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回顾100年前的航海业,“泰坦尼克”号豪华邮轮在北大西洋沉没(1912年4月15日)的时代,对比当前的航海技术,航海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船体、通讯、轮机、助航设备、航海技术和法律法规等都发生了革命性转变。从以前的六分仪航海到现在的卫星定位,从以前的雾中摸航到现在的ARPA雷达,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海历史的鼎盛时期——宋元(960—1368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光圻 《世界海运》2011,34(8):54-56
<正>宋元时代,封建统治集团从当时的特定历史背景出发,采取了注重经济内涵的航海贸易政策,使发展航海事业成为稳定政局、维护统治、活跃经济、扩大影响的既定国策。无论在国内航海还是在国外航海方面,其繁茂程度都远胜盛唐,是中国古代航海历史上  相似文献   

3.
盟岩 《中国港口》2013,(11):I0001-I0001
<正>"中国港口业的‘肥大’不等于‘强大’,中国港口的吞吐量并不能代表中国港口的综合实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海学会理事长、中国航海博物馆首任馆长、中国港口协会名誉会长、交通部原副部长徐祖远先生在刚刚落幕的"2013中国港航发展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港口航运物流展览会"致词中表示。  相似文献   

4.
刘天玉 《中国水运》2006,6(1):65-67
航海是特殊的行业,结合航海特点,应用网络开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调查分析统计系统"服务于航海业,以提升高校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促进航海人才配置的优化,满足我国及国际航海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闻言 《珠江水运》2006,(Z1):130-132
从古今航海业发展与世界科技发展相结合的实例出发,论述了世界航海业发展与科技发展的紧密关系,提出弘扬郑和精神,坚持开拓创新,是促进航海事业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方嘉德 《世界海运》2009,32(6):44-45
2009年6月,夏日如火的日子,大连海事大学将迎来她成立一百周年的纪念。现代中国的航海时代从这里迈开步伐,定鼎中国在世界航海领域的巨擘地位从这里肇始,秉承科学理念、爱国情怀的中国航海人才从这里诞生……这不仅仅是一座大学的百年发展史,更是一座中国航海业的百年“丰碑”。  相似文献   

7.
黄伟 《珠江水运》2014,(17):50-54
分析珠江口航海保障现状和需求,提出珠江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的构想。研究设计珠江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通过全面的优质服务,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促进航运经济发展,拓展航海保障的范畴和含义。  相似文献   

8.
黄锦鹏 《世界海运》2010,33(7):60-63
针对航海业遭遇的问题持续发生,通过探求航海的定义、揭示航海本质的方法,建议中国作好航海从量变到质变关键时期的过渡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船检》2014,(5):2-1
<正>日前,中国船级社与中国航海博物馆在北京签署合作备忘录。CCS总裁孙立成与中国航海博物馆书记兼副馆长年继业分别代表双方在合作备忘录上签字。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在科研、展品征集、船舶文化的展示与宣传、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中国航海博物馆馆长徐祖远介绍了博物馆的建设情况。他说,中国航海博物馆将努  相似文献   

10.
7月的中国航海业盛会将今年国家“航海日”活动演绎得生动而充满魅力、影响深远。在“航海日”成为由中国政府主导、全民参加的、全国性的法定活动日以来,活动内容已经越来越广泛,活动空间越来越开阔,今年在郑和下西洋启锚地的太仓举办的2008年中国航海日活动,更是一个层次高、规模大、内容多、参与广、影响深的盛会。  相似文献   

11.
高玉德 《世界海运》2009,32(6):28-30
辉煌与悲怆交织——中国航海教育与中华民族共兴衰 中华民族航海历史悠久。早在9世纪中叶,我国的远洋船队就出现在蔚蓝的海洋上。而明成祖破海禁,派郑和七下西洋,将中国造船业和航海业推到了世界顶峰。中华民族曾以先进的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古代船舶的推进工具“橹”与“舵”以及“水密舱壁”都由中国人最早发明。  相似文献   

12.
7月的中国航海业盛会将今年国家“航海日”活动演绎得生动而充满魅力、影响深远。在“航海日”成为由中国政府主导、全民参加的、全国性的法定活动日以来,活动内容已经越来越广泛,活动空间越来越开阔,今年在郑和下西洋启锚地的太仓举办的2008年中国航海日活动,更是一个层次高、规模大、内容多、参与广、影响深的盛会。  相似文献   

13.
7月11日,我们又度过一个航海节。在航海节重温郑和航海精神,更加激励我们“爱我蓝色国土,发展航海事业”的志向。如今,我国不仅是海洋大国,也已成为港口大国。海洋与港口紧密相连,可以说,开拓航海业就为强盛港口打下基础,而强盛港口又将为开拓航海开辟道路。当今,世界经济已日益一体化,我们提出“和谐世界”的口号,为我们继续弘扬郑和精神、树立新的海洋观创造了前提和提供了精神指导。新的海洋观就是,经略海洋必须把和平交流、把全球资源配置与经济开发、谋划海洋获取可再生能源等资源三者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4.
杨太金 《天津航海》2005,(3):46-47,55
天文航海是航海专业课程中的难点,学生很难把握和学好,文章从教学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展开天文航海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天文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既定于2009年中国航海节(7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的中国航海博物馆,已经被中国港航业共识为行业“不能承受之重”的一件大事。按照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上报规划,中国航海博物馆的工程总投资为5亿元,占地面积24830平方米,建筑面积则达46434平方米,已确定的庄重、简洁而具有航海动感风格的海博馆外形已由国际著名的设计公司担纲,主体工程也将于2008年上半年竣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吴菲 《天津航海》2014,(2):58-59
随着非航海专业海员加入航海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高级海员短缺的现状。与此同时在非航海专业海员的培养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拟从阐释非航海专业海员的培养现状入手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一个海运大国,日本的航海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新的海运环境下,随着国际海运结构的变化,日本海运业也经历了发展、衰退、恢复的阶段。在日本海运业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日本的航海教育是如何发展的呢?本就此作一介绍,以期对中国航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尽管欧盟航海碳税是部分发达国家在国际海事组织之外所采取的征收航海"碳税"的单边行动,能否实施及何时实施尚有众多不确定因素,但国际上以市场机制措施控制航运业碳排放是大势所趋,这也符合"四个交通"中绿色交通的理念,研究航海碳税对中国航运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具有现实意义。在分析欧盟航海碳税对中国班轮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班轮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杨洁文 《航海》2014,(5):32-33
航海业是反映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航运业的迅猛发展,我国航运业正以自己独有的姿态,在国际舞台上掌握着更多的话语权。通过航运史我们看到,中国的航运业在经历了被世界影响和改变的过程后,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世界,航运企业档案对航运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阳洁 《游艇业》2010,(1):98-103
我们只要看看她的标志——一匹在翻卷的海浪中狂奔的骏马;再看看她的故乡——旺代,这个过去乃至今日渔业和航海业都极为发达的大西洋入海口,“航海界的珠穆朗玛”——世界唯一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旺代帆船赛发源地,就会明白博纳多骨子里对大海那种难以割舍的情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