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升城市环境及居民出行条件,该文提出了透水人行道的设计。旨在通过对透水人行道的分类、结构设计的分析和阐述,以及对透水人行道铺面的实际工程应用,为透水人行道的设计提供依据及参考,以满足生态型市政设施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平衡透水混凝土应用于人行道所需的强度和海绵城市要求的透水性能,从试验配合比入手,对透水混凝土的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基于最优配合比,结合暴雨强度和透水模型等对预制装配式透水混凝土板用于人行道时的厚度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结合上海市的降雨强度,根据确定的人行道结构层厚度计算方法,得出装配式透水混凝土面板厚度的取...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路透水铺装是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一种重要的源头控制技术,能有效消除地表径流、减少洪峰流量、防治城市内涝、净化雨水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文中通过比较分析几种透水人行道结构,综合考虑土基回弹模量、荷载情况等设计指标,提出了人行道结构设计及计算方法,说明了透水材料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响应海绵城市建设号召,改善城市水环境,新建城市道路的绿道和人行道推荐采用透水铺装设计.透水性铺装能使雨水直接渗入地下,起到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透水铺装采用最多的是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的质量是透水路面建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徐军  李晓磊  刘毅  张中跃 《上海公路》2007,(2):10-11,16
透水性人行道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一种趋势。在目前国内无明确的材料、设计、施工和检验方法的状况下,浦东地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集透水、渗水、排水、保水功能于一体的透水性人行道的结构和排水系统布设方法,以及现场渗水性能的测试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海绵城市的概念以及实践方法,详细阐述了市政道路工程中海绵化设计思路,同时针对具体的市政道路工程案例进行了海绵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具体措施为人行道透水路面、生态植草沟和市政管网配套,对市政道路海绵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透水水泥混凝土及路面、环保透水面砖、风积砂透水砖的材料要求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其结构组合以及应用。结合海南省三亚市海棠大道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透水人行道结构无组织和有组织排水结构方案及其比选,同时展示了碎石盲沟及雨水收集系统设计成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城市路面硬化程度越高,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就越大。修建生态型渗水路面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渗水路面结构由渗水路面砖和透水基层结构组成。适用于城市人行道、居住区内部道路、城市广场路面及小型车停车场等。该文介绍了生态型渗水路面的设计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低碳城市建设需求与上海嘉定新城定位,针对嘉定新城道路,设计采用了温拌型排水性沥青路面、钢渣透水人行道、绿化储碳技术与灌溉节水技术,率先在嘉定新城的临泽路成功实施,构建了低碳道路,起到了较好的工程示范作用,下一步将在嘉定新城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透水性人行道具有良好的透水贮水功能,能够消除道路积水,增强道路安全性与舒适性,促进雨水资源循环利用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优点,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种趋势。该文阐述了一套适合北京地区的透水性人行道结构组成,并通过一系列试验验证了其透水性、强度、对土基稳定性影响、抗冻胀性能等均符合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在2006年街巷整治过程中,实施多孔隙彩色混凝土人行道面层的研制及试验路的铺筑。该文介绍此种新材料的试验配比、透水系数及施工技术要点。这种新材料以优良的路用性能,较好地解决了城市道路中人行道面层硬质铺装层与城市绿化之间的矛盾,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环保型新材料。  相似文献   

12.
结合西咸国际文化教育园路网一期工程项目施工I标段人行道施工为例,介绍了各种材料各项技术指标、性能指标、人行道砖铺设质量控制、施工工艺、方案制订、施工准备工作及施工操作方法等。经过对人行道砖、透水混凝土、防水土工布、导水盲管、现场实际情况及施工过程质量检查,表明增设防水土工布、导水盲管,能够降低人行道不均匀沉降,保证人行道砖铺设质量、底基层质量及外观质量,为西咸新区、国家重点推行的海绵城市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指导及施工经验,在同类工程领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装配式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将透水混凝土以预制的形式应用于人行道上是一个全新的方向。基于交通荷载、吊装需求和技术经济的考量,为人行道板用预制透水混凝土提出四种试验性配合比,通过空隙率、表观密度、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确定透水混凝土的基本力学特征,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再通过吊装过程力学计算,确定最不利位置下的力学特性;最后提出加筋方案,计算出基于试验级配下的混凝土吊装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4.
《公路与汽运》2007,(3):198-198
上海复兴中路(重庆路-思南路)人行道改造中,首次使用了全新的生态透水道路系统,道路像人体呼吸一样,雨天可吸收雨水,夏天可“排汗”,缓解城市积水和热岛效应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全透水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方法,从全透水沥青路面试验路的结构设计入手,综合考虑所设计路面的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以北京当地的设计平均降雨强度作为结构设计的依据,综合考虑不同材料基层的适宜厚度,并最终确定透水基层的厚度,以透水时间、饱和入渗强度和现场渗水试验作为透水性能的检测指标,发现使用该设计方法所设计的全透水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6.
结合透水砖路面规范对透水设计的基本要求,通过从暴雨强度、透水砖透水系数及土基渗透性能的分析,以河北省唐山市一座停车场为例,探索对土基透水能力不足路段透水设计的新思路,提出了设置透水通道的方法并进行了布置设计,拓展了透水路面结构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利用破碎后的园林废弃物制备生态混凝土,研究了园林废弃物对生态混凝土力学性能、透水功能、耐久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加园林废弃物的混凝土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透水性能,可以更好地实现对雨水的蓄渗和缓排,同时实现了园林废弃物再生利用;随着园林废弃物掺量增加,混凝土强度逐渐降低,使用中应控制园林废弃物掺量;生态混凝土的抗干湿循环性能良好,抗冻融循环性能相对较差,不宜用于冬季寒冷地区。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该材料可用于公园步道、人行道、广场、绿道等透水铺装中。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大范围断面和区域调查,深入剖析人行道宽度不足的原因,结合规范要求,从设计和管理2方面提出人行道空间优化的措施.同时,对绿化设施带宽度设置和不同区域人行道设置要求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改善建议,以进一步挖掘人行道空间.  相似文献   

19.
在简介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容水能力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面层坡度、基层坡度和土基渗透率对路面容水能力的影响,给出了不同坡度下有效容水能力的计算公式,得到透水混凝土路面设计中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提出长坡路段透水混凝土路面设计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徐亦航  郝培文  徐佳 《中外公路》2007,27(1):166-170
对瑞士、日本按传统的经验设计方法和新理论设计方法设计出的透水沥青混合料进行了耐久性和功能性等试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设计方法设计出的透水沥青混合料与传统的标准透水沥青混合料相比,拥有更佳的性能。研究还比较了瑞士标准混合料与日本标准混合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