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海军利用先进市购品快速插入技术对核潜艇进行现代化改装,在艇上安装商用计算机及配套软件,提高声呐系统性能并增强了作战能力。与此同时,说明商用技术在潜艇上使用带来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其它宙斯盾项目采办代理商合作下,正在迅速将市购品产品和标准综合进军舰上的各种舰载系统中。这一工作的关键是了解如何在不影响舰艇的作战能力情况下,利用市购品和标准,介绍将市购品综合到宙斯盾舰上的部分系统。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潜艇作战的C^3I系统不断增加的数据需求,英国海军通信部于1989-1992年期间进行了旨在评估新数据处理和通信技术能力的潜艇通信与管理研究。该项研究建立的原型系统是基于在过去几年中对用户交互操作能力和功能需求的分析之上。该原型系统已经用于评估和论证如何利用新兴技术满足作战需求,并降低采办风险;如何利用遵守相关标准的市购软件包和系统工具,定义和满足不断发展的用户使用。用户需求在一个产品全寿期中是不断发展的,这不仅仅因为用户工作环境变化,而且随着用户对技术的熟悉,其对新技术的期望不断增长,而原型技术能够使整个过程缩短。详细介绍潜艇通信与管理研究的情况及系统原型使用中积累的经验,以及指挥信息系统设备采办原型方法必须遵循的步骤。  相似文献   

4.
潜艇的集成控制系统和自动化系统对当今海军舰艇的建造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不仅是一种通过减少人员配置节约成本的方法,而且还是一种提供能力更强、更灵活、更有效作战平台的手段。澳大利亚海军的“科林斯”级潜艇是现今在役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潜艇之一,该艇的控制系统是一种对所有平台系统进行操纵控制、管理和监视的集成系统。以“科林斯”级潜艇的经验为基础,描述目标潜艇自动化和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展望了这些系统的下一代对未来潜艇的影响。对使用市购品技术、全艇网络及与指挥控制系统的进一步集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潜艇作战控制系统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已成为一项能使美国海军潜艇作战控制系统更分布化、可移植、可扩展并具备异质功能的技术。引入最先进的商用产品已成为更新现有潜艇——“洛杉矶”级和“三叉戟”级平台,以及在新一代攻击型潜艇“弗吉尼亚”级上使用未来系统的主要焦点。尚在研究的是将CORBA装入舰队现有潜艇平台系统(进行修合)的可能性。对目前美海军潜艇作战控制系统、作战控制系统Mk 2 Block 1C和新型核动力攻击潜艇的软件结构作一简要回顾,重点是CORBA及其应用,并述及CORBA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6.
日益发展和日益复杂的地区和沿海作战态势,向现代和未来潜艇提出了严重的挑战。重新强调非反潜作战任务,以及先进的威胁性武器在国际间进一步扩散,构成了这一挑战。回应这种挑战要求潜艇系统设计人员开发出能力更强的潜艇作战系统,而且这一系统能在较小的艇体内由较小的艇员操作。未来潜艇作战系统设计必须实现高度自动化,使许多任务可由操作员同时实施,并且具有附加的保持作战使用优势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由瑞典设计、澳大利亚潜艇公司建造的3000t“科林斯”级潜艇开创了澳大利亚造船史的先河,成为该国海军造船工业及能力的一座里程牌,它一举改变了长期以来在舰艇技术上依赖英美两国的历史。“科林斯”级潜艇尽管在设计上很先进,但在其首制舰服役后。陆续发现了一些设计缺陷和技术问题。目前,澳大利亚正通过国际合作,对潜艇作战系统进行升级。此前。该级潜艇实施了扩展项目,产生了有效的成果。并进一步提出了中等寿命的作战系统计划来替代计划中的涉海1439项目,以建立一项长期计划来促进潜艇作战系统及其他系统的升级换代。国防科学技术组织还采用虚拟技术对潜艇改进项目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美国国防部建造可承受性潜艇以及保持其水下战的优势地位的挑战,美国海军“弗吉尼亚”级(SSN774)项目在舰船和电子系统的设计、集成和建造中采用了创新方法。基础平台的减震和电子封装技术使该潜艇项目能够使用市购品技术(COTS)。采用一种将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集成一体(即非推进装置电子系统)的革新方法以改进系统间的互操作性。先进软件和利用异步传输模式的广域网的早期集成是实现开发与集成相结合的费效比良好、技术方法可靠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9.
英国的QinetiQ机构透露了采用紧凑型配置以适于在狭小空间内使用的新型拖曳基阵系统的详情,该系统是潜艇的理想装备。CSTAR拖曳基阵系统是一个拥有隔振模块、拖缆和操作系统的薄型(直径38mm)拖曳基阵。该系统由4个电力驱动器驱动,分别用于绞盘、绕线轴、转送驱动器和冲洗泵。包括控制硬件在内,几乎所有的设备均采用市购品。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世界政治局势的变化和海军预算的削减,对潜艇的规划和购置有巨大影响。由于潜艇是海军的一个有潜力的重要部分,潜艇的使用期不得不延长。为使潜艇再服役10年,问题是在作战和安全两方面如何改进。实际上,潜艇作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组成作战系统的电子设备和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决定的。因此,这个领域对采用目前已是90年代现代代潜艇标准设备的新型模块化功能单元,有最大的优先权。新的单元能和已建成的平台技术状态相适  相似文献   

11.
无人驾驶潜艇的AIP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驾驶潜艇能进一步突现潜艇的作战优势。为使无人驾驶潜艇长期保持深潜状态,进一步提高其作为作战平台的隐蔽性和生存能力,本文分析了新一代水下推进动力AIP技术现状、性能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了AIP在无人驾驶潜艇中应用的可能性。针对无人驾驶潜艇对AIP装置的要求,并对比现有各AIP装置的特点,认为目前闭式循环柴油机系统最适合作为自主研制的无人驾驶潜艇的推进动力。  相似文献   

12.
对潜艇作战系统进行了特性分析,从使命任务、作战样式、系统功能和系统组成等方面简要阐述了潜艇作战系统的特点,指出了在未来潜艇作战系统设计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需要重点对待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将民用技术及其产品谨慎地应用在水下系统的研发中,能完全改变系统采购成本不断增加的传统模式,相同的趋势也反映在系统的生产阶段。然而这些相对短期的好处(减少开发和生产成本)以及面临的挑战是与目前可以达到的技术水平、相关的任务和威胁背景以及客户的要求和希望相联系的。这就导致了需要多种技术更新以及新技术引入,从而使得系统可持续性在该系统的使用寿命周期内发生改变。项目经理及用户一定要从长远的角度对采用市购品技术的水下系统的性能风险、成本风险以及进度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如果可能,在概念阶段就考虑这个问题,用户就可以在降低系统使用和维护的成本及风险方面取得更大主动权。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新一代综合潜艇作战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潜艇市场的缓慢复苏,新一代先进的高度综合的潜艇作战系统已经可以随时装备于新建的和正进行中期全面现代化改装的潜艇。这些新潜艇作战系统中的大多数都尽量采用了国际公开标准,这使得它们可以大量使用商用成品(COTS)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正是由于这种开放式系统体系结构(OSA),它们可以很容易地在整个使用周期内进行升级和功能扩展。供货商们经常使用一个术语:“即插即用”。这种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地选择各种武器、传感器和软件。  相似文献   

15.
水下无人作战系统将是潜艇之外最主要的水下作战平台,但它的武器控制与传统水下有人作战平台武器控制存在明显区别,在实际使用前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从水下无人作战系统武器控制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技术挑战,水下无人作战系统武器控制原理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对水下无人作战系统武器控制进行综合分析,可为水下无人作战系统及其武器控制系统设计和使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年底,澳大利亚国防部对外发布消息称,将对皇家海军的“科林斯”级常规潜艇进行重大能力升级,现役潜艇将装备全新的战术作战系统,并采用新的重型鱼雷作为武器。  相似文献   

17.
国外潜艇作战系统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重点阐述国外典型潜艇作战系统的体系结构、系统组成等,分析了潜艇作战系统的技术特点,归纳总结了国外潜艇作战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技术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是潜艇作战系统试验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试验的整个过程。通过对潜艇作战系统试验项目技术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对潜艇作战系统试验项目技术风险进行了评估,并给出了计算示例,对潜艇作战系统试验项目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潜艇AIP作战使用需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潜艇的作战效能与保持潜航和不被探测的能力紧密相关,为了提高隐蔽性,增加水下续航力,研究了一种不依赖空气的推进系统(AIP)。它包括闭式循环柴油机、燃料电池、低功率核反应堆和斯特林发动机等。潜艇第一代混合动力装置一般采用在原型潜艇上添加一个容纳整套AIP系统的加舱来实现。本文从潜艇作战需求出发,对常规潜艇的AIP系统提出了作战使用要求,并对配装于其加舱中的各型电池组数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首先设计潜艇作战三维视景仿真系统的总体结构,然后设计基于组件技术的潜艇作战仿真子系统,分析潜艇作战三维视景的功能需求,确定三维视景的设计方案和软件结构。最后采用OSG图形系统进行潜艇作战三维视景仿真系统开发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