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铁道技术监督》2008,36(2):9-10
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成功实施,客运专线建设全面推进,对铁路计量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铁路计量工作要适应运输生产和安全检测的需要,适应客运专线高标准建设的需要。铁路计量工作的思路是,围绕深化提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铁路计量管理体系建设,完善计量管理规章制度,加强铁路计量器具监督检查与技术认证工作,加强计量人员技术培训,逐步建立、完善提速安全和客运专线检测设备量值溯源系统,加快提高铁路计量技术水平,为和谐铁路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以JQ900B型架桥机在客运专线箱梁架设施工中的作业工艺流程、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和安全管理对策研究为例,提出了改进铁路客运专线箱梁架设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方法和对策,希望能为建立符合铁路客运专线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及新建铁路项目的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综述铁路客运专线及新建项目实施开通运营前的安全评估的基本要求,包括开展安全评估的基本条件,组织机构、主要内容、流程及基本方法等。同时论述了客运专线及新建铁路项目的安全评估竣工验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联调联试工作是在轨道精调工作不断提高、附属工程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进行的,如何在这种模式下进行线路的联调联试工作,探索工程线列车开行350 km/h安全管理体系,提出保证安全的机制、标准和方法,是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面临的新问题。通过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对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策的实践,确保了武广铁路客运专线联调联试的安全,对其他客运专线的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客运专线开通、动车组开行、重点工程建设及营业线施工等情况,使运输安全工作面临新形势、新问题,对铁路办事处发挥安全监督检查职能作用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以上海铁路办事处为例,分析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围绕确保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运输安全的需要,铁路计量各项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了铁路计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铁路计量工作思路,要进一步加强铁路计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计量人员技术培训,建立、完善提速安全和客运专线检测设备量值溯源系统,提高铁路计量技术水平,为和谐铁路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针对客运专线的特点以及中国铁路科技发展的目标,提出了集监测、控制和管理为一体的基于安全网络信息平台的安全监控系统的模型。并对客运专线环境下的综合监控系统的系统结构、主要功能和特点以及应用效果等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信号系统评估体系构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欧洲铁路信号系统安全保障相关的技术法规、工作流程、相关责任及安全审批等基本要素进行分析研究,针对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和既有线信号发展现状,提出了信号系统安全认证体系构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京沈客运专线引入沈阳铁路枢纽工程的引入通道和施工场地空间狭小,需跨越秦沈客运专线和多条普速铁路、河流、市政道路与管线等。通过科学、合理、严密地编制京沈客运专线引入沈阳铁路枢纽桥梁工程过渡与防护设计解决了桥梁特殊工点多、过渡方案复杂施工难度大;临近既有设备安全防护压力大、公铁立交桥改建交通疏解难;敏感点多、高程要求苛刻、相互干扰大;自动化沉降和变形监测秦沈客运专线标准高等诸多困难。保证了既有设备正常运营和安全,确定了经济合理的桥梁过渡与防护设计方案,使京沈客运专线在狭小空间成功引入沈阳铁路枢纽。  相似文献   

10.
全面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铁路技术创新在青藏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技术、既有线提速技术、机车车辆装备技术、重载运输技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客站设计施工技术、通信信号和信息化技术、安全装备技术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系统论述中国特色铁路自主创新道路的基本内涵,深刻阐述新形势下做好铁路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十一五”铁路技术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对系统掌握客运专线建设和运营管理技术、提升机车车辆装备技术、完善铁路重载运输技术体系、加快铁路信息化建设、推进设备安全检查维修技术现代化、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加强铁路基础理论研究、完善铁路技术标准体系等技术创新重点任务作出部署。  相似文献   

11.
“安全第一”已经是社会各项活动的最重要的指导原则,要保证安全生产,必须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手段。当前,安全管理已经从过去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在的事件分析和隐患管理,变被动的“事后分析“为主动的“事前预防”。  相似文献   

12.
山区高速铁路隧道间桥隧连接结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剑 《铁道工程学报》2011,(8):62-67,85
研究目的:根据调整后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将建设1.6万千米以上的客运专线,而位于中西部山区的高速铁路需修建大量的桥隧工程,且大多桥隧相连、成群分布,高速列车运行对安全度要求极高,乘客舒适度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当两隧道间因地形条件及线路走向限制,明线间隔距离很短时,有必要对是否在桥上部设置连接防护结构及其结构型式进行深入研究,确保运营安全和提高乘客舒适度。研究结论:(1)两隧道洞口间距大于250 m时可将隧道看成独立隧道。小于250 m时,单列车通过隧道群中的每一座隧道时引起的车内压力波动相互间有影响,之间加设连接结构可降低车内3 s内最大压力变化值,有利于改善车内舒适度环境,可缓解列车频繁进出隧道,"黑洞"和"白洞"效应引起的乘客视觉疲劳问题。(2)隧道洞口坡面陡峻,存在危岩落石危害时,在采取坡面防护措施的基础上,设置连接防护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小粒径落石对运营安全的威胁。(3)连接防护结构采用柔性防护网钢结构,具有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优点,在进行落石冲击试验后可以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铁路科学、高效的发展与建设,铁路旅客站房也随即进入了高密度设计与投入使用时期。旅客站房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节点设施,为旅客的安全出行提供服务。其与城市各种交通方式接驳、换乘,客流量大、客流密集、流线复杂,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以铁路旅客车站设计为出发点,从色彩系统、引导标识系统、细部构造3个方面阐述提高旅客安全出行的可能,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措施,使旅客站房能够更为安全地服务大众。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过程中,梁场设置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到高铁的建设工期、安全和质量。结合福厦客专双线整孔箱梁预制梁场的建设过程,从梁场选址、规划设计、生产技术措施、管理及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等方面开展了梁场建设的关键技术总结,以期为今后高铁客专梁场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规划修建的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将超过1 000 km,本文以“安全、优质、高效”地建设好客运专线铁路隧道为目标,着重研究、探讨了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建设的有关技术措施。研究方法:以满足客运专线高速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客运专线铁路隧道的工程和结构特点,从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确保隧道结构的耐久性和大断面隧道施工安全等方面,阐述了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具体的工程建设措施。研究结果:与常速铁路隧道相比,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具有其显著的工程和结构特点,建设过程中,必需在借鉴以往工程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完善,形成具有其技术特色的措施。研究结论:合理设置隧道断面和结构形式,加强隧道底部仰拱和填充混凝土结构,确保复合式衬砌隧道结构的耐久性和适应超大断面隧道的工程特点,坚持信息化施工原则等,是做好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建设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6.
铁路客站是铁路服务旅客和社会的场所,是展示铁路形象的窗口,是城市的门户。铁路枢纽大型客站是一个时期铁路建设、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播的缩影。近十年,我国陆续建成了50余座大型客站,极大地方便了旅客出行,也成为了各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客对出行体验有了更高的需求。满足旅客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提升大型客站整体品质,需要客站建设者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推动枢纽大型客站设计的持续创新。本文在总结我国铁路枢纽大型客站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枢纽大型客站发展建设社会化、站城一体化、建筑绿色化、建造装配化、服务智能化的建议,以期为全方位建设智能化铁路枢纽大型客站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TPDS探测客车联网运用系统是保障客车运行安全的重要支撑手段。在分析TPDS联网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客车运行安全监控应用需求,从系统架构设计、主要功能框架设计两个方面提出了系统设计方案,详细阐述关键技术,重点分析系统应用案例。通过系统的推广应用,提高客车安全保障能力,满足铁路客车车辆安全管理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我国要建设9800公里客运专线,约占期间新线建设的49%,京沪高速铁路列客运专线之首。利用后发优势,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客运专线铁路建设与运营的成功经验、坚持自主创新、自强不息,实现我国客运专线铁路跨越式发展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铁路客运站不同运输生产车间信息孤岛日渐增多等情况,在站务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技术与安全闭环管理理念,设计了一套以重点事项为中心,适用于铁路客运站重点事项提醒系统,与传统管理流程相比较,重点事项提醒系统具有计划性强、安全标准高、通知时段超前等特点。通过铁路客运站重点事项提醒系统的开发试用,达到减少运输生产车间信息孤岛的预期效果,为铁路客运服务由“数字车站”向“智慧车站”的演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推进与客流量的攀升,大客流已经成为许多铁路客运车站的常态。重视大客流条件下的铁路客运安检查危工作,开发一个信息化的客运安检查危系统,是保证铁路旅客运输安全的关键。文章基于旅客服务与生产管控平台,设计铁路客运安检查危系统,介绍系统架构、功能设计、核心模块、关键技术及应用效果。在张家口客运车站、青岛客运车站对系统的功能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禁限物品的识别率得到明显提高,实现了安检信息的集成与共享。铁路客运安检查危系统的应用,有利于发现车站运营安全风险,提高安检工作效率,确保安检工作平稳、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