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轨道车辆耐碰撞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轨道车辆耐碰撞性研究的国内外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列车碰撞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耐撞性车辆设计及评价标准进行论述。研究表明:我国在轨道车辆耐碰撞安全性技术研究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应在列车碰撞响应与车体结构安全性关系、列车碰撞试验标准和试验设备、列车碰撞后脱轨机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亟待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列车碰撞安全性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耐碰撞车辆安全性设计思路和设计规范的基础上,以天津津滨城市轨道车辆的头车为例,设计了不同碰撞速度下的多级吸能系统及其布置方案。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新设计的耐碰撞车体结构能够满足不同碰撞速度下稳定有序变形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铁道车辆的耐碰撞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冠东 《铁道车辆》2007,45(10):1-5
铁道车辆耐碰撞性设计的任务就是要预测和控制车辆碰撞的全过程,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来保证整个碰撞过程按人们所设计好的顺序进行,并使车辆碰撞能量得到充分的吸收,最大程度地保护旅客和乘务人员的安全。文章介绍了耐碰撞性设计中的关键部件——车钩缓冲装置、剪切装置、防爬器和车端碰撞能量吸收结构的原理和设计要求,讨论了碰撞能量的分布和车端能量吸收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耐碰撞车辆安全性设计思路和设计规范的基础上,以重庆跨坐式单轨车辆为对象,在给定初始速度下,进行了车体结构的碰撞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耐碰撞车体结构,能够满足在此速度下碰撞稳定有序变形的设计要求,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验证车辆在碰撞临界速度下的耐撞性,基于EN 15227-2008标准,对某编组列车进行碰撞仿真分析.碰撞速度设置为临界速度42 km/h,分为固定编组和重联编组2个工况.模型中考虑了钩缓装置和吸能装置的力学特性,通过车辆在碰撞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车体变形、能量变化等指标分析来验证车辆的耐撞性,并对2种编组形式的碰...  相似文献   

6.
城际动车组头车耐碰撞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耐碰撞轨道车辆总体设计思想出发,依据国内、外相关的耐碰撞设计规范和准则,结合某型城际动车组,利用显式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建立其头车碰撞的有限元模型,并对碰撞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型城际动车组头车的耐碰撞性能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从耐撞性的观点,对铁道车辆车体结构的结构设计标准进行了评估。对列车碰撞事故中发生的骑跨或扭曲造成的中间车辆端部结构的碰撞等几种不规则载荷工况进行了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8.
徐凤妹 《铁道机车车辆》2012,32(2):35-38,75
介绍了出口突尼斯的内燃动车组车体被动安全设计,并依据EN 15227-2008[1]标准中C-Ⅲ类车辆要求,对车体进行了耐碰撞性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车体的耐碰撞性能完全满足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9.
轨道车辆碰撞试验中的加速度数据是考核车辆耐撞性的重要参考依据,由于轨道车辆质量和刚度大,碰撞时加速度波形不同于汽车碰撞测试波形,有必要对轨道车辆碰撞加速度传感器进行选型试验,通过在同一批次试验中,对比不同阻尼系数、不同量程的加速度传感器数据,得到适合轨道车辆碰撞试验的加速度传感器。试验研究表明,阻尼系数在0.4~0.8左右,量程在(1 000~2 000)g左右的加速度传感器较适用于轨道车辆碰撞试验。  相似文献   

10.
耐碰撞车辆的能量吸收要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耐碰撞车辆的设计能量进行了研究.线性分析的方法已经被证明对于弄清楚两列车碰撞的作用情况,尤其是两车辆间相互作用的情况非常有用.介绍了首端和中间端的能量吸收要求的计算公式.这是从5种不同列车的模拟计算中推导出来的,可以应用于所有轨道上的车辆碰撞.  相似文献   

11.
耐冲击地铁车辆设计及整车碰撞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地铁车辆自身特点进行耐冲击地铁车辆吸能结构设计,提出了耐冲击地铁车辆设计理念,将该地铁头车在撞击过程中的能量吸收过程设计为4级:第1级为车钩缓冲装置缓冲器,第2级为缓冲装置中的压渍变形管,第3级为车钩剪切螺栓,第4级为位于头车前端底架的吸能结构和防爬器等可变形结构.并对地铁中耐冲击车体进行了研究,在车体结构中于指定部位设计大塑性变形结构,即设置专用吸能结构;建立了该地铁头车的车体碰撞模型,进行了各碰撞工况的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撞击过程中吸能结构从预期部位开始发生稳定有序的塑性变形,车体客室仅发生弹性变形,大部分冲击动能(超过80%)转化为吸能结构的塑性变形,表明该车具有很好的耐冲击效果.  相似文献   

12.
铁道车辆的防碰撞要求、设计原理和初步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欧洲铁路碰撞事故的分析,指出有必要在铁道车辆上进一步改善防碰撞措施,并通过合作项目SAFETRAIN目前得出的结果,阐述了防碰撞车辆结构和部件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3.
有轨电车和轻轨车辆的防碰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有轨电车和轻轨车辆的防碰撞性,研制了防碰撞的车体结构,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4.
铁道车辆抗冲撞结构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崎重工交付纽约地铁使用的R142A型客车,为提高遭遇冲撞时的安全性,要求其车体结构能够吸收撞击能量。为满足这一要求,开发了由车架端部吸收撞击能量的结构,并通过在美国首次进行的单台整车冲撞试验,对其抗冲撞性能予以确认。此外,通过该项试验,使前期所作的冲撞过程解析计算的精确度得到了验证,将会有效提高今后新型车辆抗冲撞结构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城轨车辆碰撞安全性设计是城轨车辆设计中一个重要问题。文章根据现代城轨车辆碰撞方面相关标准及数据,使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不同速度下的B120型车体进行碰撞仿真计算,观察吸能装置及防爬装置的主要作用,考察整车防碰撞能力,以及防爬器的防爬性能和吸能能力。结果表明该型车体的结构设计完全符合技术协议的防碰撞要求,具有较高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轨道车辆网络通信系统特点,提出适用于轨道车辆网络系统的静态调度RM(Rate Monotonic)机制;然后通过分析轨道车辆网络控制系统特点,提出适用于轨道车辆网络控制系统的数据传输周期选取方法;最后结合网络性能设计和控制性能设计,提出不同性能要求下,基于静态调度机制的轨道车辆网络控制系统整体优化设计方案,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本文研究为轨道车辆网络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北京地铁在电动车辆上装电子电能表进行电能测量的情况,并对地铁电动车辆电耗统计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解决了北京地铁车辆耗电无准确测量手段的问题,根据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已有地铁车辆不必全装电子能表,而新型地铁车辆可装设电能计算装置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轨道车辆中的不断应用和推广,保障轨道车辆IT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文章在梳理德国铁路IT安全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基础上,以轨道车辆作为IT安全研究对象,为其开发IT安全通用架构模型,用于对轨道车辆的IT安全状况进行实际分析和评估,以期促进IEC 62443标准系列在轨道车辆中的应用和实施,保证轨道车辆的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