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去年国庆节将到之前,朋友们纷纷为即将来临的秋季长途旅行做着准备。有买皮夹克的,有买雨衣的,而我根据前年游五台山的经验,把备战的重点放在了头盔上。我国北方地区由于风沙较大且昼夜温差大,长时间驾驶摩托车最好使用全盔。我过去一直使用的是美国产辛普森(SIMPSON)牌的“超级暴徒”(SUPER BANDIT)全盔。该盔被公认为“高造型”产品,同时获美国运输部(DOT)认证和斯内尔慈善基金会检测中心(SNELL)的M90认证,其中后者是世界头盔安全标准的最权威机构。我在1993年购买此盔时,某些日本名牌头盔才刚刚获得SNELL的M85。所以辛普森头盔被广泛用于汽年赛事和哈利摩托车冲刺比赛。香港演员李修贤主演飞车题材的影片时,常常佩带辛普森头盔。辛普森头盔另一显著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SNELL以制定最具有权威的头盔标准、监督标准的实施和升级而享誉全美乃至全球,SNELL头盔标准非常严格,其严格程度超过美国交通部(DOT)、美国标准研究院(ANSI)、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及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制定的40CFR part1023标准。为了充分利用技术和研究成果,并最大限度地向消费者提供安全,SNELL标准每5年换版一次。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强制性认证产品摩托车乘员头盔国标和欧标的检测项目、试验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比对,并重点探讨两个标准中碰撞能量吸收性试验和佩戴系统动态测试的试验差异及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安永 《摩托车》2012,(4):26-27
1954年,当时还是默默无闻的头盔品牌SHOEI正式成立;1960年,SHOEI东京工厂开始生产其第一款通过日本JIS标准认证的头盔产品;1965年,Honda将SHOEI头盔纳入标准配置;1967年,SHOEI茨城厂区竣工;1968年,SHOEI头盔集团正式成立;1971年,SHOEI茨城工厂成为日本JIS标准认证的授权制造商;1987年,SHOEI头盔开始使用碳纤维及凯夫拉尔合成纤维;  相似文献   

5.
杨萃 《中国自行车》2016,(4):146-147
正自行车头盔是用于保护骑手头部免受伤害的,但市场上自行车头盔林林种种,新手选购时常容易摸不着头脑,为此这篇文章便汇总了选择头盔的一些要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安全性一定要先查看头盔是否有欧洲CE EN 1078的标签。经过EN 1078标准认证的,则表明该头盔通过了一系列的测试,包括:头盔构造、视野、减震性能、锁紧装置、下巴托和紧固装置。在某些场合,比如比赛、竞技和三项全  相似文献   

6.
安永 《摩托车》2012,(7):26-27
1954年,当时还是默默无闻的头盔品牌SHOEI正式成立;1960年,SHOEI东京工厂开始生产其第一款通过日本JIS标准认证的头盔产品;1965年,Honda将SHOEI头盔纳入标准配置;1967年,SHOEI茨城厂区竣工;1968年,SHOEI头盔集团正式成立;1971年,SHOEI茨城工厂成为日本JIS标准认证的授权制造商;1987年,SHOEI头盔开始使用碳纤维及凯夫拉尔合成纤维;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我国汽车行业开展得最普遍,应用最广泛的依然是ISO 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时也有部分企业按照QS-9000:1998,VDA6.1等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进行认证,随着ISO/TS16949:2002技术规范的问世,其将逐渐成为我国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流模式。本文通过对QS-9000:1998及ISO/TS16949:2002的特点对比分析,结合目前我国汽车行业认证的现状,对已经获得QS-9000:1998标准认证注册资格的企业如何按照ISO/TS 16949:2002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贾华 《摩托车技术》2010,(10):38-40
摩托车检测项目中明确规定了摩托车头盔护目镜检测时的技术要求,其中规定质量(1±0.1)g的球形铅弹要以140~170m/s的速度冲击摩托车头盔护目镜,以检测摩托车头盔护目镜的强度是否满足要求。摩托车乘员头盔护目镜强度检测系统可以实现初速度在140~170m/s的稳定性能,并且初速度可调,该试验设备技术参数稳定,重复性好,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能较好地满足试验标准的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根据所开展的客车出口认证电磁兼容测试实践,阐述客车出口认证中涉及电磁兼容性能的标准法规,分析客车出口认证检测中的宽带辐射发射、窄带辐射发射和电磁辐射抗扰度的电磁兼容测试内容,提出客车出口认证试验中常见电磁兼容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通用小型汽油机EPA认证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生产企业而言,取得美国EPA的认证证书仅仅是EPA认证的第一步,之后还必须按照美国EPA排放法规的要求,对取得美国EPA证书的发动机系列进行生产线抽查检测(PLT试验),完成季度报告、年度报告后向EPA汇报,EPA负责审核相应的报告并决定该企业是否继续保持EPA认证证书。  相似文献   

11.
为了避免汽车制造商汽车出口认证周期长和认证费用较高的问题,文章对我国汽车主要出口目的地,包括欧洲、澳大利亚及海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认证体系、认证项目、认证流程以及相关要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供汽车及零部件厂商参考。在新车型设计阶段,如果能够将不同市场的要求考虑进去,可使出口产品顺利通过认证,并节约认证费用。  相似文献   

12.
阐述欧洲认证的主要标准、程序、原则及欧洲认证所需要的技术文件。按照欧洲标准进行设计开发并实施欧洲认证是我国摩托车行业面临的一项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信息广角     
《摩托车信息》2003,(4):58-60
近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出通知,对车辆产品(包括汽车、摩托车整车)的强制性认证期限作出相应变动。通知说,在2003年2月底前向国家认监委指定的车辆产品认证机构正式递交认证申请的企业,其产品已上国家经贸委《公告》或《目录》,产品检测报告在有效期内的,在强制性产品认证申办过程中,对检测报告中检测标准只检测项目同强制性认证无差异的部分将予以承认。2月28日后递交认证申请的企业,必须按照强制性产品认证规则要求,对产品进行全项目重新检测。此前,于2002年5月1日起实施的车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交通及机动车安全法》《机动车辆信息及成本节约法》的规定,所有进口到美国并用于商业销售的机动车辆(包括汽车和摩托车)必须符合美国的车辆安全、节能和防盗技术法规要求,并通过这些法规的认证。由于这一认证工作由美国运输部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负责管理,因此,将这一认证统称为美国车辆产品安全认证。美国车辆产品安全认证为完全的自我认证制度,由制造商自行按照相应的技术法规进行试验,确保产品符合技术法规要求,按照法规规定自行粘贴认证标志,通过认证的车辆就可以准入美国市场。下面笔者对摩托车产品及车辆装备的安全认证和相关流程进行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亮 《摩托车》2010,(4):96-98
<正>长久以来,围绕着国产头盔的质量问题,有些人认为,国产头盔的质量太差,一两百元甚至几十元的头盔根本就没有安全保障更不要提相关的安全认证了,作为一名尊重自己生命的摩托车骑士,我是不会通过拿自己的安全开玩笑来"促进"国货销量的!而另外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2月14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对摩托车检测技术研究所(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建的摩托车零部件检验及认证检验实验室技术故造“双高一优”项目和乘员头盔实验室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了验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国与欧盟的整车认证管理流程及认证法规差异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别从政府主管部门、技术服务机构、整车认证流程三个维度比较了中欧认证管理流程的差异,从认证框架法规、技术标准法规制修订、标准法规要求三个维度比较了中欧认证标准法规的差异。通过全方位分析中欧整车认证及标准法规差异,为相关行业从业者尤其是国内主机厂出口欧盟产品的研发认证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摩托车技术》2009,(2):23-23
近日,尼日利亚标准局签发一份声明,要求尼日利亚摩托车头盔的进口商和销售商必须保证其进口和销售的摩托车头盔符合尼日利亚工业标准(NIS)68:1975,进口和销售的商品需提交标准局检测和登记。进口和销售不合格头盔的销售商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相似文献   

19.
正为Bell和Giro服务,名为The Dome的头盔测试实验室近日推出了头盔知识网站Helmet Facts.com。他们表示,该网站将成为包括视频在内的关于头盔的材料、标准和测试协议等详细信息的资源库。Bell运动的产品安全高级总监Thom Parks表示目前鲜有关于头盔的专业知识,"现在,我们会接触到市场上很多混乱和错误的信息,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超过60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电动车续驶里程认证的试验方法,旨在帮助国内车企更好地了解并适应各地区的认证制度,从而在海外市场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分析了中国汽车出口现状以及主要的出口市场,总结了不同地区的法规现状,并介绍了美国、欧盟、联合国及中国标准法规相应的电动车续驶里程认证试验方法。通过系统性的对比和验证不同电动车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的实际测试效果,初步得出不同试验方法下的续驶里程的衰减情况。进一步研究了美国标准五工况续驶里程的试验方法及验证结果,深入探究了五工况调整系数及其影响。为了在海外市场取得更好的销售业绩,国内车企必须深入了解并主动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车辆认证制度,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进行开发和测试,并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要求进行产品研发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