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车辆要维持转弯时的运动平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人车倾斜时的向心分力必须等于人车转弯时所需的离心力;轮胎与地面的横向摩托车必须大于或等于人车转弯时的离心力。在骑乘者将驶入弯道以前,要根据弯道中半径的大小、车速的快慢、弯道驾驶技术的好坏来决定是采用联合制动减速、后制动减速或发动机牵阻减速。  相似文献   

2.
转弯制动性能对半挂汽车列车的制动安全有重大影响,针对我国目前半挂汽车列车转弯制动试验标准缺失,传统的单车试验设备不适用于半挂汽车列车等问题,本文中从试验系统搭建、系统安装方式和试验方法与评价等方面对半挂汽车列车转弯制动试验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半挂汽车列车转弯制动过程中侧向加速度、制动减速度、横摆角速度和牵引车的俯仰角随车速的升高而增加。建议半挂汽车列车转弯制动试验中车速不超过30km/h,转弯半径不小于25m。  相似文献   

3.
新手开车。往往是最注意车子的刹车,但这一踩之间也是大有学问的。在转弯时要提前准备。我们应该在转弯前做好车速调整(制动、换档、收油)。  相似文献   

4.
陈宾 《摩托车》2004,(12):28-28
我骑摩托车已有八年的历史。由于摩托车转弯时容易发生危险,因此我将驾驶摩托车转弯时的一些经验教训总结出来,供摩友们参考。众所周知,摩托车在转弯时会产生强大的离心力,离心力的大小与车速成正比,因此应将车身及身体的重心同步地向圆心方向倾斜,使之产生向心力,与离心力相互抵销。所以驾驶摩托车转弯时,车速一定不能太快,否则转弯时驾驶员控制不住摩托车,使摩托车沿切线方向“飞出”。另外,驾驶摩托车转弯时切忌握紧离合器,因为此时  相似文献   

5.
《摩托车》2014,(4):128-128
对于驾驶员而言,一定要在出行前为后座的乘客讲述正确穿戴骑行装备的重要性。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在较陡的下坡转弯时,骑手不能等到最后一秒才采取制动动作,那样您会发现自己不能及时将车速降下,以达到适合转弯的速度。对第—次搭乘的新手,您需要提醒他们,摩托车转弯时出现倾斜是正常状况,乘客应时刻注意骑手的重心移动,保持与骑手身体的倾斜方向一致。对于一些车型而言,后座乘客只能抓住骑手的腰部,所以您可以建议乘客轻轻抱住您的腰部。但是,在加速过程中,如果您感到后座乘客突然狠狠地抱紧您时,这可能就是您油门给得过猛的信号了。在后座带人时,务必留出更长的制动距离,因为在紧急制动时,后座乘客身体会向前倾,从而减弱原有的制动效果。摩托车生产厂商们均规定了旗下每款摩托车的总额定质量。总额定质量指摩托车净质量、乘客(含骑手)体重、燃油、装备的和,由车架和车轮支撑力、转向几何形状、悬挂阻尼能力、制动系统状况,以及轮胎负载程度决定,因此,切记不可超过这一数值。  相似文献   

6.
转弯ABC     
转弯技巧:①摩托车进入弯道前的直线行驶部分时要充分减速。②判断确认转弯半径以决定转弯中的安全车速。③一般采用人体与车体一同倾斜的姿式。④转弯中既要保持左右平衡还要注意视野开阔。  相似文献   

7.
陈伟达 《摩托车》2009,(2):83-85
摩托车驾驶员转弯时都有自己的一些习惯,为了便于分析,先从以下几个常见问题说起。 (1)转弯过程中,大多数人习惯于沿着道路中心线行驶,或跟着前面的车转弯。 (2)急转弯一些习惯做法是收油门和使用刹车减速。 (3)接近弯道时,通常减速制动。 (4)减速入弯过程中使用前制动,或前后制动一起用。 (5)转弯时只注意前面的车而忽略了左右侧的情况。 (6)转弯时没有注意头部倾斜和双眼视觉与地平线保持平行。 (7)转弯时头部没有面向弯道,只用眼睛注视弯道。 (8)不知如何调整油门。  相似文献   

8.
平坦路面上时,在轮轴部位发出间断无规律的“嗄、嗄”敲击声,车速提高响声随之略有加重,上下坡以及转弯时没有变化;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声响加重,用脚轻踩制动踏板响声减轻或消失。停车检查时应顶起发响的车轮,先顺转轮胎,让其旋转,再逆转轮胎,此时会出现响声。  相似文献   

9.
☆转弯怎样换挡? 车辆转弯时,由于受地形,交通情况及行驶阻力的影响,通常总要降低车速.此时,驾驶员根据发动机动力和转弯时车速的需要,操纵手动变速器的变速杆以选择适当的挡位.  相似文献   

10.
ABS故障三例     
例一 故障现象:捷达王轿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在较高车速时能起作用且故障灯不亮,但较低速制动时反应太剧烈,特别是在车辆接近抱死即停止之前,制动踏板有剧烈振动感并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 故障排除:用专用仪器V.A.G1551测试,无故障码储存。由于制动时踏板振动及有异响,不得不考虑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