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三维实体问题分析中的元胞单元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基于局部作用原理,借用有限元离散和插值技术,引入元胞自动机的演化思路,得到一种新的力学计算方法——元胞单元法.它将结构的整体求解变成局域分析,通过力的局域间的不平衡传递达到最终的整体平衡.它对计算机容量要求低.可形成一种高度并行的算法,可望在大型结构和纳米力学的大规模模拟方面得到应用.为探讨其适用性,将其用于三维实体问题分析,给出了元胞模型和计算步骤,进行了数值试验,给出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
扩展奇偶规则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奇偶规则的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了大量的计算机实验,引入Hamming距离和总密度关联,并对其演化作了数据分析.通过对奇偶规则的元胞自动机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扩展奇偶规则的元胞自动机,对它的演化规则进行了研究,并对这种模型的Hamming距离和总密度关联也作了深入的讨论和计算机模拟.  相似文献   

3.
现代邮轮码头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问题是码头设计及运营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文中采用元胞自动机建模方法提出了一种模拟紧急状况下(如火灾等)邮轮码头中人员应急逃生模型并对此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将人员之间及人与外界环境间作用力离散量化,来优化疏散路线,从而研究了邮轮码头疏散口数量、宽度以及人员分布密度对人员疏散时间等的影响.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提出的应急策略能显著提高现代邮轮码头应急疏散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突发事件中的人员疏散是一个涉及到人员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复杂变化过程,存在着人员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以用力的形式来表现,例如出口对人员的吸引力和人员疏散过程中为避免冲突而出现的排斥力。在此情况下,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建模思想,在明确考虑动态、静态吸引力的前提下,通过微观的元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全局的人群宏观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人员疏散微观离散模型。  相似文献   

5.
姜锐 《ITS通讯》2004,6(3):26-27
由于规则简单,计算有效,元胞自动机模拟道路交通已成为分析,理解甚至预测真实道路交通的有效办法。本提出一种新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其慢化概率为停车时间的函数:停车时间越长.慢化概率越大。这反映了驾驶员的敏感性与停车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6.
基于智能体与元胞自动机的智能交通仿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针对智能体和元胞自动机在交通仿真研究中应用的相对独立现状,分析了智能体和元胞自动机理论方法在交通仿真研究和应用中的特性及各自存在的局限性和优势。指出两者都具有“由底向上”的设计特点,智能体能准确地描述各种复杂交通元素的特性和自主行为,但实现复杂,效率较低,而元胞自动机方法实现简单,仿真效率高,但难以体现交通元素的个体差异。探讨了这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智能交通仿真的可行性,以及它们的结合点和结合方法,构建了一个基于智能体和元胞自动机相结合的基本智能交通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既保持了元胞自动机的实现简单、效率高等基本特征和优点,又能反映交通系统中交通元素的自主特性和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7.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行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山江  史其信 《ITS通讯》2005,7(1):39-41
本在研究行人交通流基本理论和元胞自动机建模研究最新进展的基础上,阐明了元胞自动机行人模型在行人交通流研究和ITS紧急事件管理子系统中的关键作用;介绍了CA-Ped模型的主要建模思路和模型的特点,并对其在中国ITS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驾驶员在愤怒时的驾驶行为表现与正常驾驶时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行为差异会影响车辆的运行速度、运行轨迹等,进而对道路交通流产生影响.文中在NaSch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愤怒驾驶行为的特点,从运行速度、换道条件和安全距离3个方面重新确定元胞更新规则,构建考虑驾驶愤怒情绪的周期边界条件下双车道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在MATLAB环境下,对所建模型与普通NaSch交通流模型进行对比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驾驶愤怒所引起的行驶速度变化对交通流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
交通流理论研究是以建立能够描述实际交通一般特性的交通流模型,从而揭示交通流的基本规律。在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推动下,元胞自动机模型成为研究交通流的一种新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介绍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的产生与发展,分析用于道路交通、城市路网和轨道交通中的几种经典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并对今后可能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分形元胞自动机在自组织临界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元胞自动机分形模型,探讨了散粒体自组织临界性(SOC)的机制.不同级配散粒体单面坡的已有试验表明,散粒体的SOC与非均匀系数有关.应用分形理论计算了沙堆颗粒级配的分维数,结果表明,呈现SOC的沙堆,颗粒级配具有分形特征.进而假设:若大尺度非均匀沙系统的组构特征具有分形特性,系统也能呈现SOC.为解释此假设,建立了既能表征非均匀系数又具有分形组构特征的元胞自动机沙堆模型.数值模拟表明,元胞排列方式服从分形时,沙堆模型呈现SOC,而等间隔排列的模型不呈现SOC,结果与假设一致.最后对SOC的判据进行了讨论,认为系统组构特征具有分形特性是大尺度非均匀沙系统呈现SOC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