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汽车工业走过了50年的历程,已经初步形成了产品开发、工业制造、商贸流通、综合服务相结合的产业。国内汽车市场已经上升为世界第三位,中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在经历了两年高速增长以后,今年二季度增速开始逐步回落,走向平衡增长。受高速增长的拉动,企业的大量集中投资,新车型陆续面市,使得今天汽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2.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2003年的井喷式增长,2004年的震荡之后,在汽车业界充满期待的2005年春天,百花盛开的上海市迎来了第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汽车,让生活更精彩”的会展主题充分诠释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汽车产品进入平常百姓生活的和谐进步模式。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汽车工业呈高速增长态势;结构性变动剧烈,宏观经济增长仍是影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在短周期下仍表现为与宏观经济增长同步、同向、同周期波动,而且这一规律今后仍将成立,并仍将直接影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未来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在短期内不可能出现新热点。我国汽车工业已进入了瓣一轮调整期。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下一次爆发式增长出现的时间在200  相似文献   

4.
2003年是我国汽车工业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呈现出喜人的产销两旺、利润大幅增长的欣欣向荣局面。2003年,全国汽车生产量达到444.37万辆,同比增长35.20%;全国汽车销售量达到创纪录的439.08万辆,同比增长34.21%。中国汽车工业已连续两年实现30%的高速增长,增长的时间之长和速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消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保护和支持本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本文将对国外主要汽车发达国家进入汽车社会前后阶段汽车产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行简要概述,希望通过本文,能为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地位提供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宇宁  蔡云 《汽车情报》2004,(23):43-46
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汽车工业也加快了开放发展的步伐,汽车的产销量屡创新高,2003年我国汽车产业继续保持了超高速增长,全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439万辆,其中轿车共生产201.89万辆,同比增长83.25%。对比2002年,2003年中国汽车产量一年净增了119.25万辆、销量增加了114.27万辆:轿车产销量比2002年分别净增了92.81万辆和  相似文献   

7.
正1龙年中国汽车面临的严峻挑战(1)"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增长放缓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趋势。2012年政府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十二五"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由于汽车工业发展与GDP增长速度有着较高相关性,因此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国内汽车市场需求也必然受到相应影响。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汽车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不仅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成为国际尊车大家庭举足轻重的成员。在金融海啸冲击下,全球汽车工业受到严重波及,中国也不例外。连年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工业,2008年增速大幅下降。在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国汽车工业如何度过难关,变危机为机遇呢?年终岁末,长期从事汽车领域科研,对新能源汽车格外关注的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就上述问题,接受了专访。  相似文献   

9.
久陵 《轿车情报》2011,(2):38-39
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第一”的意义在于提高了中国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在全球的地位、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实力,由此可能会吸引更多的相关投资、在国际谈判中增加了更多的筹码,同时也为这两年全球克服经济危机,走向复苏做出了贡献。但是每年百分之三十、四十的高速增长也给中国经济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更多的纠葛。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和汽车行业的繁荣发展,吸引了全球汽车制造企业来华投资开办企业,在推动汽车工业前行和繁荣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诸多影响。在过去的十年中,汽车尾气已经成为中国许多大城市主要的空气污染源,尤其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汽车保有量大的城市。因此,中国政府提前两年,即从2008年7月1日起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施行欧Ⅲ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国内汽车市场需求高速增长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宰汽车市场的三大规律性特征为结构性变动。周期性波动和阶梯型增长。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表现出特别明显的“阶梯型”增长的中周期特征,高速增长期约为2-3年,年均增幅将保持在20%-40%,随后,汽车市场将进入新一轮的长时间盘整,但该盘整期年均增幅仍高于历次盘整期,将达到5%-8%,预计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下一次爆发式增长应在2010-2013年左右,其间,汽车工业的跃增式发展将彻底改变我国汽车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2.
黄江波 《上海汽车》2007,(12):42-44
1自主创新是中国汽车业发展壮大的基石自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获得第一个内燃机汽车制造专利之后,人类社会开始迈向汽车时代。随着人们不断地改进汽车的结构提高其性能,汽车也改变了整个世界。最明显的是,不断壮大的汽车工业越来越突出它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对社会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纵观历史,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崛起,50年代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经济的起飞,60年代日本经济的发力,无不以汽车工业的高速增长为先导,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尺。我国汽车工…  相似文献   

13.
久陵 《汽车与配件》2006,(15):18-21
2006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入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这是一个新历史时期的开端。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十五”的高速增长后,其进一步的发展,正面临着国内,国际环境的一系列挑战。产品低价出口,冲击着传统国际汽车市场的游戏规则,甚至有人担心中国车将重新定义欧,美的低端汽车市场;与此同时,进口关键汽车零部件的整车特征关税也引起了欧、美的一片反对之声;国内汽车销量和保有量与日俱增引起的能源供应紧张及空气污染等。这些问题不仅对行业,而且对相关政府部门构成了一个很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我们预计汽车工业将仍会继续保持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但和前两年高速增长的趋势相比,汽车工业整体运行将呈现出比较平稳的增长态势。具体而言,2004年汽车工业将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我国汽车市场容量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全球汽车业的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中国、印度和拉丁美洲汽车市场的强劲增长,而美国、加拿大、西欧和日本等成熟汽车市场由于受到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而表现乏力。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对全球的贡献最为突出。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量占全球汽车市场增量的50%左右,市场占有率达10.7%,但整体汽车消费水平还不高。预测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高达6000万辆,私人轿车的保有量也将达到2700~3000万辆。  相似文献   

16.
纪鹏飞 《专用汽车》2012,(12):52-53
<正>过去的1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就了中国汽车行业的飞跃式发展,中国的汽车市场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竞争舞台。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成长和不断被激发的市场需求,中国商用车领域的发展也逐渐进入快车道,中国的商用车市场已成为国内外商用车公司竞相逐鹿的最后一块蓝海。尽管目前经济的低迷持续影响着商用车行业,但中国商用车界的精英已意识到商用车行业无论是产品、技术、服务,还是市场、营销甚至是文化,在中国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且在不久的将来,市场需求的潜力将会不断被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17.
一、三轮农用汽车在国内 我国三轮农用汽车有下列5个特点,这是有目共睹的。 1.三轮农用车以超出我国机械工业、汽车工业好几倍的发展速度,持续高速发展,目前可与之媲美的大概只有摩托车等极少数工业。 2.三轮农用车牢牢地占据了我国农村市场,与其他机械产品不同,至今未受到外国汽车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后的第一年,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据统计,2002年全国产销汽车分别达325.1225万辆和324.805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8.49%和36.65%,提前三年触摸"十五"规划,已成为拉动工业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局面喜人.  相似文献   

19.
杨再舜 《时代汽车》2009,(12):106-111
一、宏观分析 延续刺激汽车市场的部分政策能否优惠重卡? 在世界金融危机尚未消退和经济增长减速的背景下,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扩大投资力度已经成为2010年我国的主要政策导向。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对GDP增速的稳定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也为2010年汽车市场提供了较好的宏观环境。扩大内需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住房和汽车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主要力量。因此,促进中国汽车消费是一项长远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20.
《汽车实用技术》2012,(4):58-58
经历了20年的"粗放式增长"之后,中国汽车工业开始步入"微增长"时代。2011年,国内汽车消费增速大幅回落,释放出市场增长趋于平缓的信号。而"跌"入"微增长"时代的最大诱因,是中国汽车工业受到来自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除此之外,过去十年间,我国汽车年销量从200万辆攀升至1800万辆,"井喷"过后,回归理性也是汽车工业发展的规律使然,由于需求放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