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香港地铁建设物业开发模式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7月,笔者有幸到香港专门考察了香港地铁的物业开发,由香港地铁公司的多位同仁为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并陪同我们到几个物业开发较成功的车站和车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将香港地铁(尤其是机场线)的几个车站、车场上盖或周边的物业开发实例作了介绍,以供上海地铁建设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地铁车站出入口作为地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便利市民出行,也很好地展现了城市风貌。为了进一步优化地铁车站出入口设计,结合深圳市地铁车站出入口设计案例,主要对出入口布局影响因素、布局原则、设置形式、设计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此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深,各个大中小城市积极开展了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和建设,城市土地资源显得格外珍贵,促使地铁+物业模式不断发展进步.地铁+物业模式是在原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基础上,完善车站、车辆基地周边的商业街、停车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实现其周边的立体规划和开发.此种开发模式需要考虑轨道交通设施自身特点,而且还...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中山公园站是地下二层前折返岛式车站,结合该车站建筑总体设计的体会,着重介绍轨道交通建筑与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的新课题,以及出入口、风井等地面建筑的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5.
地铁2号线(R2线)西延伸段工程虹桥临空园区站是地下二层车站,概述车站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着重介绍与人防功能相结合、出入口及风井等地面建筑的环境布置。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铁三号线与地铁一号线在体育西路站形成立体交叉,三号线的地下三层车站结构穿越一号线的地下二层车站结构.实施此项工程既要确保一号线的安全、正常运营,又要确保三号线车站施工的顺利进行,文章针对采用不同节点结构形式对既有一号线体育西路站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和探讨,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7.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下地铁站点核心圈层会规划越来越多商业,以地铁为主的国内轨道交通城市面临着TOD地下商业发展机遇与挑战。本研究为充分挖潜地铁站点出入口客流数据价值与实现TOD地下商业开发效益最大化,提出基于地铁站点出入口客流数据的TOD地下商业评测方法。针对当前TOD商业开发依旧保有传统商业开发模式的滞后性问题,本研究提出了HBS指数、TOD地下商业评测方法及相应评测指标,并以成都市世纪城站进行实例分析,利用其他类型数据对评测主要结论与方法进行了合理性论证。 相似文献
8.
对上海地铁车站独立出入口形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数百个地铁车站出入口对方便乘客进出站及城市景观和谐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通过对上海地铁车站独立出入口形式变化的分析与思考,寻找出其演变的规律,并提出一种能够兼顾有盖式与开敞式优点的敞篷式出入口方案,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结合杭州1地铁1号线闸弄口站深基坑设计与施工实际情况,根据深基坑施工监测数据,并反馈分析,对换撑方案进行优化。在确保基坑回筑过程施工安全和内部结构质量的条件下,取消换撑支撑,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运输》2019,(9)
人群聚集效应是大都市中最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地铁等半封闭空间。在早高峰时期下,地铁系统的一些重要节点时常发生线路故障维修,车站内的乘客很难疏散,从而导致了站内客流聚集的情况。因此,近年来,研究人员将重点放在地铁车站人群风险的风险评估或风险监测上,主要是从设施或乘客行为角度对风险等级进行评级。但是,两者都不能反映客流集聚和疏散能力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客观地评价人群风险,本研究基于上海地铁公交卡数据,采用聚类的方法对站内客流聚集风险进行评价。本文以上海地铁1号线为例,对各站点的客流聚集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风险程度,对27个站点的客流集聚风险进行可视化。 相似文献
12.
13.
文章提出了一套基于综合成本法和流线分析法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接驳交通设施布局方案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其中,时间成本的计算包含了抵达时间、停留时间、步行时间,与既有的计算方法相比,计算更加全面、准确,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成都地铁2号线牛王庙车站半盖挖法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地下车站常用的施工工法做了对比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车站半幅顶板先行施作、回填覆土及恢复半幅路面交通后,再敞开另外半幅路面进行结构顺作施工的方法.对该施工方法的关键节点技术、结构计算情况、主要施工步骤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半盖挖法可有效解决地铁车站施工用地、工期要求紧迫与地面交通、周边环境之间的矛盾,并且工程投资较为合理,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16.
17.
文章以杭州地铁1号线红普路站—九堡站区间段右线隧道盾构掘进为工程背景,对盾构掘进过程中周围土体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试验性监测研究,其监测内容包含地表沉降、分层沉降、水平位移和孔隙水压力。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地表沉降主要集中在盾构通过前接近监测断面和盾尾离开监测断面这一期间;在盾构通过时,隧道盾构外侧土体存在明显沉降,而在盾构通过前、后,土体均有不同程度的隆起,并且横向水平位移较大,受挤压效果明显;盾构切口到达和盾尾离开时,孔隙水压力都会出现突然增大随后迅速减小的变化规律,反映了土体挤压、恢复和松弛等扰动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盾构法以其安全快速可靠等优点在我国的城市地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区间盾构施工和车站施工在速度和组织上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也就是盾构过站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使得盾构法施工速度快的优势得不到发挥,同时可能带来较大工期风险.结合国内目前的技术和经济水平,提出一种新的盾构过站问题的解决方案,即盾构先行贯通全线大部分车站行车隧道,再结合明挖法或浅埋暗挖法在适当的时机拓展建造地铁车站.文章以北京地铁四号线角门北路站作为目标车站,对该方案进行了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对于提高地铁建设质量、加快地铁建设速度、降低地铁工程造价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发展优化建议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大量的信息调研,综合分析了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PBS)的运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拓宽非机动车道、服务点规模等级化、站点设施结构智能化、换乘系统综合化的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发展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