板后踩制动踏板习惯.还有的人认为切断动力后制动会更有效,这都是错误的。踩下离合器踏板后。不受驱动力牵制的车轮会增加汽车惯性,同时,行驶的发动机转速迅速降低到怠速。进气管总的真空度降低,真空助力器的辅助力变小。制动效能下降,制动距离会变长。正确做法是应当先踩制动踏板,等车快停下时.再踩下离合器踏板。  相似文献   

13.
段廷昌 《摩托车》2005,(2):43-45
摩托车的制动装置可用来控制行驶中的摩托车获得适当的速度,在紧急情况下获得最短的制动距离。它是保证摩托车安全行驶的非常重要的部件,影响着行车的安全性。摩托车的制动装置一般分为鼓式和盘式两种,其中鼓式制动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广泛用于中小排量的摩托车上。 一、鼓式车轮制动装置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鼓式制动装置一般用于后轮制动,也有的用于前轮制动。用于后轮的为脚踏制动,用于前轮的为手控制动。但它们的结构都可分为两部分:制动操纵机构和车轮制动器。车轮制动器的构造如图1所示。它由制动臂、制动凸轮、支承  相似文献   

14.
离合器打滑故障诊断离合器打滑将导致汽车起步困难,行驶中车速不能随发动机转速上升而迅速增高,严重时还可嗅到焦臭味;启动发动机,将变速器挂入1挡,驻车制动阀手柄处于制动位置,稍加油门,慢松离合器。若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客车发动机制动、排气制动的制动扭矩比较小的问题,提出采用发动机制动、排气制动与缓速器联合作用的持续制动方式,并且针对汽车在山区道路下坡行驶过程中对稳定车速的要求,进行了相应的控制系统设计。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可以保证汽车在不采用行车制动器的条件下,利用发动机制动、排气制动与缓速器联合作用的持续制动方式,在各种坡度的坡道上以希望的车速稳定下坡行驶,为汽车在山区道路连续下坡行驶的制动安全性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范李  宾军  罗章华 《汽车科技》2013,(3):23-26,47
介绍了发动机排气缓速器的工作原理,针对汽车在连续长下坡行驶时对安全稳定车速的要求,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发动机排气缓速制动控制方法,对控制器结构和模糊控制规则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7.
工程机械底盘液压驱动装置性能分析(1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2液压驱动车辆的制动装置 9.2.1影响车辆液压制动的因素 行走车辆的闭式液压驱动系统在回路的进、出口两端都可以输出功率.在标准的车辆行驶过程中,功率传输有牵引和制动两种模式.牵引工况下,能量由发动机输出,经泵、马达,然后经过车轮或履带最终传至地面.制动工况下的功率传输与牵引相反.所有行走车辆闭式液压系统均会受到牵引和制动模式的影响.当行走车辆迅速减速或下坡滑行时制动模式经常出现,这种工况常称为动刹车或下坡刹车.  相似文献   

18.
客车发动机制动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客车行驶时发动机制动的性能进行了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客车下坡行驶时通过发动机可将部分动能转化为热能,由此可在减少摩擦制动器的过热,提高汽车的安全性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下坡路段设置缓坡的目的是降低货车行驶的速度,减少制动毂使用,提高连续下坡路段的安全性,现有规范对连续下坡路段缓坡设计指标的规定不够详细,且缺乏不同缓坡最小长度的规定。根据当前货运主导车型的实际情况,选取东风DFL4251A15六轴铰接列车主导车型,对货车在下坡路段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将发动机制动条件下保持货车匀速的下坡坡度作为缓坡临界纵坡,并提出了连续下坡路段货车采取不同制动档位时,不同运行速度对应的缓坡坡度值。根据受力分析结果和制动毂温度降温模型,分别提出了基于货车速度降低特性和制动毂降温特性的缓坡坡长。结果表明:发动机制动时货车保持匀速行驶的缓坡均小于规范规定值;基于货车速度折减特性的缓坡坡长均大于规范中最短坡长的规定值,说明缓坡设计最小坡长应根据缓坡的作用确定。  相似文献   

20.
客车下坡排气制动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客车下坡行驶时排气制动的能力进行试验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客车下坡行驶时利用排气制动可以在部分坡度坡道上满足汽车正常下坡行驶的要求。但是,由于它吸收功率的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汽车在各种坡度坡道上的下坡行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