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依据《职业性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兵器工业中八厂1480名TNT 作业人员进行了调查,在车间空气中 TNT 浓度在 1mg/m~3以下时,慢性 TNT 中毒患病率为24.92%、TNT 白内障患病率为22.23%、肝脏损害为7.23%,从业15年以后有Ⅲ期 TNT 白内障和肝硬变等重度中毒病例出现。我国目前使用的车间空气中 TNT 最高容许浓度(MAC)1.0mg/m~3是不安全的,建议降低到0.5mg/m~3为宜。长期接触三硝基甲苯(简称 TNT)的作业工人可导致慢性中毒。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 TNT 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国内外均有报道在该浓度下可有新病例发生。但都未深入研究。为了解在lmg/m~3以下时 TNT 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进而验证我国目前实施的 TNT 车间最高容许浓度1mg/m~3标准是否安全,原兵器部对部属八厂1480名队例人员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Ames试验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检测了TNT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TNT能使TA98、TA100的回变菌落数显著增加,能显著提高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并均与剂量呈正相关。显示TNT可致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应十分重视接触人群的远期危害问题。三硝基甲苯(TNT)作为炸药,广泛应用于军工、采矿和开凿隧道。由于过量接触,引起白內障、肝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报道已屡见不鲜。为了探索TNT的远期危害问题,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Ames试验)及小鼠骨髓微核试验检测TNT的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加强了防尘措施车间空气中三硝基甲苯(TNT)粉尘浓度明显下降,许多作业点达到国家卫生标准。但硝铵炸药的生产工艺仍为半机械化,多数工人徒手操怍,TNT的皮肤防护未引起重视。因此,尽管车间空气中TNT浓度下降,而TNT的慢性影响未能控制,中毒性白内障检出率最高达85.03%。TNT的远期效应,近年已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有关TNT的诱变性和致畸影响国内外均有报道。本文就TNT的经皮吸收,慢性毒作用及远期效应作简要综述,为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
柴油系石油在常压分馏时,沸点在180℃~350℃范围的产品,柴油的主要成分为烷烃和芳烃,一般认为属低毒和无毒物质。有关接触柴油引起职业危害的报道较少。但我们在日常卫生监督中发现沈阳机务段柴油库工人,由于长期大量的接触柴油,18名作业人员全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皮炎。为探索柴油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以便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改善劳动条件,采取防护措施、保护该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我们对该段柴油库作业环境和接触柴油作业工人健康状况作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5.
三硝基甲苯(TNT)是一种古老的毒物,可通过皮肤、粘膜、呼吸道和消化道摄入引起中毒性损伤导致肝脏损伤、高铁血红蛋白症、中毒性黄疸、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白内障。由于TNT具有特殊用途,目前在国防、工业、农业及其他生产建设方面仍日益广泛应用。本文仅对职业危害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作者调查36名无汞中毒史氯碱厂工人,平均年龄为39.9岁,工龄均在10年以上。接触组工人作常规体检,并重点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手震颤。对照组为纸厂和电缆业的工人,其职业技能与教育程度与接触组相似。心理检查有:简短讯问,常规使用的成套测验,识别行为试验(包括词语试验、视智力测验)及从韦氏记忆量表中选的三个测验(数学符号、逻辑记忆、视觉再生)。同时用冷原子吸收法检测尿  相似文献   

7.
作者于1980年以瑞典不同地区的铝电解、铝粉、硫酸铝生产以及铝焊四种不同工业的93名接触铝工人为对象,并以各地的78名非接触者为对照,应用电热原子吸收光谱对血、尿铝浓度作了研究。为了对比,还对19名因肾衰接受透析有铝蓄积的病人  相似文献   

8.
作者调查了52名接触多种有机溶剂印刷工人的急性(上班时)和亚急性(下班后)症状,并选择同性别、年龄的52名作对照组。接触组按工种分为活版、挠曲和胶印印刷三个亚组。结果:18名活版印刷工比对照组有较多的眼、呼吸道刺激,17名胶印印刷工还有较多的神经系统症状。接触组主要的自觉症状有眼、鼻、咽喉的刺激,味觉减退,视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TNT性白内障作为慢性TNT中毒的一个特殊表现,已引起国内职业病和眼科医生的极大重视,并对该病变的发生规律,病理改变,及防治措施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是,有关TNT性白内障的诊断标准和分期方法,国内还没有一致的看法,为了更好地开展TNT性白内障的防治工作,作者在借鉴国内不同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观察过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瑞典南部Helsingborg城进行了癌症的发生与接触氧化铁粉尘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该城有一个用黄铁矿(FeS_2)生产硫酸的工厂,自1905年开始生产以来接触高浓度(约为50~100毫克/米~3)的氧化铁粉尘,其中砷含量为0.01~0.1%。调查方法:从该城1958—1971年间国家癌症登记册里找出肺、胃、肝、肾和膀胱癌及恶性血液病的病例;又从该城市人口登记册里为每个病例选出同年度的,在性别(男性)、年龄(±2.5岁之内)和居住条件(同一地段或邻近的地段)上配对的两例对照。再从该工厂的档案里核查选出的病例和对照有无氧化铁粉尘的接触史。自癌症诊断之日起,  相似文献   

11.
一、中毒经过及现场卫生学调查×××站1月5日在装卸货物时,发现有三桶氯化苄溶液洒漏,因风速较缓,大量氯化苄气体弥散在空气中,造成作业区污染,接触毒物时间为3小时,距毒物直径为20m的圆內,12小时后测氯化苄浓度为15rag/m~3。二、中毒临床症状分析 106名接触氯化苄中毒的患者,大都是男女青年工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头昏,无力、胸闷,气短,咽赤、咽干、眼部症状(包括不敢睜  相似文献   

12.
刘洋  李旭  吴琼  郑双飞 《铁道学报》2023,(2):100-107
道砟颗粒破碎会影响路基的力学行为和服役性能。为定量分析颗粒形状、粒径、冲击荷载三者对碎石颗粒破碎的影响,选用单一粒径组安山岩碎石道砟颗粒,进行颗粒破碎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破碎比Bg可用于定量分析道砟的颗粒破碎规律;道砟形状是控制其破碎的主要因素,片状颗粒和针状颗粒在试验中的平均质量损失率高达40%;而块状颗粒的破碎主要以磨损为主,质量损失率低于4%;颗粒破碎指标Bg和冲击荷载能量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颗粒破碎过程可以划分为空间调整、接触破碎及平衡稳定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是五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焊接技术。它比手把焊、埋弧焊工艺有很多优点。目前是我厂焊接生产的主要方法。为了解该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并与手把焊、埋弧焊产生的有害物质作以比较,进一步促进焊接生产的发展,搞好劳动防护,故作了本次调查。一、不同焊接工艺特点及原料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用二氧化碳作保护气体,使熔融金属与大气造成机械隔离,防止氧、氮和  相似文献   

14.
职业性过敏性接触性皮炎(OACD)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因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具有致敏作用的化学物质而引起的一种以IV型变态反应为主的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接触部位红斑、搔痒、丘疹和水疱等,发病多较局限。近年来,新化学物质逐渐增多,而部分具有致敏作用,致使OACD的发病情况日趋严重。本文仅就近年来,国外对OACD若干问题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不整合接触带由于形成原因受复杂的地质作用控制,接触带岩层软弱、破碎,工程地质条件差。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不整合接触带的工程地质特征并根据其对工程的影响进行分类。结合隧道实际开挖揭示的不整合接触带的工程地质特征和接触面变化规律,分析某隧道的支护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16.
在制造重铬酸钠或钾的生产过程中,或电镀工厂中经常有含铬粉尘和铬酸雾蒸气析出。生产工人在防护不良的环境下长期接触,可导致鼻部病变,特别是鼻腔鼻中膈粘膜可呈现充血、糜烂、溃疡、甚至穿孔。我们对某重铬酸盐类制造厂341名生产工人进行了调查,发现有200名生产工人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17.
铁路电务修配厂生产层压木绝缘鱼尾板的压制车间,工人多年来接触酚醛树脂酒精胶液的挥发性产物和酚醛、乌洛托品粉尘,表现有神经衰弱症侯群、浮肿、皮炎、血小板降低、女工流产或出生婴儿畸形等一系列值得重视的临床症侯。为了探索这些表现是否与接触毒物有关,曾对该车问进行了卫生学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选择危害健康最大的烘烤和拌料生产工序,对大小白鼠作了急性、亚急性中毒以及毒物对胎鼠发育影响的  相似文献   

18.
李建伟 《铁道勘察》2011,37(6):72-76
某铁路隧道所处地貌为中低山区,降雨形成的地表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为主,另存在少量碎屑岩孔隙水。在断层和不同岩层接触破碎带存在构造裂隙水。隧道范围内浅部岩体的透水性和赋水性相对较强,向深部表现为由强一弱一微弱透水与非含水的变化规律,岩体渗透性与地质构造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隧道在断层和不同岩性接触面、破碎带、隧道沿线沟谷且岩层破碎的隧道浅埋区都是潜在涌水的重要地段,属于中等一强富水段。可能会发生集中涌水、涌泥等问题,在施工中应加强工程防范措施。另外,对隧道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可能接触超低频磁场工人中的白血病、急性骨髓白血病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情况作了调查分析。对象为25—64岁男性工人,以职业情况分为3组,即“可定”接触组,包括从事电的这类工人;“可能”接触组包括操作电动机、电焊机的这类工人;除此之外为非接触组,资料来自死亡证书和国家癌症登记挡案。分析结果为:“可定”接触和“可能”接触组白血病发病的危险度分别为1.9(95%可信限1.0~3.5)、1.4(1.1~1.8),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英国一家生产五氯酚及五氯酚钠的工厂职业接触工人进行了调查。该研究开始于1979年,并于1980、1982年进行了追迹实验。调查人群分为三组:(1)经常接触组:本组进一步分为氯痤疮亚组和非氯痤疮亚组;(2)非经常接触组;(3)对照组:由普通工厂人群组成。调查工作于工人停止接触近一年后进行。结果表明:经常接触组和非经常接触组人员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