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我国广大山区铁路急需相区的内燃机车出发,根据国内外山区铁路广泛采用B0-B0-B0轴式机车的成功经验,对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DF4C型机车的轴式由C0-C0改为B0-B0-B0在技术,结构、性能、生产上的可行生作了分析说明,介绍了3B0轴式DF4C型机车的结构特点和动力学性能,并对黔桂线上用其代替老东风型机车的预期效果作了分析说明,该机车符合国情,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山区和支一铁路客、货运通用型机车  相似文献   

2.
东风11型内燃机车 东风11型内燃机车是我国准高速机车中最具标志性的机车之一.机车早先为广深线开行160km/h旅客列车而进行设计制造.首台机车于1992年研制成功,机车装用16V280ZJA型柴油机,采用轮对空心轴式牵引电动机全悬挂装置、微机控制系统等新技术,最高运行速度可达170km/h.机车在随后的试验及运用过程...  相似文献   

3.
推导了A-1-A轴式机车的轴重转移和理想牵引高度的计算方程,由此对DF4C机车、某A-1-A轴式试验机车及DF4的轴重转移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通过单一变量法分析了各参数对A-1-A轴式机车黏着利用率的影响。经计算,A-1-A轴式机车的黏着利用率随着轴重、轴距、一系刚度、电动机偏距等参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随轮周牵引力、牵引中心高度、二系悬挂组间距、二系刚度、车轮直径等参数的增大而减小,而牵引拉杆长度、转向架中心距及车体总长等对A-1-A轴式机车黏着利用率的影响很小。A-1-A轴式机车的理想牵引高度H0=0,且存在最佳车钩高Hg0,可使A-1-A轴式机车的黏着利用系数取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广州机务段到3月底为止到段东风_4机车共37台,运用已达34台。东风_4型机车走行公里已达该段内燃牵引总走行公里的44.2%,占全段总走行公里的36.4%。对于东风_4型机车的410牵引电机,广州段认为: 1.410电机的  相似文献   

5.
东风4B型内燃机车齿轮箱主要是为牵引主、从动齿轮提供一个密闭的工作环境,并储存一定量的牵引齿轮润滑油脂,供牵引主、从动齿轮润滑、散热。由于东风4B型内燃机车牵引电机与轮对间采用的是抱轴式悬挂方式,机车牵引齿轮箱通过4条M30×90 mm螺栓单侧定位在牵引电机上,直接承受着  相似文献   

6.
阿尔斯通公司在其法国贝尔福工厂展出了新一代电力机车——Prima2型机车。该四电制机车(交流25kV、交流15kV、直流1.5kV及直流3kV)最大输出功率为6.4MW,用于客运的机车运行速度可高达200km/h。该机车采用了标准转向架轴承座,从而允许客运和货运用机车采用Bo—Bo轴式,或者货运用机车采用Co—Co轴式。  相似文献   

7.
萧邻 《铁道知识》2005,(3):50-51
1958年大连机车车辆工厂仿照前苏联ТЭ3型电传动内燃机车试制成功“巨龙”号电传动内燃机车,后经过改进设计定型,命名为东风型并成批生产。机车功率1323kW,最高时速100公里,轴式C0-C0。中国制造的第一台内燃机车四方机车车辆工厂1958年开始设计,1959年试制成功,当时命名为“卫星”号,后经过长期试验和多次改进,定型为东方红型,于1966年成批生产。机车功率1338kW,最高时速120公里,轴式B0-B0。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液力传动内燃机车二七机车工厂1970年试制了一台货运干线机车,机车功率3969kW,最高时速120公里,轴式B-B。1971年经过改进后作为…  相似文献   

8.
轴箱轴承轴向自由间隙对机车动力学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速度200 km/h的C0-C0轴式高速机车,轴箱轴承轴向自由间隙对机车高速运行时横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本文采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建立了牵引电机架悬的C0-C0轴式高速机车计算模型,就轴箱轴承轴向自由间隙对机车运行稳定性、横向动力学性能和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合理设置轴箱的端轴和中间轴轴承的轴向自由间隙,可以提高机车稳定性、改善机车直线以及曲线运行品质。较大的中间轴轴向自由间隙和较小的端轴轴向自由间隙对提高机车运行稳定性有利。对于速度200 km/h的C0-C0轴式高速机车,端轴和中间轴的轴向间隙分别取0.5~1 mm和5~8 mm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9.
架悬C0-C0轴式机车电机布置及悬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开发我国200 km/h速度等级的C0-C0轴式六轴机车新型转向架,本文采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详细的C0-C0轴式机车动力学模型,比较了电机采用顺置和一、二与五、六位电机对置布置时,驱动装置刚性和弹性悬挂条件下,机车的稳定性、直线运行性能和曲线通过性能,指出:采用电机对置,可以提高机车的稳定性,降低直线和大半径曲线运行的轮轨横向力;采用驱动装置弹性架悬结构,更有利于提高机车稳定性和减小轮轨横向力,减弱机车对线路条件的敏感性,尤其是改善机车运行速度超过140 km/h后的横向动力学性能。采用电机对置和驱动装置弹性悬挂结构的C0-C0轴式机车可以满足200 km/h速度的运行要求,是新型转向架的最优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电传动机车轮轨动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和机车-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了电传动机车与轨道的动态相互作用问题,以抱轴式驱动系统电力机车为例,建立了机车一轨道查互作用统一的模型,运用VILT领导具软件分析比较了弹性和风性抱轴式电传动机车对轨道的动力作用及牵引电机的振动特性,文章还讨论了牵引中种悬挂方法以动力学性能影响的特征,从而指出其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1.
就Bo-Bo-Bo轴悬式机车二系簧分布,车轮踏面磨耗,车钩高度,一、二系垂向刚度,端、中转向架牵引点高度,电机吊挂点到车轴中心的距离,转向架中心距,轴距等对机车黏着利用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和建议可供设计部门制订技术方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东风_4机车电压调整器自采用大功率高稳压值二极管作为副晶闸管触发电路元件的方案以后(大连工厂8号电路图),电压调整器的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我段统计,在1981年6月至1982年6月间东风_4机车的电压调整器属于更换元件的修理频数共发生了109次,东风_3机车共发生157次。我段机车配属是东风_4 85台,东风_(1、2、3)37台。所以,东风_4机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适用于曲线半径小、坡度大的山区米轨铁路的380轴式机车走行部的两种设计方案,并对这两种方案的结构以及直线、曲线通过性能作了分析和比较。认为这两种方案的转向架都能通过最小半径为62m的曲线,但方案二的结构性能及曲线通过性能都要优于方案一。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科洛姆纳机车制造厂于2004年7月展出了新一代2TЗ70型干线货运内燃机车。该车为双节式,由两节六轴式机车组成。每节机车的柴油机功率为3000kW(4080马力),持续牵引力为304kN(31t),轴式为30—30,整备重量为141t,轴重为230kN(23.5t)。  相似文献   

15.
机车调簧是保证机车轴重分配均匀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SS4型电力机车以及轴式为B0-B0的电力机车调簧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为此类机车达到最优轴重分配提出了相应的调簧寻优思路;同时,对轴式为B0-B0的电力机车,给出了当轴重分配达到部颁标准时机车重心纵向偏离所允许的最大范围。  相似文献   

16.
三轴转向架一系悬挂弹簧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铁路进一步提速对机车牵引动力的要求,从改善机车在既有线路运行时的动力学性能及曲线通过性能出发.对200km/h机车(C0-C0轴式)一系簧有关刚度进行分析计算.认为应使中间轴一系簧垂向刚度小于端轴。  相似文献   

17.
我段配属内燃机车90台,其中东风_1~东风_3型40台,东风_4型50台。内燃机车全年总走行约753万公里,东风_1~东风_3型机车约占406万公甩,东风_4型机车走行约346万公里。可见,东风_4型内燃机车已成为我段主型机车了。它们担负着干线全部货运牵引,是铁路运输战线上的强有力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了东风6型内燃机车的牵引热工性能试验,并对试验结果、机车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结果表明东风6型机车可以作为我国九五期间的主型货运机车之一,逐步替代东风4型机车。  相似文献   

19.
DF21型机车是专门为昆明铁路局米轨铁路制造的C0-C0轴式内燃机车,为了适应该线路的复杂曲线,采用了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目前共有12台机车投入运用。第1批2台机车于2003年4月投入运用,至2004年8月2台机车运用约15万km之后,都相继出现中间轮对踏面严重剥离的现象,通过采取相应整改措施,目前所有12台机车运用里程均已超过25万km,中间轮对踏面仍保持良好状态未再发生剥离,现对这一现象的机理和整改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邢军  张强 《铁道机车车辆》2002,(Z1):254-256
对国际上机车翻新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论述了我国内燃机车翻新改造的现状与发展,对我国东风4B型机车以东风4D货运机车为蓝本进行翻新改造,以16V240ZJD型柴油机代替原B型机车的16V240ZJB型柴油机,对主发电机、牵引电机、冷却装置等进行更新或改造,其余仍沿用B型机车原件,装车功率达到2940kW,机车总体性能与东风4D货机车相同,并对机车翻新重造进行了论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