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一些自主品牌汽车在初期发展时抄袭或模仿洋品牌车型的现象备受诟病,但从2012北京国际车展上看,模仿抄袭行为少多了,说明自主品牌汽车在独立设计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人们发现一些自主品牌车型上又出现了新的抄袭——名字抄袭,也可以说成是"重名"。就以某厂商推出的"E系"车型为例,让人看到后就感觉不太舒服。不是因为它的外形与奔驰B级车非常相像,而是它的名字让人觉得有点不舒服。我们都知道,奔驰的汽车以"级别"为车型命名,  相似文献   

2.
在力十多年的峥嵘岁月中,雪铁龙已经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法国品牌成长为世界闻名的国际品牌。率先使用全钢车身、首次应用前驱装置、第一个使用液压动力悬挂……一次又一次,创新的灵魂,为雪铁龙在世界汽车技术史上树碑立传,这其中少不了创始人安德烈·雪铁龙的壮志雄心,少不了雪铁龙产品的卓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正>我对中国汽车有很多话要说《汽车知识》的编辑老师们你们好,我是一名大学生同时也是一个汽车迷,我对中国汽车有很多话要说,尤其是以奇瑞汽车为代表的自主汽车。下面是我的个人看法:纵观中国自主汽车,如果说真能拿得出手的也只有奇瑞了,但是奇瑞汽车依然有很多问题有待去解决。我们要肯定的是奇瑞汽车的进步速度,从盲目模仿到完全自主,奇瑞人走过了非常艰辛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非常6+1     
《汽车杂志》2010,(3):258-259
瑞麒 G5 什么来头? 在中国汽车飞速成长的年代,奇瑞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自主品牌发展有脚步,从早期的抄袭,模仿,购买老旧平台,到自主开发动力,底盘与造型,奇瑞甚至在2009年开启了多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5.
创新更重要     
长期以来,自主品牌汽车都给人模仿抄袭的名声,甚至模仿历史可以从伟大的大红旗轿车和解放卡车算起。现在汽车行业的模仿秀仍在不断上演,只是演技有所变化而已。模仿的好处有很多,尤其是对于技术开发能力几乎为零的自主品牌企业,走模仿他人的路线是唯一的发展路线。事实也证明,当初靠模仿起家的吉利、奇瑞、长城等,现在的发展规模都不小,一些企业上市了,一些企业甚至蛇吞象吃下国际汽车大家;而当初没走模仿路线的华晨汽车等,其发展道路一直  相似文献   

6.
程远 《时代汽车》2011,(12):81-81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是近年人们常说的一个话题,引起这样的关注,说明自主品牌的确成了问题。其实在改革开放前,中国汽车全部都是自主品牌,但那时我们汽车产业发展也十分缓慢,技术水平、产品质量都不高,品种也很少,所谓"缺轻少重无轿车"就是很好的概括。改革开放以后开始了引进、合资,目的是用"市场"换"技术"。  相似文献   

7.
陈湘 《时代汽车》2011,(12):80-80
爹,是个好东西。他可以让弱小者闻风丧胆,可以让强大者信心百倍,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前有"我爸是李刚",后有"我爸是市长",真是一爹更比一爹强啊!对此,笔者也想到了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这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市场,各汽车巨头都来淘金,而自主品牌们也在逐渐壮大并试图走向海外。虽然中国车市就是一个大大的围城,但想进来的和想出去的,...  相似文献   

8.
今年年初,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上,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杨在答记者问环节首先强调,自此,协会将"自主品牌"改称为"中国品牌"。这一更名在业界引起不少争议,目前,长安汽车党委书记、副总裁朱华荣发布的一条微博将此争议推向了高潮,微博中提到"从4月21日起,长安汽车决定企业官方不再称自主品牌汽车,而是改为中国品牌汽车。"尽管多年的"自主品牌"汽车的叫法已很习惯,朱华荣认为,改为中国品牌更利于与国际交流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现在一说起新的发动机技术,总少不了提到涡轮增压。事实上从大的趋势来看也是如此。现在一说起新的发动机技术,总少不了提到涡轮增压。事实上从大的趋势来看也是如此。这其中以欧系厂商为典型代表。大众(集团)旗下的车型就不用说了,连过去最"看不起"涡轮增压的宝马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旗下中小排量车型几乎悉数采用增压机型。  相似文献   

10.
华晨中华骏捷1.8T中华车自主中国心华晨中华作为民族汽车工业的代表,一直致力于振兴民族汽车工业,它的成长有目共睹。在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大多处在模仿、甚至抄袭的阶段,华晨与宝马开展深度合作,引进宝马的质量管理体系,甚至共线生产。骏捷虽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研发车型,但其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特别是搭载1.8TCI发动机的骏捷更向自主研发迈出了坚买的一步。  相似文献   

11.
逆开发     
正不想对国内汽车厂商模仿他人设计说三道四,因为理解到咱们自主品牌确实不易,如果不从模仿着手就很难起家,况且大家都在模仿,几乎都是从山寨甚至直接"拿来"起家的,您瞧瞧哪个不是这样?就连当年的红旗、上海牌轿车都是如此。在回顾新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时,都不回避当年是如何将一辆辆外国汽车拆开,然后对一个个零件进行测绘,逐一仿制,最后"设计"出自己品牌的汽车。现在一些牛哄哄的自主品牌汽车厂商,更都是从仿制山寨开始的,具体就不多说了,怕您听着恶心。  相似文献   

12.
担当的勇气     
在"吐槽"和"围观"盛行的年代,担当需要有相当的勇气,汽车行业亦是如此。做出"中国汽车产业十三问"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显然是有勇气的。在产销量"全球第一"位置上保持了相当长时期的中国汽车产业毫无争议地在世界汽车格局中充当重要角色。然而,仅以产销量"全球第一"的名头还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因为就技术角度而言,中国汽车业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自主品牌的"十二连降"就是这方面问题的一个重要注释。  相似文献   

13.
张勇 《驾驶园》2011,(2):82-82
不知从何时起,汽车租赁市场已悄然火爆。每当节日假期之前,汽车租赁行业都会迎来"井喷式"的爆发。但目前我国的汽车租赁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旦出现争议纠纷,在寻求法律解决的过程中,我们又该怎样维权呢?  相似文献   

14.
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自主品牌的汽车就与廉价画等号,但随着国家工业基础的完善和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自主品牌也搭上了这趟经济发展的顺风车,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技术积累,也从过去的低端模仿的模式,慢慢地走向了高端研发创新的道路。而走在最前面的中国自主品牌莫过于吉利。  相似文献   

15.
汽车界一股新兴势力正在蓬勃崛起,这就是合资自主。国家政策的出台是合资汽车生产企业发展合资自主品牌的催化剂,同时也是国家对发展自主品牌的扶持方式之一。相比海外汽车生产企业,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很多技术还不成熟,基于合资公司的优势,通过购买外资企业的技术或合作开发有助于自主品牌产品的技术积淀。文中概述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初期合资自主汽车的发展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黄刚  刘杰 《轿车情报》2006,(4):78-83
华晨中华作为自主品牌的代表,一直致力于振兴民族汽车工业,它的成长有目共睹。在目前有些厂家还在模仿、甚至抄袭的阶段,华晨经与宝马开展深度合作,引进宝马的质量管理体系,甚至共线生产。骏捷虽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研发车型,但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向自主研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近几年来国内自主品牌发展迅速。然而,快速成长的背后,核心技术能力的匮乏,成为限制其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建立并发展核心技术能力?不同的企业在探索不同的发展之路。现代汽车的成功经验或许值得国内车企参考。从技术引进到独立研发,从造型设计、车身设计到动力总成、底盘系统,现代汽车通过与国外技术公司和高级技术人才的合作,获得了技术积累。本期"东方时评"指出,汽车企业要坚持自主研发的道路,积极利用外部资源,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核心技术发展之路。本期杂志我们将重点关注智能化汽车照明技术。在能见度较差的夜间、黄昏或黎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远高于白天。因此,  相似文献   

18.
虽然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这几年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政府对自主品牌支持力度似乎并不大。然而,当笔者仔细查阅最近几年自主品牌汽车的利润情况时,却发现绝大多数自主品牌车企都从政府那里得到了相当"现实"的支持,不少自主品牌都享受到诸如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  相似文献   

19.
莽超 《汽车与运动》2013,(4):102-103
《汽车与运动》的这100期杂志,亲历了中国汽车工业8年多的强势发展,见证着它从一个"打工仔"逐渐成长为世界第一的龙头老大。我们要用几组数字展现这100个月的风云变化全国200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破500万辆大关,书写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不过,那时候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深色部分)却不足1/5。经过8年的发展,2012年迎来了新的高峰——产销量双破1900万辆,这次改写的已是世界纪录,而这时候,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也超过了四成,总量更是2004年八倍还多。  相似文献   

20.
马甜园 《驾驶园》2010,(8):36-39
7月15日,为期5天的"中国自主汽车技术与产品成果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这是建国以来首次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产品、技术为展示主题的国家级专项展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