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地下车库联络道(或称地下环路)频繁的出现在高强度开发区域的规划设计中,用以解决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而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起步区(横沥岛尖)地下环路工程是服务岛内核心区到发交通,扩容区域路网容量,减少地面交通压力,提升地面环境品质的重要工程。综合考虑现状与规划条件、功能定位以及交通组织与运行等因素,对工程的建设标准、出入口方案、总体方案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并提出了合理的设计方案;为相关地下空间的道路交通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伴随新区及新城建设的蓬勃发展,内河区域的城市规划逐渐转变为以海绵理念为依托、以河道景观为载体的构建模式.在满足周边路网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跨河桥梁设计应根据具体边界条件进行合理的结构选型,力求结构外观与区域环境的深度融合,以形成景观河道的整体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3.
福州滨海新城东站南路跨东湖大桥位于福州新区核心区中的滨海新城南部,是一条南北向的重要城市交通干道.该项目的建设,对推进福州新区和福州市空间结构发展、完善滨海新城路网格局有重要意义.现基于桥位建设条件和限制因素,综合考虑技术条件、工程造价、环境影响等因素,对东湖大桥总体方案和桥型方案进行设计与比选,相关经验和结论可供同类...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武汉市花城大道设计过程和要点。花城大道是武汉花山新城"一干一横"规划主干路网中东西向交通干路,在花山新城路网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论述工程技术方案的设计过程,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山地城市-滨江半岛区域特殊地形、地貌环境特点分析,通过介绍重庆市九龙半岛初步规划路网的理念、策略、原则与方案,提出基于自然地形地貌将岛屿分解为上、中、下三岛组合路网设计方法与综合布局策略,梳理出规划思路,揭示一般山地城市和滨江半岛区域交通特征和路网规划要点,为城市设计师进行山地城市-滨江半岛区域路网规划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如何提高城市地下道路的运营效率,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交通等问题,通过对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下交通联系通道设计过程的归纳总结,提出了城市地下道路交通诱导系统的研究思路,并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下交通联系通道为实例,阐述了交通诱导系统在地下道路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对区域路网以及地下道路与周边道路衔接方案的研究,确定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交通标线、交通标志,进行交通诱导设计。  相似文献   

7.
以常德沅江六桥总体设计为例,分析了基于复杂城市场地下大跨度桥梁设计特点及需考虑的各方面因素,阐述沅江六桥方案的设计思路。综合考虑规划路网、沿线高压电走廊、沅江水文条件、地震断裂带等因素,对大桥的规划桥位进行优化调整,提出推荐桥位方案。根据通航要求和规划码头等条件,确定推荐方案的桥梁跨径和桥型。简要介绍桥梁结构设计,并验证主要结构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在高密度开发的商务核心区中,交通出行问题已成为制约核心区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地下车库联络道因其对地面路网的扩容、联通共享车库等功能越来越受到青睐。为提升地下车库联络道的通行效率,减少其对环境、路网交通等的影响,在理解地下车库联络道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地面出入口断面布置、路段中布置及路网中的布置位置等布置方式的优劣,所得结果可为地下车库联络道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中心城区的外围城区及组团不断增加.由于外围城区及组团所处的区位、功能定位及发展阶段不同,其路网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西永组团Ah片区路网设计为例,对Ah片区对外交通联系、与周边组团的衔接进行了梳理,对轨道线位进行了论证,并充分考虑路网结构优化、路网竖向设计及土石方平衡、路网建设时序等因素,使路网设计能满足片区路网交通需求及城市规划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TOD地下空间开发所涉及的市政用地面积比常规地下空间大,市政管线迁改需从区域的角度统筹考虑,兼顾工期、经济性、管线运维可靠性。陆肖TOD为成都首个TOD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对区域所涉及的市政管线进行迁改设计,并探索规划“一横一纵”微型管廊。  相似文献   

11.
该文利用软件Vissim对天津开发区现代服务产业区地下交通空间的交通进行模拟建模,并通过vissim得出的一系列路网性能指标,如路网平均车速、路网延误总和、停车率、排队长度等,并与定性分析进行综合比较,讨论Vissim在实际工程利用中的方法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城市中心区道路综合改造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研究,结合道路改造的施工方案及周边路网条件,对交通影响范围内路网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分析,判定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对周边路网的交通影响是否显著。在满足实施条件的前提下制定交通组织方案,并进行相配套的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以确保施工区域的交通运行安全、有序,有助于道路综合改造工程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3.
地下道路是地下空间的重要形式之一,其特点在于狭长布置,且在土中埋深随道路纵坡不断变化。这一特点决定如采用明挖方式建设地下道路时,基坑形态也具有类似特征。对于狭长型基坑,可根据基坑的深度变化、基坑两侧环境等情况来综合确定围护结构形式。但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基坑局部形态发生突变的区域,围护结构设计需加倍关注。该文就上海地区明挖地下道路中特殊区域处的围护结构设计实例进行研究,旨在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赣州市创业路快速路是城市骨干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高铁片区及蓉江新城的核心区域,包含高架桥梁、地面道路、跨江桥梁1座、隧道1处、立交节点3处、匝道出入口4对,全长约12.4 km,其中桥梁长约6.8 km。以赣州创业路快速路为例,从桥梁总体布置、下部结构设计、上部结构设计展开,论述不同类型桥梁设计要点,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徐国光  黎志成 《公路》2007,(4):131-133
保障区域公路网可靠运行对路网设计和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路网根据交通量要求进行规划建设的同时,分析路网可能出现灾害及交通堵塞,应用博弈理论对路网可靠性设计提出方案。  相似文献   

16.
高翔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4):41-45,M0007
武汉光谷广场作为主城区骨架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重要节点,采用下穿通道对现状道路进行改造,能够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以满足设计通行能力要求。通过考虑拓宽道路与现状道路的衔接,隧道与地下空间的衔接,隧道与地铁区间的衔接,隧道与道路拓宽及周边道路衔接等要素,以珞喻路为例,介绍了下穿通道的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以及横断面设计等道路工程总体设计,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围绕城市发展的CBD中心区域,分析城市开发的定位,结合片区地块开发强度及相关配建指标、城市定位等进行分析,明确城市CBD中心的地下道路系统定位、路网结构及车行流量需求。通过合理的组织地面及地下道路系统,建设CBD中心地下道路系统骨架,结合地下空间实行三维立体开发、功能复合化的地下综合体,打造融合交通、商业、公共服务、停车、绿色市政的复合型地下城市CBD中心综合体。  相似文献   

18.
嘉定区是上海市3大新城之一,针对郊区城市化、组团城市的特点,规划中整合了公路与城市道路,统一了道路划分标准与建设模式;根据出行距离与服务对象区分道路功能,分离过境与货运交通;运用方格状路网间距与出行时间的计算公式,实现嘉定区“40 min覆盖圈”;将土地开发强度高、人口密集的区域抽取为3大板块,板块内部路网密度高,按城市道路标准建设,板块以外路网按公路标准建设,促进城市形态向组合城市转变。  相似文献   

19.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必须完善其区域综合交通网络,构建新区便捷的交通体系.在上位规划和城市设计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雄安城际站及小里站区域范围交通预测模型,采用人口高限进行测试.利用模型预测与交通流线布局的互馈结果,进一步应用预测模型对流线布局进行检验分析.研究结论:在规划年限内,路网的建设规模适宜,能够支撑雄安城际站、小里站枢纽区域周边的交通需求;将东西轴及雄安城际站周边部分支路设置为单向交通,具有可实施性;对研究范围内地下环路的设计进行了交通组织优化,可有效缓解两车站间的地面道路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20.
北宫路上跨莲石路立交是北京市西部城乡结合部实现丰台长辛店地区、门头沟新城与中心城区互通互联重要节点。对工程所在地区现状路网进行分析,并对新建立交进行交通量预测。介绍了立交方案的设计及比选。在充分的方案比选研究论证基础上,因地制宜,节约用地,结合地区综合发展规划,工程实施近、远期结合,预留发展空间,节约了工程投资,体现了"绿色生态、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