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管道运输是一种先进的运输方式,具有成本低、损耗低和污染少等独特优势,因而极受生产运输部门、特别是液体和气体生产运输部门的青睐。我省管道运输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管道运输仍属鲜为人知的信息,本文按时间顺序简列较大型的管道建设项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管道运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道运输又被称为文明运输,因为国家发展到相当的文明程度之后,才有管道运输的出现;同时,它又是一种不产生噪声的运输,故称为文明运输。对一个工业国来说,工业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越高,耗用能源越大,依靠管道运输的程度就越大。对一个发达的工业国来说,管道能源运输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3.
广东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广东6582户交通运输企业中,铁路运输企业14户,公路运输企业3278户,水上运输企业804户,航空运输企业80户,管道运输企业5户,装卸搬运及其他交通运输企业2401户。在六大交通运输行业中,以运输代理服务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4.
电煤运输作为一种带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在选择运输方式时,除私人成本外,还应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多方面进行外部运输成本的综合经济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针对长距离、大规模的电煤运输,管道运输是一种比铁路运输更经济的运输方式.  相似文献   

5.
针地铁路重载列车运输组织的装运作业环节,从产运总体角度出发,研究适用和配合干线的重载运输,为提高重载列车装运作业效率运用系统观点及技术经济分析等理论,并通过计算模拟分析,对有关重载列车装车地货物集运及其装车方式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一些初步分析和探讨,提出有关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加拿大的综合交通运输 加拿大的地域分布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运输业生产总值占全国20%左右.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构建起水运、铁路、公路、民航、管道共同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各种运输方式的较好衔接,使综合交通运输效能处于较高水平.目前加拿大成功地形成了三大国际运输走廊:即东海岸运输走廊,以蒙特利尔港、哈利法克斯港为主,连接欧洲、中东、非洲和中南美洲;西海岸走廊,以温哥华港为主,连接亚洲和太平洋岛国;南北运输走廊,主要通前,加拿大政府对公路运输的管理以各省、区为主.公路运输主要承担港口与火车站的集疏任务.汽车运输在美、加外贸运输中占相当的份额.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现代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形成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而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世纪交通由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公路汽车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五种现代运输工具的产生与发展,已进入到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新时代.分析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功能与作用及其建设与发展,特别介绍我国多年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与实践,以及我国交通建设“十五”计划所确定的“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建立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的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目标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企业和运输人员被视为道路运输市场中三大经济行为主体,各自的经济行为及目标有一定的差异,对道路运输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交通运输部作为道路运输市场的主导部门,其经济行为直接影响着道路运输市场的发展。因此,有必要从三大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耦合作为引导,分析三大主体之间的耦合机制,使交通运输部对道路运输市场的干预更加有效。分析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企业和承运人之间的耦合机制,探讨交通运输部对交通运输市场的干预。  相似文献   

9.
董超  刘康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14(5):116-120,128
列车运行图是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的基础,其编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运输组织的效率和安全可靠性。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以随机汇聚的人群为主,这一特点导致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的独特复杂性,对列车运行图的性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运行图的合理性评价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分析运行图的指标体系,包括静态指标、动态指标等。并从列车运行图的可调整性入手,运用专家评价系统理论,初步研究运行图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背景下,采用运输量、运输结构和运输弹性系数指标实证评价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状,得出江苏交通存在水运优势未发挥、公路运量比重偏大、铁路和航空运量比重偏小、管道货运弹性系数大但仍滞后于全国发展水平、综合运输结构不合理等结论,提出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的水运优先发展、资金支持、适度发展公路运输、优化运输结构、建立综合运输枢纽和政策法规支持等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为规范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的使用和管理,发挥道路运输车辆动态安全监管和安全事故的事前预防作用,日前,省交通运输厅制定印发《关于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应用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实施。多种道路运输车辆将被监管《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道路运输企业要遵守本办法,并依托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监控系统,对道路运输车辆进行定位、监控、记录、警示以及指挥调度。据了解,《办法》主要约束的道路运输车辆种类包括:道路旅客运输车辆、重型货车(总质量超过12吨的货物运输车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教练车、汽车列车等以及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认为需进行监管的重点营运车辆。严重超速连续被通报三次可被撤销经营许可《办法》要求,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不定期抽查地级以上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监控系统的在线监控情况和重点道路运输车辆的在线率、超速等情况,对抽查到的重点道路运输车辆违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公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进入了多元化时代,运输市场竞争日愈激烈,铁路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为提高铁路运输的竞争能力,各国铁路采取了各种措施进行提速。提高运行速度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使用高速列车,但高速列车必须有相应的线路、通讯信号和供电系统等配套设施,因此投资大、周期长。近年来,世界上高速铁路虽得到了快速  相似文献   

13.
中国陆上主要油气输送管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道运输主要是把油、气产品从生产地输往消费区。1958年我国建成了克拉玛依一独山子的输油管道,这是我国长输管道建设史上的一次有益尝试。原油长输管道在进入上世纪60年代后,随着大庆、胜利、华北、中原等油田的开发,我们先后兴建了贯穿东北、华北和华东的原油输送管道网,该管网总长约5000km。管道运输由于具有连续性强、运输量大和不多空驶,以及适应性强、建设周期短、资金回收快、永久性占地少等一系列优点,因而就决定了它在五种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及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是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交通运输系统建设被确立为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和先导,人们必须对西部交通运输系统的布局和运输方式的规划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管道运输方式在经济、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有突出的优点,应该成为规划西部运输方式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于江苏省交通运输现状,通过计算各种运输方式的外部广义费用,结合江苏省交通运输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先发展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和公路、铁路运输兼顾发展的3种运输模式。根据外部广义费用计算结果,分析比较3种运输模式优劣势,最后基于公路运输为主,适度提高铁路运输的公、铁、水3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构在物流量大的城市之间,敷设城际固体货物运输管道,将零散固体货物集装于标准化的货舱内,通过管道来运送:即城际固体货物管道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具有占用耕地面积少、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环保、高效、经济效益好等一系列优点,适用于小体积固体货物的运输。依据当今的科技水平,不存在不易解决的技术难点,是未来城际物流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交通运输市场中,旅客出行方式的选择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通过对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旅客流动变化的趋势和规律进行分析,采用马尔科夫分析法对交通运输市场的旅客流动变化进行科学预测,为交通运输部门调整运输营销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美国等重载运输发达国家的货车缓冲器发展现状介绍,国外第2代单元重载列车的车辆连接与组合方式分析,提出了我国铁路30t以上重量载货车用大容量缓冲器性能参数,评定标准以及我国重型列车车辆连接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9.
各集装箱办理站产生的集装箱流向其邻近的结点站输送,可能采用不同的运输方案,通过对不同运输方案的作业过程的分析,将整个运输过程产生的箱小时消耗按作业性质分解并分别计算,比较不同方案下的箱小时消耗可知,方案一为消耗最少的运输方案.同时分析各运输方案实施可行性,方案一对区间能力占用较大,方案二较为有利.由此得出结论:方案一可作为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方向,在目前的运输组织条件下,方案二是较为有利的运输方案.  相似文献   

20.
《广东交通》2007,(6):59
12月11日上午,韩国与朝鲜开通了一辆韩方汶山站至朝方板门站间货运列车,标志着朝鲜半岛恢复了日常列车运输。为这天,朝韩民众等待了整整5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