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隧道建设》2012,32(1):65-65
中铁隧道集团2011年科技创新迈上了新台阶:建立起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河南省院士工作站3个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被授予"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在建筑业新技术和关键领域的自主研发上抢占制高点,为实施中国中铁股份公司"六大战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2014年9月13日,由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公路养护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杂志主办的第一届“道路筑养装备与施工技术学术研讨会”在长安大学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会议由长安大学工程机械学院、中国工程机械学会路而与压实机械分会、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液压技术分会及长安大学杂志社承办,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工程机械分会、河南省高远公路养护技术有限公司及肯纳金属(徐州)有限公司协办,并且得到了西安达刚路面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别赞助。  相似文献   

3.
自21世纪以来,中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地上空间资源的利用日趋饱和,城市面临着“摊大饼”式快速扩张问题。随着地下隧道、地下车站、地下综合体等重点地下工程项目的建设,地下工程呈现出微变形、小间距、大断面、大埋深、高精度、长距离和超大规模等特点,面临着“水、软、变形难以预测”三大技术难题,严重影响了地下空间的发展,给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装备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地下空间尤其是城市地下空间近接施工技术、施工装备和数智化技术等方面的技术进展与创新,详细分析了软土富水地层位移和变形控制技术,提出富水地层冻结技术和跨地铁运营隧道综合辅助施工控制技术;介绍了集合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前沿技术和隧道装备核心共性技术,以及具有绿色化、智能化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典型超级地下工程装备。从设计、施工、监测、运维4个方面介绍了现代地下空间数智化技术的特点以及应用情况。强调通过地下空间信息的共建共享,构建可视化的地下空间信息平台,是实现“透明地下空间”的基础;对复杂地质条件灾害的预警与控制,是地下工程安全建设的有力保障;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控制管理系统,是支撑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的关键;并指出未来地下工程需加强数智化技术应用,实现整个建设过程的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  相似文献   

4.
隧道及地下工程界的各相关单位:根据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期间,由大陆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与地下空间分会同台湾隧道协会共同协商,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暂定于201 0年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将围绕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科研、设计、施工、环保、节能、设备、防排水、风险、新材料等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进行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15,35(2):95-107
分析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现状,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铁隧道、水工隧洞、市政隧道和地下能源洞库等。总结近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各个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包括:勘测与地质预报、设计方面、施工方面、防灾救灾与通风照明、风险控制与运营管理、防水排水新材料与新工艺应用等方面。重点对施工技术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包括:浅埋暗挖技术,盾构、TBM装备与施工技术,单护盾TBM,敞开式TBM,矩形顶管技术,盾构始发、到达零覆土技术,岩溶隧道处理技术,高地应力隧道变形控制及岩爆处理技术,钻爆法机械化作业线,瓦斯隧道问题,沉管隧道技术等。最后,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进行展望,认为:特长隧道将成为我国隧道建设的"新常态",地铁工程将持续发展,城市铁路将逐步地下化,城市地下公路会悄然兴起,城市排蓄水工程深层隧道方案值得推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下管廊工程将由原来的"单点建设、单一功能、单独运转"转化为"统一规划、多功能集成、规模化建设"的新模式,地下能源洞库将成为必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值得期待,三大海峡通道的建设势在必行,互联互通的国际通道建设其隧道工程将会很多,也会遇到诸多挑战。总之,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隧道建设》2011,(3):410-410
2011年5月13日,接河南省科技厅通知,依托中铁隧道集团建设的"河南省隧道技术与装备院士工作站"通过河南省科技厅2011年第一批评审,正式落户中铁隧道集团。河南省隧道技术与装备院士工作站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钱七虎、梁文灏牵头,由17名专业研究人员组成,依托中铁隧道  相似文献   

7.
正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成立于1965年,2000年,整建制转企进入招商局集团,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建设单位。招商交科院是国家级交通行业创新创业基地,建有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研究开发平台18个,包括"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区道路工程与防灾减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公路隧道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平台6个;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与高等院校联合共建博士点1个和硕士点5个。  相似文献   

8.
山岭隧道、穿江越海隧道和城市地下工程的建造已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朝着"深、大、长"的方向发展。设计和施工人员不可避免地要应对山岭隧道和穿江越海隧道存在的高地应力、高地温、高瓦斯、高水压等恶劣的作业条件,以及城市地下工程截面和跨度越来越大且埋深浅带来的地面沉降难以控制等问题,并在不断思考如何扭转施工难度大、效率低和事故频发的现状。结合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开发技术与装备的现状,总结出该领域面临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与装备发展方向,并给出相关建议:1)出台有关新型隧道施工装备示范应用的政策文件,促进技术创新; 2)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发展绿色施工助力"双碳"行动; 3)开发盾构装备智能化技术,实现少人或无人作业; 4)加快开发复杂地质环境隧道施工新工法和新装备、极端工况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新型装备、城市地下工程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  相似文献   

9.
《隧道建设》2011,(6):677-677
12月12日,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11年度"中原学者"评审结果: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洪开荣成功当选。  相似文献   

10.
林志  刘旺  陈川  蒋树屏 《隧道建设》2020,40(Z1):1-8
为评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情况,系统梳理了近14年来我国交通隧道在工程勘察、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装备、通风与照明、运营养护和环保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技术进步与创新。对未来隧道行业的技术发展作出展望,提出复杂条件超长隧道、跨海隧道修建技术、城市地下道路网建设与运维技术、隧道绿色可再生能源互补式综合利用技术、隧道病害智能诊断与快速修复技术、超长复杂隧道与地下工程智慧防灾技术等方面面临的新需求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1.
于少辉  高毅  李洋  程鹏  王全胜 《隧道建设》2019,39(3):451-458
基于采用盾构或顶管建造的跨度在10 m以上的大型矩形断面地下工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从建筑结构与机械化建造相互协调配合的角度,将大型矩形断面地下工程机械化建造技术归纳为矩形隧道全断面建造技术、大断面分部掘进技术、建筑分部群洞技术、结构分割与转换技术4种类型,分别介绍这4种类型的基本概念、典型案例、适用范围和技术特点,并重点介绍结构分割与转换技术的工法原理、技术特点、应用要点和工程实例。最后,基于工程背景,秉承工法研究的基本原则,提出以适用为根本,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环保为基础,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目标的大型矩形断面地下工程机械化建造技术的创新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王云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智能交通技术"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获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曾任国家"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首届专家组副组长、交通安全主题专家和国家"十三五"智能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专家,是国务院第八届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委员。兼任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公路学会自动驾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首席科学家等。  相似文献   

13.
姚云晓 《隧道建设》2012,32(5):619-625
虽然建筑行业已普及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健康管理始终是薄弱环节,隧道及地下工程作业空间相对密闭,尤其是钻爆法施工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情况更不容乐观。为引起业内人士对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视,根据国家在职业健康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结合隧道及地下工程特点,系统分析了钻爆法施工的隧道和地下工程作业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种类、特点及现状,从法规标准、政府监督、安全投入、现场管理、防控技术推广与使用等多方面提出了综合性预防措施,其中对防控技术推广与使用做了重点介绍,指出确保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于政府重视、费用合理、劳动保护用品合格,在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应当重视对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的监控、分析以及对施工技术及装备研发的引导与扶持。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交流总结我省地下工程技术领域近年创新、发展的成果和经验,推动我省地下工程建设技术进步,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于2008年11月27日至29日,在广州市花都区召开了“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地下工程专业委员会2008学术年会”。会议邀请前建设部总工程师许溶烈先生、中国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会前理事长周镜院士、  相似文献   

15.
沈佳  汤湘 《时代汽车》2016,(4):90-92
大锤铿锵、敲得响亮,有这样一群航天特种兵,曾凭着一把榔头敲出大客车,敲出了红阳人的志气。又在产品、设备更新换代的今天,借力先进焊接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的平台,将科技前沿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手段,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三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为方法深化班组实施"价值工程"、"成本工程",  相似文献   

16.
《隧道建设》2010,30(1):36-36
2010年1月6日,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立项在全国56个企业建设第二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铁隧道集团“盾构及掘进技术重点实验室”成为第二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施工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9月30日,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设立"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在"桥梁结构安全与健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申报的企业国家重点实  相似文献   

18.
《汽车工程学报》2020,(2):I0001-I0001
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0年经科技部批准,依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是科技部批准的长江经济带唯一的汽车领域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9.
由河南省高远公路养护技术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长安大学和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公路养护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于2013年1月16日在西安举行了揭牌仪式.这对于长安大学乃至整个公路交通行业、工程机械行业而言,都是值得记录的标志性事件.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重点领域包括:下一代互联网、汽车电子、数字化诊断治疗设备、产品绿色设计与清洁生产技术、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煤炭安全采掘与高效利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核应用技术、电动汽车。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为行业技术进步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宗旨,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