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World SID假人由于其更出色的生物仿真性,将在未来法规和评价试验中逐渐取代ES2假人。在2018版C-NCAP侧面碰撞试验工况下,用同一车型分别进行了World SID假人和ES2假人的碰撞试验,详细对比了两种假人的各部位伤害差异,并分析找到了影响其差异的具体原因。为未来2018版C-NCAP侧面试验假人的伤害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不同形式的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研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国际上几种典型的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的形式和方法,通过对同一车型和不同车型的碰撞试验假人的伤害指标、车身变形、车身加速度等方面的分析,揭示汽车在不同正面碰撞形式下的碰撞特性,以及现行试验方法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有关汽车内部凸出物试验的标准中均只将假人头部作为参考指标;而正面碰撞法规和C-NCAP(2021版)中均将假人的头、颈、胸、骨盆、腿等部位损伤值作为衡量汽车安全性能优劣的重要评价指标。本文通过滑台碰撞试验方法,对汽车内部凸出物试验测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假人的头、颈、胸、腿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95th假人的骨盆位移量过大,造成假人下半身受到损伤更为严重。因此,本文建议乘用车内部凸出物试验测评方法中,应适度考量假人多个部位及其损伤指标,旨在不断完善我国汽车安全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汽车安全性能,更好地保护驾乘人员的乘车安全。  相似文献   

4.
李发宗  李传志 《天津汽车》2007,(5):21-24,32
汽车侧面碰撞假人是汽车侧面碰撞试验中一项重要的测试工具。它模仿人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用于研究汽车侧面碰撞对车内驾乘人员的损伤情况。文章对汽车侧面碰撞用假人进行了介绍,通过对不同时期的侧面碰撞用假人的生物性能分析,指出目前在我国进行的侧面碰撞强制性试验中,所使用的侧面碰撞用假人的特点及其存在的缺陷,通过对世界目前应用中的不同类型的侧面碰撞假人的比较分析,提出适合中国情况的侧面碰撞试验用假人。  相似文献   

5.
《汽车工程》2021,43(8)
斜角碰撞是交通事故中最常见的碰撞类型之一。然而,目前针对斜角碰撞的研究和标准较少,且保护对象主要以50~(th)假人为主,对5~(th)假人和95~(th)假人的重视程度不足。为完善汽车碰撞安全标准,进一步减少斜角碰撞事故中乘员伤亡,搭建了18°斜角碰撞工况试验平台,建立了3种工况试验方法,并通过15个车型、69次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斜角碰撞中5~(th) 假人、50~(th)假人和95~(th) 假人各部位的伤害情况。结果表明:50~(th)假人颈部、骨盆和右大腿伤害风险最大,而5~(th) 假人的头部和胸部损伤指标比50~(th)假人分别高了12.2%和34.1%,95~(th)假人的左大腿力比50~(th)假人高了456.8%,表明18°斜角碰撞中不同身材的驾驶员均会受到不同程度损伤;本研究为完善汽车安全相关标准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也对车企优化车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8月下旬,广州本田在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试验室做了一项行人保护碰撞试验。试验车型为第八代雅阁。试验实际车速:40.2km/h。试验结果为假人头部HIC伤害值为235,不足头部伤害基准值1/4。这说明了假人与汽车碰撞的过程中,发动机罩等部件吸收了碰撞能量,从而降低了假人头部的受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汽车碰撞试验假人是汽车碰撞安全性能试验不可缺少的测试设备.仿生材料是制造试验假人的基本配件.仿生皮肤作为试验假人的第一道防线,仿生皮肤的生物力学性能在碰撞试验时影响碰撞冲击能量的衰减、传递和沉积,影响碰撞冲击响应加速度和冲击载荷的作用时间,导致假人体内外的传感器生物信号幅值、相位变化,直接影响碰撞测试对人体损伤判定准确...  相似文献   

8.
刘磊  MOT 《汽车驾驶员》2005,(5):60-61
模拟假人在汽车碰撞试验工作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为使汽车保持长久安全性,汽车制造商在车祸事故的研究中投入了大量资金。高科技假人在碰撞试验中的表现,使人们对车辆碰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国的汽车安全标准纷繁复杂,对于汽车界而言,十分希望能统一全球的汽车安全标准,然而却困难重重。目前世界上有两大汽车侧面碰撞用假人:SID和Euro SID。SID是美国侧面碰撞试验用的假人,EuroSID是欧洲侧面碰撞试验用的假人。它头部采用美国正面碰撞假人Hybrid Ⅱ,胸部采用Hybrid Ⅲ,可做头部  相似文献   

10.
不同伤害指标对评价人体胸部侧向碰撞伤害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蜂窝状纸板为吸能材料,根据模拟汽车侧面碰撞的假人一滑车碰撞试验结果,分别以基于加速度参数建立的胸部伤害指标和基于变形参数建立的伤害指标,分析车门与乘员之间有无吸能材料和吸能材料特性对胸部侧向碰撞伤害程度的影响,探讨其不同伤害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汽车侧面碰撞中影响假人性能指标的因素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发布的关于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标准是第二个整车碰撞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它的发布将带给车辆制造商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分析了在碰撞中影响假人性能指标的因素并提供了一系列可行的改进措施,结合一个最终取得良好效果的侧面碰撞试验实例阐述了具体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运用子结构的建模方法建立了侧碰时的婴儿约束系统模型,该模型包括后车门总成模型、汽车后排座椅模型、婴儿安全座椅、P3/4假人模型、后排座椅安全带和婴儿座椅安全带,并运用规定结构运动的PSM方法定义车门总成的运动,在此基础上研究侧碰撞中婴儿安全座椅的设计参数对P3/4婴儿假人动力学响应及其损伤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坐垫刚度和安全带刚度对婴儿假人损伤影响较大、坐垫摩擦系数对胸部加速度和颈部损伤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侧面碰撞台车试验能力,进行侧面台车试验,对某款车后排SID-Ⅱs假人骨盆合力进行了改进.改进后,SID-Ⅱs假人骨盆合力幅值由4.8 kN降至2.8 kN,远远小于C-NCAP指定的最高性能限值3.5 kN.得出结论,针对后排乘员骨盆伤害的改进,可以通过侧面碰撞台车试验进行;为了保证侧面碰撞乘员骨盆得到良好的保...  相似文献   

14.
乘员骨盆侧面碰撞响应的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体系统理论为基础,应用碰撞伤害模拟软件MADYMO建立基于美国韦恩州立大学侧面碰撞台车试验基础上的三维多体数值仿真模型。此仿真模型包括选用的MADYMO数据库中的BIOSID侧碰假人模型、Heidelberg型座椅模型、相关台车环境模型及缓冲材料模型。应用模型分4种碰撞条件进行模拟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模拟结果与台车试验结果在量值和变化趋势两方面的一致性,验证所建数值仿真模型的有效性,为应用此模型进行侧面碰撞下乘员骨盆响应的研究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某微型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某微型汽车在侧面碰撞时B柱和车门变形较大、假人伤害严重、在C-NCAP侧面碰撞时得分较低问题,建立了该微型汽车侧面碰撞仿真模型,对其侧面车身结构进行优化,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计算。优化前、后的侧面碰撞仿真结果对比表明,优化后车门侵入量明显减小,假人伤害值降低,侧面碰撞得分提高,车辆的侧面碰撞安全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根据侧碰撞试验中车门的运动特点,将车门运动的速度曲线简化为双速度平台曲线,使得车门运动对乘员伤害的影响可用接触时间、过渡段斜率及第2速度平台3个特征参数的变化完整地描述.利用MADYMO仿真软件建立了侧碰撞台车模型,研究了3个特征参数与侧碰撞假人伤害值响应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汽车侧面碰撞中内板参数与乘员伤害值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君媛  丁如芳  邱少波  李红建 《汽车工程》2007,29(6):462-464,473
基于多刚体理论建立了某国产中级轿车的侧面碰撞乘员约束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并依据试验结果进行了模型有效性验证。应用统计学中相关系数的概念,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该车侧面碰撞中汽车车门内板刚度等参数与乘员伤害值的相关性,获得了车体参数对假人综合伤害值的影响程度,使该车在侧面保护系统设计过程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优化相关参数,以提高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18.
刘珍海 《天津汽车》2012,(10):39-43
为了掌握假人大腿伤害机理,解决汽车实际碰撞中假人大腿伤害超标问题,文章首先通过应用Hyperworks和Dyna等软件仿真分析得出大腿伤害的机理,即碰撞中假人下肢与仪表板第1个接触点是假人的小腿且会造成较大的膝盖滑移量,然后针对具体车型问题提出降低仪表板刚度的优化方案,最终通过实车碰撞试验验证解决方案的有效性。提出保证碰撞中假人下肢与仪表板的第1个接触点是假人膝盖的IP型面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各国汽车安全碰撞法规和NCAP试验中,大多都会采用HybridⅢ假人的胸部最大压缩量来评估车辆对乘员胸部的防护效果.但因HybridⅢ假人的胸部最大压缩量采用定点测量办法,使测量结果易受加载位置的影响.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假人胸部低速冲击标定试验,研究了加载位置对HybridⅢ假人胸部压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H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