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本文以中心开发的乘用车后车身的疲劳耐久特性作为研究对象,截取整车后半部分白车身建立有限元模型,以实测车轮六分力载荷谱经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输出的后悬架安装点激励作为疲劳计算的载荷输入。在此基础上,通过疲劳仿真分析软件FEMFAT分别对开发车与竞品车后车身疲劳寿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将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标,为该乘用车车身的设计开发及改进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该款铝制乘用车白车身利用Hypermesh建立了其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六分力轮测得的短波路路况下的载荷谱数据,利用Ncode对该车进行了疲劳寿命计算。在计算过程中,相比于通用的计算步骤,文中通过建立简化的悬架模型,提出了一个简化方法。最后,根据计算结果指出在该类型乘用车设计中,针对疲劳需要重点关注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乘用车车内结构噪声治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车内噪声产生机理,阐述了车内结构噪声治理的试验与理论计算方法,建立了乘用车车内结构噪声治理的流程,主要包括车辆噪声振动测试、车内噪声产生原因分析、白车身有限元模态分析、白车身模态试验、车室声学分析、车身结构优化等.按照该流程进行了实际车辆车内结构噪声的治理,显著降低了车内结构噪声,提高了该车辆的NVH特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白车身的弯扭刚度特性对普通乘用车的影响,针对国内普通乘用车白车身弯扭刚度特性试验所采用方法的现实情况,通过对主要方法的研究,提出一套合理、易于操作的试验流程和评价方法,用于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普通乘用车白车身弯扭刚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车辆动力学理论,研究车辆动力学模型构建和关键参数选取,通过分析车身约束、力矩分配及刚度阻尼参数选取等,提出组合车身约束、驱动和制动力矩分离、加载轮心力矩、限位块阻尼和衬套刚度阻尼模拟等关键技术及建立可靠动力学模型和获取精确疲劳载荷谱的技术方法,并与实测疲劳载荷谱进行对比验证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建立某微型货车车身的有限元模型,在MSC.NASTRAN中采用惯性释放法对其进行静态分析并得到其应力分布状况,再在MSC.ADAMS/Car中建立该车的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得到其在H级路面的载荷谱.在这些基础上,在MSC.FATIGUE中进行白车身的疲劳寿命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比较吻合.对寿命较短的部位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FEMFAT软件,对白车身疲劳寿命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从实际路面载荷谱的采集、信号处理、单位应力求解得到最终的疲劳寿命分析,并对比样车疲劳耐久路试结果,仿真分析与试验吻合度高,从而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可行性,并形成一套可行性技术流程,为后续整车疲劳寿命分析提供了技术积累。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基于实测道路载荷谱将CAE疲劳寿命预测技术与整车道路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某车型车身进行疲劳失效再现和改进设计的过程,改进后的车身分别通过了整车台架试验和试车场道路耐久试验,解决了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虚拟分析识别出的失效位置与物理试验失效结果一致,可以利用其部分替代物理试验来进行车身的改进设计。实践证明CAE疲劳寿命预测技术与整车道路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车身开发中的试验数量、缩短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9.
根据新研发车和现有车型具有相同底盘平台的特点,提出一种利用现车道路载荷,快速进行新车车身疲劳分析和评估的方法。建立新车多体模型,放大现车道路载荷并结合轮胎接地位移为输入。根据车轮力传感器(WFT)载荷测量特点,正确地对模型加载激励,仿真得到车身载荷谱。选用合理疲劳分析方法预测车身寿命,以现车车身的疲劳分析损伤为目标,对不合格局部进行合理优化,最终新车车身达到设计耐久目标。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研发车和现有车型具有相同底盘平台的特点,提出一种利用现车道路载荷,快速进行新车车身疲劳分析和评估的方法。建立新车多体模型,放大现车道路载荷并结合轮胎接地位移为输入。根据车轮力传感器(WFT)载荷测量特点,正确地对模型加载激励,仿真得到车身载荷谱。选用合理疲劳分析方法预测车身寿命,以现车车身的疲劳分析损伤为目标,对不合格局部进行合理优化,最终新车车身达到设计耐久目标。  相似文献   

11.
杜中哲  朱平  何俊  韩旭 《汽车工程》2006,28(10):944-947
以某型轿车车身为例,建立车身的有限元模型,在对车身进行了单位激励下的冲击响应分析并得到应力应变分布结果的基础上,利用M iner损伤累积准则,在MSC.Fatigue软件中对车身的疲劳寿命进行仿真分析,估算出该型车在D级路面上行驶时的结构及焊点疲劳寿命,分析结果显示出的危险部位与实车实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轿车变速器台架疲劳试验中出现的4挡齿轮定位挡圈断裂的问题,利用有限元方法、疲劳分析技术及理化检验手段分析了其产生断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种改进设计方案,并通过计算进行了优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选改进方案的挡圈的疲劳寿命满足要求,未出现断裂问题。  相似文献   

13.
The critical components of railroad fraight cars are subjected to fluctuating stresses and, therefore, vulnerable to fatigue damage. These fluctuating stresses result from different motions of the car when it travels along a track and is subjected to various track irregularities. Both the track irregularities and corresponding motions are highly random. Therefore, the fatigue damage can only b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a percentage probability level. This paper describes a probability-based method for evaluating fatigue damage in a freight car. The effect of uncertain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the car in the calculations of fatigue damage is also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method to carbody design and assessment of fatigue life are also explained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态应力恢复的汽车零部件虚拟疲劳试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有限元模态分析、柔性多体动力学求解和疲劳寿命预测的相关理论,通过模态应力恢复得到了汽车零部件疲劳载荷历程,并将其应用于虚拟疲劳试验,解决了汽车设计过程中无法快速、准确预知零部件疲劳寿命的难题。该试验方法应用于某车双横臂独立前悬中的下横臂,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该零件的预测疲劳寿命、寿命安全系数及危险部位等信息。结果表明该虚拟疲劳试验方法可作为汽车设计过程中的有效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develop a fatigue design method for actual railroad car and commercial vehicle body structures using the fatigue data of simulated single spot-welded lap joints, we first analyze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evaluated fatigue strength of spot-welded T-type members that are the components of actual railroad car and commercial vehicle body structures. Next, fatigue design approach of these members using the fatigue data of single spot-welded lap joints was investigated. From our results, we found that, even though there was a quantitative difference of fatigue strength between the single spot-welded joint and the actual members over the same number of fatigue cycles, through the use of appropriate correction, the fatigue design criterion of actual spot-welded members, such as those used in railroad car and commercial vehicle body, can be predicted using the fatigue strength of single spot-welded joint.  相似文献   

16.
客车在使用过程中,运行的安全性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内容,同时也是保证交通运输的重要因素。而客车骨架的接头焊缝,对客车的使用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文章通过对客车侧围结构接头局部模型进行分析,提供了多种焊缝间距的疲劳性能对比结果,对焊缝间距和疲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少转向节作为安全件在客户使用过程中发生疲劳及冲击断裂的风险,文章对轿车用转向节设计验证方法进行研究,采用台架疲劳试验和台架冲击试验的方法对某轿车用转向节进行了验讧。通过试验,加强了样件薄弱处的设计并对不合格样件进行了整改。经批量市场考验,通过台架疲劳及冲击验证的转向节在客户使用过程中减少了断裂的风险,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具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介绍发在上海桑塔2000型轿车开发过程中,为解决行李箱盖铰链断裂问题而进行的一种试验方法。通过对零件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的分析,以及对道路上氖要集数据的分析,结合液压伺服设备组建了疲劳强度试验台并确定了试验条件,最后对零件进行了强度对比试验和使用寿命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19.
车身结构中焊点疲劳寿命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焊点疲劳寿命预估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并结合应力计算,即可计算出实际载荷工况下的焊点疲劳损伤。采用该方法对某轿车B柱结构焊点的寿命进行了预估,得出了各焊点的损伤和寿命分布情况,并预测出发生失效的部位为B柱与上横梁相交处,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的损坏部位一致。  相似文献   

20.
FSC赛车空气套件CFD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满足FSC赛车设计规则要求前提下,对空气套件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重点完成了赛车尾翼的优化设计和分析。利用CFD技术对赛车车身模型进行了外流场分析,并通过在赛车尾部加装不同间隙和攻角的尾翼,进行车身外流场模拟对比分析,研究尾翼在改善赛车气动特性方面的影响规律,研究确定了空气动力学装置在不同比赛项目时的调教策略。通过对比分析赛车车辆周围气流的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规律,研究高速赛车的负升力效果,对于提高赛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指导赛车尾翼的正确安装、确定尾翼在不同比赛项目时的调教策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