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上海市中环线在北虹路一虹许路地道工程中首次引用了管幕加箱涵顶进工法,获得成功,对今后管幕法的推广应用具有极大意义。该文以工程为背景,对软土地层中管幕加箱涵顶进施工的关键技术,如钢管幕顶进的纠偏、管幕与箱涵的建筑间隙、箱涵的顶力计算、机头网格与开挖面稳定关系、工程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和控制作了客观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小红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219-221,229,M0022
暗挖法作为一种有效降低环境影响的技术,在我国部分城市的岩石及复合地层中得到了应用,在软黏土地区做科研试验项目实施软土地区管幕暗挖施工。以某管幕结构段土建工程为例,对钢管顶进施工进行工法解析。钢管顶进施工工法是管幕暗挖施工的第一步,通过带锁扣的钢管间连接形成一个闭合帷幕,将内外水土体隔离,然后在管幕的围护下进行暗挖,最终形成大断面地下空间,为后续开挖与结构施工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3.
饱和软土地层中管幕法隧道施工方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上海市中环线虹许路-北虹路下立交工程是我国大陆第一次采用管幕法隧道施工,也是世界上在饱和软土地层中施工的断面尺寸最大和最长的管幕法工程;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管幕结合箱涵顶进的施工工法;本文对该方案进行了详细论述,从而为国内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郑州新郑路箱涵顶进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申志军 《隧道建设》2003,23(2):34-35
结合陇海铁路郑州东站至郑州西站复线施工中跨新郑路箱涵施工采用顶进的工程实践,介绍在铁路线下顶进施工的施工方法以及如何加固铁路线以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5.
以横穿首都国际机场L型滑行道的新建货运通道箱涵顶进工程为基础,根据设计对地面沉降的严格要求,分析了沉降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过程,介绍了工程采取的沉降控制措施及现场测试情况,确保了142 m箱涵顶进施工在飞机不停航条件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6.
蒋晓天 《隧道建设》2019,39(6):1045-1051
为解决管幕箱涵工程中,大断面箱涵推进阶段正面土压力平衡失稳导致的管幕体系失效的问题,依托上海市田林路下穿中环线地道工程,设计1台土压平衡箱涵掘进机用于箱涵推进施工,并介绍箱涵掘进机的设计条件、主要参数选择,壳体结构受力分析和应用情况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1)土压平衡箱涵掘进机通过正面土压力的平衡有利于地面沉降控制; 2)通过SolidWorks三维平台对箱涵掘进机的壳体进行建模受力分析,得出结构设计完全能够满足施工荷载条件; 3)箱涵掘进机的姿态控制主要依靠已完成的管幕作为导向,并通过同步推进系统调整箱涵左右行程偏差; 4)刀盘配置存在切削盲区,在加固区施工过程中会造成推力过大。  相似文献   

7.
滕州市凤凰隧道和引道工程位于滕州市高铁新区,双向6车道,全长2.6 km,其中顶进部分隧道长48 m。为更好地完成隧道顶进的设计工作,对顶进部分进行了着重介绍,包括跨越方案的比选、支护方案的比选、管幕的设计概况和管幕挠度的计算,可为采用管幕法支护的类似顶进施工项目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梅河高速公路特长箱涵顶进施工监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保公路路基特长箱涵项进施工的顺利完成,施工中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是十分必要的.对广东梅河高速公路特长箱涵顶进实体工程的监控结果表明,顶进中路基路面均无沉降变形,但后靠背不能满足顶进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木樨园箱涵顶进工程为例,介绍了实际施工中箱涵顶进设备的设置,通过分析和计算改进了顶镐布置,克服了框架转动。使千斤顶布置更合理,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管幕-箱涵法施工的超浅埋连接通道跨越运营地铁时,施工前对场地的土堆清理及基坑开挖工作已使地铁隧道产生较大变形,为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营,对后续管幕、箱涵的施工进行严格控制。利用解析计算的方法,根据箱涵相对原状土等效重力大小的不同,建立2种力学模型,分别按照弹性地基梁和普通梁2种模型对管幕的受力进行研究; 推导出2种计算模型下的力学公式,分析在箱涵顶进的过程中,箱涵下方管幕受力和变形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管幕下方地铁隧道的受力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介绍了一个DN1000顶管穿越DN1200煤气管道及2-2400×2400污水箱涵的工程实例。其中,顶管与污水箱涵净间距仅为1.5m。为保护既有管线,加强了对既有管线、箱涵及地层沉降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合理调整了顶管施工各项参数。监测数据表明,该工程的地层损失率最大为3.4%,管线处地层损失率最大为1.5%,最终,把煤气管线和污水箱涵的变形控制在容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千斤顶产生的偏心顶推力作用下箱涵发生的“抬头”现象,采用局部弹性地基模型,首先, 从理论上推导得到箱涵顶进竖向姿态变化的解析解; 然后,结合现场实测分析,探究偏心顶力作用下大断面管幕箱涵的“抬头”机制及变化规律。研究表明: 1) 千斤顶顶推力与顶进阻力合力的作用线不重合而产生的使管节上抬的力矩是首节箱涵“抬头”的核心诱因; 2) 缓解首节箱涵“抬头”问题的主要施工措施有减小掘进机顶推力或正面土压力、增加上排管幕刚度、对箱涵上表面进行局部减摩、对箱涵下部进行冲洗卸土等,其中,减小掘进机顶推力或正面土压力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少对地下构筑物安全的影响,非开挖的管线施工方式已成为市政给排水管道的最佳施工方案之一.依托南昌市某新建道路排水工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分析了双顶管施工对上部既有电力方涵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顶管同时并行施工和单一先后施工对既有结构沉降的影响有着差异,且双顶管同时并行施工产生的影响更大.在实际工程中,因为工期等综合因素,也可采用双顶管施工,但是需加强施工期间对于既有构筑物结构沉降的监测,并做好相关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该文结合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顶管的设计、顶管的施工注意事项及顶管作业施工测量控制、顶管施工的优点及其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顶管在施工过程中,会对所经过的土体产生扰动和切削,进而使地面发生沉降。顶管穿越钱塘江大堤,是一项有风险和难度较大的工程。该文结合某污水处理厂顶管工程成功穿越钱塘江大堤的经验,分析气压法顶管施工对大堤沉降的影响因素,并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使施工对堤身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6.
陈元化  何泰源 《隧道建设》2014,34(Z1):233-239
台北市区铁路地下化南港项目为将既有横交排水箱涵避开新建南港地下车站结构体,并依照现行台北市下水道设施标准以5年1次暴雨频率以改善区域排水,将排水箱涵改道,并于穿越南港路二段采用免开挖的管幕钢管及预筑箱涵节块推进工法,以维护公共管线功能及道路交通服务水平。本工程于南港路两侧设置出发井和到达井,各以40 cm预垒排桩及1~2阶H型钢内支撑系统,穿越南港路箱涵推进段长约22 m,且覆土深约3 m,采用水平打设27支216×8 mm管幕钢管,密排管幕钢管内灌注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强度fc’=210 kg/cm2;于出发井管幕内采用推进工法将刃口及22个2.1 m×2.4 m预筑箱涵节块逐步推进至到达井,并于预筑箱涵节块间施作连结及背填灌浆,施作2座人孔。  相似文献   

17.
浅谈顶管施工技术在管道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结合津沽公路现状,介绍了顶管施工技术在雨水过路管道工程中的应用,其中,着重阐述了顶管法的阻力计算、施工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