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过程中的能量回收率,文章以某一前、后双电机驱动的纯电动汽车为对象,针对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过程中机械制动力与电机制动力的分配进行研究,合理的分配前、后轴上机械制动力与电机制动力各自的比例,并引入相关影响因子对电机制动力进行修正,制定了经济性控制策略,最后用Simulink和Cruise软件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经济性控制策略能够提高制动能量回收率,且在车速波动更为频繁的城市工况下更有利于电动汽车回收制动能量。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的效率并保证汽车行驶安全性,通过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对前、后轮的制动力分配系数进行分配,采用模糊控制策略分配驱动轮再生制动力,然后使用遗传算法对模糊控制器隶属度函数进行优化,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遗传算法优化的模糊控制器能够明显提高再生制动能量的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3.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玉芳  林逸  何洪文  陈陆华 《汽车工程》2007,29(12):1059-1062,1073
以"在满足车辆制动性能要求、保证车辆制动稳定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回收再生制动能量"为原则,对电动汽车再生制动力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算法进行研究,得到车辆制动时制动力的控制算法,最后以某电动车辆为例进行仿真分析。制动力分配算法对车辆再生制动和机械制动的分配规律的制定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动汽车逐渐进人市场,如何高效率地回收和利用再生能量成为电动汽车技术研究的主要问题.文章对电动汽车制动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并对如何进行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再生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对其再生制动系统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其制动工况及影响其能量回收最大化的因素;基于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对几种常见的能量回收最大化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进行阐述和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恒定电流制动控制策略能更好地满足电动汽车能量回收最大化的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电动汽车的再生制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能源和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电动汽车成为汽车发展的新热点,但续驶里程短又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研究了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的应用原理以及再生制动对于提高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意义,分析了再生制动功率和能量及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介绍了几种再生制动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以锂电池SOC、车速和制动强度为约束条件,提出2种针对燃料电池增程式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转矩的分配策略。基于Cruise/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对2种制动转矩分配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并联再生制动系统相比,在4种典型工况下串联再生制动系统的锂电池单独驱动续驶里程增加率最大达11.66%,总续驶里程增加率最大达12.08%,制动能量回收率均增加了29%以上。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根据电机转矩特性分配电动汽车前轴制动力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为了验证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通过试验数据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搭建了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系统的仿真模型,同时选择典型的UDDS与NEDC城市道路循环工况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固定比值的制动力分配方式相比,在UDDS城市道路循环工况下,回收能量提高了7.98%,电池组SOC提升了1.54%;在NEDC城市道路循环工况下,回收能量提高了10.19%,电池组SOC提升了2.39%。  相似文献   

9.
以能量回收最大化为目标,提出一种双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模糊控制策略,通过分析再生制动原理,考虑ECE法规、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电机、电池功率等约束,利用模糊控制理论确定电机制动所占比例,在保证制动方向稳定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前、后轴制动力,协调机电复合制动力。利用MATLAB/Simulink对控制策略进行不同工况下的仿真和硬件在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策略可实现机电复合制动系统的协调工作,有效延长续驶里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再生制动系统制动时的能量流关系,参考已有的评价方法,提出了一套能够有针对性地反映再生制动系统回收特性的评价指标。以两款纯电动汽车为例,搭建再生制动试验平台并进行了道路试验,分析了其制动能量回收特性与城市道路行驶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车型在道路试验中的再生效果随制动工况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制动初速度与制动强度的分布区域有明显差异;在进行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时应考虑道路行驶特征,以有效提高制动能量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