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川藏线雅安至林芝段因地形陡峻和高寒缺氧等问题,人员无法到达隧道上方地面线位采集资料,相当部分地段将会出现勘探资料空白。为此经过研究论证,采用代表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由加拿大Geotech公司研发的航空瞬变电磁(VTEM)法和航空天然场电磁(ZTEM)法系统,对隧道进行航空电磁法试验和勘探,以期摆脱相当部分隧道没有勘探资料的困境。研究结论:(1)测线布置原则:沿线路方向并对称于线路中线不等间距布置11条测线,测线线间距由距中线最近的测线线间距最小逐渐变至距中线最远的测线线间距最大;线路两侧最边缘测线间距为隧道勘探深度的2倍;测线长度在应布置长度的基础上两端各延伸3 000 m;(2)并用VETM和ZETM两种方法进行隧道物探,可解决隧道勘探深度变化大的难题;(3)在川藏铁路的初测阶段中,把航空电磁法应用于地形陡峻、高寒缺氧、不能进行地面物探的隧道物探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本文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铁路隧道航空物探领域。  相似文献   

2.
建设青藏铁路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令世人关注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简称格拉段)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线路(南山口至拉萨)1110公里,已于2001年6月29日在拉萨和格尔木同时举行开工典礼。 建设青藏铁路所以被人们广泛关注,除了西藏是唯一未通铁路的省(区),具有重要政治国防意义外,另外,该线走行在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程大于4000米地段约960公里,制高点唐古拉山垭口海拔5072米。因而青藏线格拉段就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 在海拔如此高的地区建设铁路将会遇到一系列问题:诸如高原缺氧,多年冻土带,地震高发区以  相似文献   

3.
内昆铁路安边至梅花山段盐律一号隧道穿越云南省盐津县城,隧道进口端上部建筑物林立,地面陡峻,地形地质复杂,其中国税局办公大楼,柱基基础距隧道供顶仅4.8m。为保证施工及大楼安全,采用加固大楼基础,控制爆破及抑制洞内、地表变形的设计思路,同时加强监控,现场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以保证隧道顺利穿越。  相似文献   

4.
复杂地形、地质情况下大跨度隧道洞口段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大跨度隧道洞口地段地形地质情况复杂,对隧道施工和结构影响较大,结合渝怀线大板溪隧道洞口特殊地段的处理,对复杂地形、地质情况下大跨度洞口段设计进行小结。研究方法:针对本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采用工程类比和结构分析的方法,确定经济合理的处理措施,并对结构进行检算和分析。研究结果:针对大板溪隧道洞口段特殊的地形、地质情况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结论:大跨度隧道洞口段,对顺层偏压地段,可于靠山侧适当范围设置预加固桩,消除山体滑移对线路和结构物的危害;对地形十分陡峻,且衬砌基础存在软弱围岩地段,为减少开挖对山体的扰动,于靠山侧设置锚杆挡墙减少刷方高度,采取反压混凝土及配合超前大管棚的施工方法,解决了进洞难的问题;同时设置两侧边墙不等厚的衬砌结构形式,软弱围岩基础设置桩基托梁,将衬砌外侧基础置于桩基托梁上,解决了衬砌结构设计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针对高速铁路大规模建设,隧道长度和数量激增的情况,隧道地质勘探,特别是物探工作量大,技术难度大、方法多,费用高,对铁路隧道物探模式进行研究,在兼顾勘探费用的原则下,达到保证探测精度的目的.研究结论:(1)勘察设计阶段:以音频大地电磁法为主进行大于40 m深度的地面探测;选择对应的物探方法及其组合进行小于40m深度的地面探测;以多次覆盖地震反射波法为主进行水底(海底)隧道探测.(2)施工阶段:以直流电测深法为主进行隧底普查;采用跨孔弹性波层析成像(CT)法对煤窑采空区分布密集地段进行详查;采用跨孔电磁波层析成像(CT)法对岩溶特别发育地段进行详查;以TSP法为主进行隧道掌子面前方超前地质预报;以地质雷法为主进行隧道衬砌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正7月2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林芝火车站,了解川藏铁路总体规划及拉萨至林芝段建设运营等情况,随后乘火车前往拉萨市,实地察看拉林铁路沿线建设情况,深入研究有关问题。拉林铁路是我国首条高原电气化铁路,90%以上的线路在海拔3 000 m以上,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历时6年多的修建,于2021年6月25日开通运营。拉林铁路全长435.48 km,设计时速160 km,沿途共设9个车站,拉萨至林芝最快3 h 29 min可达。拉林铁路连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建设难度最高的宜昌至万州铁路沿线高危路段的隧道出入口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无接触测量手段,使用地面激光雷达对危岩悬崖进行观测及数据采集,并对采集的点云数据及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调查对象的数字高程模型及三维真彩色模型。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纵断面、隧道地形、危岩位置等成果数据。  相似文献   

8.
正51月14日,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藏中隧道胜利贯通。藏中隧道全长1 048 m,于2016年3月开始施工。该隧道处在雅鲁藏布江附近的地质断裂带上,穿越多处特殊地质段,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埋深浅,围岩破碎,极易造成隧道变形,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在施工过程中,承担施工任务的中国中铁九局集团川藏铁路拉林段项目部针对该隧道地质与原设计变化大的实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铁路越岭段工程艰巨,且直接影响线路走向、工程投资和施工安全等重大问题,往往有多个方案进行比选。越岭段线路高程大、隧道埋深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仅靠大面积区域地质调绘和钻探等地质手段很难查清方案地质问题。如何科学地、合理地发挥物探技术在铁路越岭隧道选线中的作用是我们铁路勘探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集通线越岭段勘探为例,研究物探技术在铁路隧道选线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结论:物探技术能够查明隧道断层等不良地质构造、岩性分界、地下水发育情况,为隧道围岩分级提供依据;科学指导钻孔布设并大量减少钻探数量;大大地降低勘测成本,缩短勘测周期,提高勘测质量。物探技术在铁路越岭隧道选线中作用凸显。  相似文献   

10.
介绍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工程概况,总结该段冻土地段路基、桥涵、隧道施工的技术措施、特点和难点,高原医疗卫生保障和环境保护的要点,提出建设高原铁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